矿压观测的基础知识(漫谈平朔第一)(1)

【温馨提示】点击文章中带有下划线链接的词语,可以进一步浏览与其相关的文章。

2014年中煤平朔集团公司整理出版了《开放改革的先锋——平朔在全国的100个第一》一书(以下简称《平朔100个第一》)。该书收录了平朔公司自1982年筹建以来在全国创造的100个“第一”,其主要内容囊括了平朔首个具有重要纪念意义、令平朔人引以为豪的杰出人物与历史事件,平朔在国内煤炭及其它行业具有重大影响的首创事件,平朔在国内煤炭行业具有里程碑和标杆示范意义的重大事件,以及平朔所开拓创造的国内、行业历史记录或指标的重要创新成果,等等。

《平朔100个第一》一书中总结收录的这100个“平朔第一”是平朔真实的历史记录,它们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平朔的改革开放史、艰苦奋斗史、创新发展史。这些“平朔第一”对于我们全面回顾总结平朔改革开放、中外合作、创新发展历程及经验,增强平朔干部职工的成就感及荣誉感,激励大家弘扬平朔精神、讲好平朔故事、贡献平朔智慧、再铸平朔辉煌,在新时代里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这100个“平朔第一”虽然所处的时间及领域不尽相同,但其中有些“第一”的含金量确实挺高,其作用意义及影响力在国内外不同凡响,甚至有些“第一”在世界范围也属于首个、首次及首创,即便如今看来仍然不算落伍,而且对我们还有新的深刻启示。对此,当时那些有亲身经历并真正懂行的专业人士可能体会更深一些。

下面我主要针对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平朔第一”,谈一谈我针对当年中美合作经营安太堡矿计算机应用情况的补充性解释及切身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平朔第一”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第001号”中外合作企业,被誉为“改革开放试验田”、“改革开放一枝花”。平朔当年最先沐浴了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最先受到改革开放的庄严洗礼,也最早分享了改革开放的红利,而平朔信息化更是很早就开创了我国企业计算机集成管理及信息化的先河。总之,平朔安太堡矿是我国集成管理信息化的摇篮,是引进国外商品化套装工业软件及其创新发展的“0公里”里程碑,是煤炭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的发源地。

在《平朔100个第一》一书中有关平朔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计算机、通讯等)的“第一”表述如下:

矿压观测的基础知识(漫谈平朔第一)(2)

▲“第32项:安太堡露天煤矿是我国第一家全面采用计算机管理的企业”。安太堡矿从建矿初就全面采用计算机管理。1986年5月,安太堡矿设立数据部,负责全矿数据信息处理。全矿拥有IBM系统/36小型机两台及磁带机、打印机等设备,配备电脑终端机80套。软件系统配置了ELKE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设备运行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采矿CAD等。在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如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备品配件库存、采购管理、采矿计划、生产调度指挥、矿山测量、制图,煤质控制等方面均实行了计算机管理,这在当时中国企业中尚属第一家。

矿压观测的基础知识(漫谈平朔第一)(3)

▲“第33项:安太堡露天煤矿是我国第一家采用国内最先进通讯设备的企业”。安太堡露天煤矿开工和投产后,美方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来到施工现场,需要及时与总部设在美国的西方石油公司以及设计单位、设备厂家联络。而当时平鲁和朔县的通讯只有供电式磁式交换电话,无法及时和北京有关部门联系,也无法与国外直通电话,落后的通讯手段根本满足不了快节奏的现代化企业的需求。《合作合同》规定,安太堡露天煤矿通讯由“平一”提供服务。平朔公司从1984年就解决通讯问题进行了咨询和立项。1987年7月,将原设在平朔宾馆的Hj-905纵横400门交换机安装到安太堡露天煤矿,8月份开通。1987年4月,矿区与生活区的通讯,通过120路数字微波系统与s-1240数字程控交换设备接通。S-1240数字程控交换机是由上海贝尔公司直接从比利时进口,总价75万美元。1987年,安太堡矿区卫星地面站租用卫星线路实现对外联系,并开通矿区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总部、北京赛特大厦中岛办事处、北京建国大厦平朔办事处等专线,极大地方便了平朔矿区的外部通讯联络。同时,矿区内的无线对讲系统开通使用,该系统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生产,配备手持对讲机和车载对讲机。企业配备这样先进的通讯系统,尚属当时中国第一家。

以上相关表述客观公正地反映了当年平朔安太堡矿信息化的总体历史状况及业绩。然而,针对“安太堡露天煤矿是我国第一家全面采用计算机管理的企业”等相关表述,有些业内专业人士认为尚有些简单笼统,还没有全面挖掘并反映出当年安太堡矿计算机应用“第一”的集成系统特色、功能特点及真实应用水平,其中的有些表述还无法从历史状况及专业技术角度全面深入地彰显安太堡矿计算机应用的历史内涵及时代风采,以及其在全国信息化方面的标杆引领作用及其重要影响力。

当然,针对有些“平朔第一”究竟先进与否、以及先进程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亲历者我们自然心里有数。那么,以上这种观点及说法是否有道理呢?首先我更正的是:安太堡矿数据处理部是1987年5月从财务部独立出来的。另外,所配机房的图片也不是当年中美合作时期安太堡矿计算机主机房,因为当时的安太堡矿主机系统全部是柜机式的,而此计算机机房的配图则是2010年以后的平朔生活区通讯楼里的通讯系统机房。由此看来,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彰显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平朔第一”,我们有必要从当年平朔及全国(特别是煤炭行业)的计算机应用状况及水平说起,更有必要针对平朔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平朔第一”,做一些历史性及专业性的补充解释。

当年平朔与其他煤炭企业

计算机应用情况比较

多年来,我曾经以不少历史文档及图片资料为佐证,从历史状况及专业技术角度给相关人员详实介绍了当年中美合作经营安太堡矿计算机应用的真实情况及“第一”的特征。通过将平朔与当时国内企业的比较分析,让不少人真正体会到了安太堡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MIS系统)及其他计算机应用的真实内涵及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前两年,有位曾经参观过“平朔博物馆”的企业信息化专业人士,针对“安太堡露天煤矿是我国第一家全面采用计算机管理的企业”的表述有些不同看法及意见,为此,他还专门托人联系找到我,并与我共同探讨了平朔信息化在国内首创“第一”的相关事情。该位人士多年来一直从事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他曾经在1986年春天来平朔考察过平朔计算机应用情况,此后也一直关注并跟踪研究平朔信息化的规划建设进展情况。当年在平朔筹备建设期间,我国煤炭计算机应用已经开始普及,很多煤矿都购置了微机并自主开发了一些单项管理业务软件,然而当时的平朔计算机应用却一片空白。据他回忆说:“当年整个平朔公司连一台微机都没有,即便在中美合作的安太堡矿,中方人员连一台微机也没有,当时我们抱着学习的愿望来,但却特别失望地而归”。

毋庸讳言,该老兄所言极是。1986年初整个平朔矿区尚属于基建期,平朔公司及安太堡矿中方确实连一台微机都没有。当时,平朔矿区的安太堡矿办公楼还没有投入使用,中外双方人员还没有在一起共同办公,而在平朔宾馆临时办公的一些外方人员使用的都是他们从国外带来的微机。1986年5月安太堡矿办公楼投入使用以后,我们中外双方才搬进该办公楼一起办公,不过当时中外人员仍然是在各干各的。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我,当时在安太堡矿财务部也摸不着外方的计算机,只能默默地学习财务知识并干一些杂事儿。1986年6月平朔公司才购买了4台“长城0520CH”微机,当时分配给平朔公司财务处1台、计划处1台、安太堡矿财务部2台。有了微机以后,我才给安太堡矿很快开发了平朔的第一套工资核算等软件。1986年年底,由外方主导引进的IBM System/36小型计算机才到矿安装运行。1988年8月安太堡矿基建期转为生产期以后,外方按照“中美合作合同”的要求,委托香港安达信公司针对从美国引进的MIS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整合改造,从而形成了安太堡矿集成管理及其MIS系统应用模式。

由此看来,1986年初平朔中方的计算机及其应用几乎空白,甚至谈不上什么水平高低,即便后来除了安太堡矿的其它各单位的计算机应用及发展也很不平衡。1987年(特别是1988年8月安太堡由基建期转入生产期、中外方管理完全融合)以后,安太堡在企业集成MIS系统商品化套装软件、采矿设计、选煤可编程自动化控制方面的才全面应用计算机,并将中外合作的优势逐步发挥出来。公正客观地讲,当年平朔的计算机整体应用比国内煤炭行业科研院所及其他的煤矿企业应用要晚一些,当时由外方主导的安太堡矿的IBM System/36小型机配置、机房装修也不太前卫,但凭借美方引进的先进管理模式、MIS系统及技术力量,安太堡矿在企业全面集成管理模式及MIS系统应用创新方面的起点却很高,一夜之间就使得我国煤炭企业集成管理信息化水平跨越了几十年。

矿压观测的基础知识(漫谈平朔第一)(4)

(1987年平朔安太堡矿计算机主机房)

相比之下,在同一时期里我国煤炭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有了从无到有的提升。例如:大同矿务局的计算机应用是从1984年8月起步的,1986年就已经建起了“计算中心”四层大楼,从美国引进了比安太堡矿IBM System/36小型机配置还高、性能还优越的“王安VS-100”计算机系统,并逐步自主研究开发了财务、劳资、运销、工资、综合生产统计等10个子系统。当时我们国内很多企业都是自行购置计算机以后,再自主或委托开发一些单项管理软件。另外,当时大同矿务局还在局机关及下属各矿等单位已经部署了近百台微机,并自主开发了一些“局—矿级”单项管理微机软件。

当年,我曾多次拜访大同矿务局计算中心,还给矿领导提交过相关考察报告。当时我在中国矿院的同班同学赵铁仁就在该计算中心工作,我们平朔安太堡矿油库的曹之光也是从大同矿务局计算机中心调来平朔的大学生。另外,大同矿务局计算中心的相关人员也曾经来安太堡矿考察过计算机及其主机房。不过,当时外方人员只让他们隔着玻璃门观看IBM System/36小型机,然而外方人员不知晓的是——当时大同矿务局计算中心大楼、王安VS-100计算机及其主机房,比安太堡矿要先进并气派的多。

矿压观测的基础知识(漫谈平朔第一)(5)

(1987年大同矿务局计算中心主机房)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我上大学期间,我的母校中国矿院就建起了“计算中心楼”并购置了IBM 4341中型机。1984年中国矿院还开办了微机强化培训班,为煤炭行业的各矿务局等单位培养了一批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自此全国各科研院校及煤矿开始逐步大量配备IBM PC/XT、IBM PC/AT、以及长城0520等型号微机,各单位还自主开发了不少单项管理软件。例如:1985年我的大学毕业设计就是在全国标准化矿井“平顶山一矿”现场完成的,当时我与同学共同开发了“煤矿设备管理信息系统(MEMS)”,我主要负责设备备品备件需求计划、采购及库存管理功能模块的软件开发工作。

由此看来,虽然当年中美合作经营的平朔安太堡矿外方人员广泛应用了计算机,但平朔公司中方机构及人员的整体计算机应用起步,实际上比其他煤炭企业还要晚一些。如果不是1987年外方主导从美国引进IBM System/36小型机及先进的MIS系统的话,平朔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全煤行业的“第一”。事实上,当年我国在机械制造行业,有个别企业已经从国外应用了先进的MRP-II系统(例如:沈阳鼓风机厂),总之,当时国内电子及机械等行业的计算机应用规模及水平比煤炭行业要更大、更高、更广泛一些。

当年安太堡矿起步早、起点高,进步快,实际上仅限于从国外引进的企业集成管理信息系统方面,但在购置计算机并开始应用计算机方面并不比其他煤炭企业更早一些。公正客观地讲,单就计算机设备性能配置方面来讲,当年平朔的计算机设备也不是国内煤炭行业最先进的,但我们从国外直接引进的各类软件则是比较先进的。由于当时安太堡矿的IBM System/36小型机故障不少,我曾经一度还怀疑它是美方以实物投资引进的国外淘汰下来的二手货。当年安太堡矿美方引进的三台U33C内燃机车不也是国外淘汰而翻修引进来的吗?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安太堡矿美方投资的IBM System/36小型机的硬件配置并不算最先进,但当时引进的MIS系统套装软件在当时国内则是很先进的。由此看来,企业集中管理管理模式及其集成应用软件系统,才应该是企业计算机MIS系统的灵魂所在。没有应用软件再先进的硬件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这也就是我后来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应用软件的重要原因及不懈动力。

1988年8月安太堡矿由基建期进入生产期以后,虽然计算机应用一步就跨越并领先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而当时平朔公司机关层面及其它下属单位的计算机应用则相对薄弱。因此,当时由外方主导的平朔安太堡矿计算机管理水平,实际上掩盖了平朔公司计算机整体应用水平低的真实状况。而这可能也是1992年全煤系统计算机技术应用“平朔现场交流会”上,有些人认为平朔公司计算机应用水平难以服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年,平朔计算机应用及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聚集在中美合作经营的安太堡矿,平朔公司在很长时间内一直缺乏集中统一的企业信息化规划,企业信息化机构、人员及业务等资源长期处于分散状态,安太堡矿、安家岭矿等强势单位各自为政,致使本应在平朔公司集中统一的系统却搞的“烟囱林立”。这种“局小矿大”的信息化模式一直持续了很多年,直到2006年5月在中煤集团的强势推动下,基于企业集中管控、专业化重组、信息化整合等改革的迫切需要,平朔公司才匆匆组建了公司层面上的信息中心。自此平朔公司层面上才逐步全面统一规划实施ERP等核心系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平朔的信息化才正式步入了快车道。

针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

“平朔第一”的深入解析

在改革开放初期,当年安太堡矿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企业集成管理商品化套装MIS等软件系统,这些软件同虽然在美国露天煤矿已经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当时在我国却还是特别稀罕的先进理念及技术。在我看来,安太堡矿计算机应用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其美国集成管理模式、集成管理商品化套装MIS系统软件、以及全面并实实在在应用方面。

平朔当年开创了我国煤炭企业集成管理信息化的先河,1987年平朔安太堡引进美国IBM System/36小型机及MIS系统,成为了我国首家采用西方会计核算体系、首家应用CMMS(EAM)系统的煤炭企业,并形成了以“财务 CMMS(EAM) 生产作业调度”组合为主体的集成管理MIS系统的“安太堡矿模式”,搭建了西方会计与管理业务一体化的企业集成管理体系平台。

矿压观测的基础知识(漫谈平朔第一)(6)

简单综述起来,当年中美合作经营安太堡矿计算机应用情况有以下重要特色及特点:

(1) 早在1987年中美合作经营的平朔安太堡矿在国内首家引进“国外会计咨询(管理咨询) 商品化套装软件 外委定制开发 自主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研发运维模式,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集成管理理念及其集成MIS系统模式。当时的MIS系统实施合作方是安达信(香港)公司,该公司是一个集会计审计、管理咨询于一体的国际化公司。

(2) 平朔安太堡矿是国内首家采用了西方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并具有“集团化、多公司、多交易币种、双本位币(RMB与USD)、全英文软件界面、中英文两套会计报表、财务与业务集成一体化”特色的集成MIS系统。除了总账系统(GL)及总账报表系统(GLR)以外,另外还有预付及应付账系统(APP)、在建工程(AFE)系统(项目会计)、应收账系统(AR)等财务外围系统。当时,安太堡矿率先与西方会计核算体系接轨,并导入了管理会计等企业内部集中管控理念及集成管理系统功能,强化了全面预算管理及各类资源的计划与控制,并且具有了企业集团化集中核算及集成管控的雏形。

(3) 平朔安太堡矿在国内首家规划实施了美国ELKE公司的“计算机化的维修保养管理软件CMMS(EAM)系统——Main/Tracker商品化套装软件。其主要的功能模块有:设备档案管理(MST)、部件(总成件)维修跟踪维修管理(CRH)、预防性保养计划(PMC)、维修保养工作单计划控制(WSC)、维修成本跟踪及其报表系统(CST & MR)、轮胎运维跟踪管理(TTS)、备品备件需求计划及采购库存管理等。另外,安太堡矿还自主开发了与动力能源消耗核算等配套系统,例如:燃油管理信息系统(UF)。该套CMMS(EAM)系统还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系统、设备作业调度报表等系统实现了业务协同、系统集成接口、信息共享,首创了我国煤炭企业“财务 CMMS(EAM) 煤炭生产作业调度”集成管理信息化模式,开创了我国企业资产管理(EAM)集成管理信息化的先河。

(4) 平朔安太堡矿通过首家引进美国西部露天矿管理模式及其简洁实用的集成管理MIS系统,不但实现了整个企业主要管理业务的集中管控及集成管理,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企业MIS系统自主开发及自主可控的研发运维体系及集成开发平台,为我国煤炭企业集成管理信息化规划建设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当年由安太堡中外方自主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还有:采矿作业调度报表系统(UP)、人事考勤管理系统(PY)、燃油管理系统(UF)等。另外,中外方还根据安太堡矿的实际情况,对所有的应用软件系统都开展了自主改造、外挂开发、运维及持续提升工作。

(5) 平朔安太堡矿是我国首家从国外引进企业经营管理、地质模型、采矿设计、工业自动化等商品化套装工业软件的煤炭企业。从建矿初期,除了全面应用MIS系统以外,还利用计算机建立了地质模型,在化验配煤、矿山测量、采矿CAD设计、办公事务等方面也全部采用了计算机手段,在国内煤炭企业率先应用了各类设计及办公等软件,全面实现了“甩图板”目标。另外,早在1994年安太堡矿就开始了针对露天矿GPS调度系统的研究工作,并推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6)除了较早应用程控交换机内部通讯以外,平朔安太堡矿还通过微波与平朔生活区实行了通讯联络。1987年还通过卫星地面站租用卫星线路,实现安太堡矿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专线通讯。当年平朔范围内的无线对讲生产指挥通讯系统的开通使用,通过配备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手持或车载对讲机和车载对讲机,开创了我国企业无线通讯系统应用的先河。另外,1987年安太堡矿还在IBM System/36小型机系统终端之间,开发应用了类似“QQ聊天功能”的的即时通讯软件(UT140)。

(7) 安太堡矿选煤选煤厂最先采用了“GE可编程控制器-6”控制技术,实现选煤生产全过程、煤样采制化、以及煤炭装运的全过程自动化,为选煤生产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并实现智能生产做了前瞻性探索及应用实践工作。

当年安太堡矿美方引进MIS系统还具有全面性、集成性、实用性、简洁易用等特点。另外,平朔信息化“第一”还有很多显著的特点及个性化技巧,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当年安太堡矿自建矿起,各类管理业务就全面应用了MIS系统,从一开始就摒弃了手工核算及其管理业务。安太堡矿还建立了与MIS系统配套的企业管理制度、工作规程、各类编码规则、人员培训体系。当时中美合作经营安太堡矿MIS系统中的西方会计核算方式及相关系统,根本不适合国内企业的会计制度及核算要求。如果没有外方主导实施应用,即便外方将此系统白白送给了我们安太堡矿中方,我们也无法自主地将其运行起来。

1991年美方转股撤离安太堡矿期间,我与同事们共同努力,最终全面顺利并接管了安太堡矿MIS系统,为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当年有些人员曾经对安太堡矿MIS系统抱有抵触心理,他们认为全英文界面的MIS系统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但后来通过全面深入应用相关功能,他们终于认可并喜欢上了这套系统。其实,在很多时候,存在即为合理,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另外,当年外方所引进MIS系统所存在的缺陷,正好给了我们中方人员顺势改进提升的良好机遇。尽管当时安太堡矿MIS系统曾经饱受诟病,但是很多用户经过应用体验普遍反应良好,大家都感觉到此套MIS系统非常易用,既减少了人工定员及工作量,又规范了工作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安太堡矿MIS系统本身还具有“一套系统同时管理多个法人或模拟法人单位”的集团化集中核算及集成管控功能。为了将外方引进的MIS系统原理及功能吃干榨净,当年我还开启了“8848-RPG编程学习计划”、“966企业信息化研发工程”,自行设立了一些重要研发课题,为用户自主开发了不少应用软件,并编撰整理了《安太堡矿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及应用篇)》(共10册、19章、126节、约260万字)等管理及技术文档资料。通过安太堡矿《MIS系统国产化及商品化改造课题》,我还试图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套装软件。通过我们大量的研发工作,为后来平朔集团化集中管控信息化、“五级系统”体系架构、ERP规划实施及各类工业软件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矿压观测的基础知识(漫谈平朔第一)(7)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随着企业集中管控及专业化改革重组,安太堡矿MIS系统中所支撑的一些国际交易等业务场景在平朔逐渐消失了,有些个性化的系统功能技巧再也无法应用并永远被丢弃了。现在可能有些人对安太堡当年的个性化特色功能不以为然,但在当年那可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后来,随着中煤集团强行让平朔实施物资系统整合等项目以后,2008年初安太堡矿MIS系统就在财务、物资管理业务功能被弃用的情况下逐步完全停用,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以前安太堡矿个性化开发的不少集成管理模式及特色功能,都成为了后来我们企业改革及集团化集中管控信息系统所效仿的功能模式及借鉴的成功经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平朔100个第一》一书中,我们还忽略了这样一个特别重要的“第一”事实,即:平朔自主筹建的安家岭矿早在1998年就在煤炭行业首家规划引进了德国SAP R/3系统,尽管当时SAP R/3的功能模块尚未完全应用到位,但安家岭矿却成为了我国首家采用国外大型ERP系统的煤炭企业,并打造了以ERP为主体的集团划集中管控及集成管理ERP模式,为后来平朔公司、中煤集团乃至全煤行业的集团企业的集中管控信息化起到了表率引领作用。目前,ERP已经成为大型集团企业集中管控的标配利器,国家能源集团(含原神华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含原兖矿集团)、伊泰集团、华阳集团(原阳煤集团)等大型煤电集团企业先后采用的都是SAP ERP系统。

1998年,当国内各行业很多集团企业尚未考虑制定集团化ERP统一规划时,平朔公司自主建设的安家岭矿就同其他行业的联想集团、长虹集团、康佳集团同期规划并选型实施ERP系统。当时,我曾经建议平朔公司——以安太堡矿MIS系统经验为基础,以安家岭矿建设项目为契机,全面打造企业集团化集中管控ERP系统平台,并为平朔公司改革重组及集成信息系统整合做了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当时安家岭矿在煤炭行业企业中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勇于集中规划并“一步到位”地实施ERP系统,而这就为平朔公司乃至中煤集团集中管控信息化模式提供了试验模板及实践范例,也为后来2001年兖矿集团全面规划实施SAP ERP,并成为全煤行业首家应用ERP的煤炭集团企业起到了参考借鉴及示范作用。

2006年5月平朔公司组建了信息中心以后,我就立即积极倡导中煤集团尽快统一集中规划ERP系统。当时,在国内有些煤电企业还在探讨尝试企业信息化“OA—EAM—ERP三步走战略”时,2008年1月中煤集团决策层就果断决定在全集团统一集中规划实施ERP系统。2008年9月中煤集团ERP项目完成招标工作,2009年中煤集团ERP系统正式启动,并于2010年5月实现了中煤集团ERP项目一期工程全面成功上线应用。至此,作为1998年就首家引进ERP的煤炭企业的平朔,2010年也成为了当时国内唯一同时采用过两套国际知名ERP软件的煤炭企业(1999年实施德国SAP ERP、2009年实施美国Oracle ERP)。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上平朔的这两个“第一”并没有收入到《平朔100个第一》一书中。

由此看来,当年平朔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闯(闯第一)”与“创(创模式)”给煤炭行业企业树立了示范样板。然而,由于书籍篇幅及专业所限,在《平朔100个第一》中关于企业信息化“平朔第一”的表述尚有些笼统,当时没有将一些更为具体的平朔信息化“第一”事件及其特色收录其中,也没有完全从历史状况、专业内涵及外延角度,将当年平朔信息化的风采充分展示出来。由于现在平朔公开发布的信息化历史参考资料很少,当年平朔安太堡矿信息化的独具特色、先进程度、专业水准、引领示范作用很难全面体现出来,因而这也就使得IT业界有些专业人士,无法更加清晰地领略当年平朔信息化在我国煤炭行业企业的先发优势及先进程度。

平朔信息化方面的“第一”主要得益于当年我国改革开放、中外合作的大环境。如果平朔没有改革开放、中外合作的大环境,我们就无法从国外引进先进的MIS软件系统,即使引进国外的软件也很难完全应用起来。通过安太堡矿MIS系统的研发运维及应用实践工作,我深深体会到——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应用软件才是最接近用户的东西,而这也就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注重企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全面深入挖掘研究国外应用软件功能技巧,并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重要原因。

弘扬平朔精神 再创“平朔第一”

《平朔100个第一》一书全面记载了“平朔第一”的历史辉煌、以及对国家社会有重大贡献人与事。所谓“第一”,其基本含义有二:(1)排在最前的、最好的、最棒的,例如:排名第一;(2)首要的,最重要的,例如:质量第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往往具有一定时代及地域的局限性,我们不能把简单地把无意义的“唯一”当成有先进性的“第一”,而应该切实持续提高“第一”的含金量及重要作用。

所谓“平朔第一”是指平朔在国内外及行业里首先做到、做得最好、最为重要的那些人与事件。这些“平朔第一”中的有些“第一”看似平凡,但如果从历史状况及专业技术角度来看的话,就会深切体会到其很不寻常,含金量非常高,对于我们平朔和当事者个人来说,其意义也非常重大。回顾平朔这100个“第一”,它们串联起来就是平朔的一部改革开放、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的恢弘历史。

多年来,笔者一直在关注平朔在国内外及行业里首创“第一”的人与事件,当然也在全面整理自己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参与的那些“首闯”及“首创”事件。其实,我们每个平朔人都应该认真反思一下《平朔100个第一》中哪些事件与自己相关、哪些事件是自己亲自参与并首创的。有人曾经质疑平朔企业信息化方面的“第一”,而我则从历史状况及专业技术角度来做一些解释,力图使他们深切体会到企业信息化方面“平朔第一”的显著特点及含金量。

体会之一:“平朔第一”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外合作的好时代

平朔是我国“第001号”大型的中外合作企业,在这个“第001号”当中更是蕴含着很多小微的首闯及首创“平朔第一”。既然平朔被尊称为“改革开放试验田”、“改革开放一枝花”,那一定会有它的过人之处,而平朔的过人之处就在于“首闯”及“首创”了很多国内外行业中的“第一”。这些“平朔第一”在改革开放初期绝对是一骑绝尘,所有的“平朔第一”都得益于党和国家改革开放、中外合作的好政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平朔辉煌的历史及现今的卓越成就,平朔的惊人的发展当然离不开我们平朔人的不懈开拓及持续创新。过去几十年间,平朔一直是改革开放的样板,我们衷心希望平朔在新时代里,继续发扬成绩,再造平朔辉煌,重新再创出更多更好的“平朔第一”。

体会之二:“平朔第一”是“勇立潮头、善于人先”平朔精神实质的体现

多年来,平朔创造了很多国内外及行业奇迹。那么,当年到底是什么东西来支撑并推动着平朔人努力奉献并创造出这么多的“平朔第一“呢?毫无疑问,当然是当年平朔所焕发而总结提炼的“平朔精神”——“勇立潮头,善为人先”。作为名誉中外的改革先锋及创新标杆,平朔孕育并凝聚了当代的“改革先锋”精神。平朔精神的内涵实质是“创新”,底色是改革开放,正是平朔人的“闯心”及“创心”开启了平朔“第一”发展的奇迹。“平朔第一”充分体现了了平朔人的“首闯”勇气和“首创”睿智,更彰显了“勇立潮头、善为人先”平朔精神的显著特征——“永争第一,永当第一、永葆第一”。

体会之三:“平朔第一”是我们改革创新的发展目标及不懈动力

当年我们平朔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在“改革开放试验田”创造了很多令人瞩目的“第一”,而今追求“平朔第一”仍然是我们改革创新的发展目标及不懈动力。近年来,平朔又涌现出了不少值得我们收集总结的“第一”,以后还将会出现更多的“第一”。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总结经验、随时编撰整理更加辉煌的“第一”。在新的改革创新形势下,我们要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引导下去“永争第一”,在国内外行业核心竞争领域里去“永做第一”,在企业持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永葆第一”。目前,我们平朔有些先发优势及利好条件已经丧失,因而再创“平朔第一”会更加艰难,因此,我们不能总沉迷于既往“平朔第一”的历史荣耀之中,而应该弘扬平朔精神,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新时代里再创更多、更新、更有含金量的“平朔第一”,愿我们名副其实的“平朔第一”永远载入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史册。

当然,我们当年有些“平朔第一”具有时代的局限性,现在看起来可能不起眼,但在当时的“第一”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新时代里,很多“第一”的内涵及外延发生了变化。我们不但要善于“第一”谋事,勇于“第一”做事,而且更要高质量地“第一”成事。如今在新时代里,我们谋求“第一”历史使命没有变,我们争当“第一”的赛道已经改变,我们永葆“第一”的目标也需要随之提升。

站在共和国历史发展坐标上来看,平朔现在又开启了我国煤炭行业改革开放及企业信息化的新征程。自平朔1982年筹备开始,改革创新的基因就已深深镌刻在平朔发展的DNA里。回首既往,我们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很多“平朔第一”都是从0到1历史性的首创,这些“第一”既填补了国内煤炭企业信息化领域的空白,更开创了我国煤炭企业集成信息化的先河。

如今,煤矿智能化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容,也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锦上添花”的“选择题”,而是“雪中送炭”的“必答题”。在数字化转型时代,我们要“把住红旗不放,站在排头不让”,在力争国内行业“第一”时,既要有“首闯”的勇气,更要有“首创”的睿智;既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胆略,更善于把“螃蟹”烹饪好,从而为企业及用户们奉献上色香味美俱全的企业信息化盛餐。

很多事实表明:只有历史亲历者才有兴趣回顾历史,也才有能力总结历史,因此我们这些安太堡矿中美合作的亲历者,都应该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力争为后人留下研究平朔发展历史的一些史料素材,这是我们的历史自觉,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回顾总结历史是为了向前看,作为“平朔第一”等重要事件的见证人,我们有责任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讲好“平朔第一”故事,传承平朔精神,宣传平朔理念,贡献平朔智慧,推广平朔方案,从而影响行业企业。

(吕延斌 2022年5月10日)

矿压观测的基础知识(漫谈平朔第一)(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