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在读书会上认识了一个笔友,他爱好非常广泛,热衷于烹饪,烧得色、香、味俱佳的一手好菜,也涉猎于书法、写作 、摄影等方面。

他写作、摄影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想早点在平台上获得收益。所以,他专挑社会热点来写,再配上自拍的美图,很快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的眼球。这不,昨天他刚写的小短文章就有上千人阅读,今天发表的《为何大学生争当外卖快递员》的文章,又获无数粉丝关注。

不过,我看他的文章就如汤显祖《牡丹亭》文的那句: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丝毫没有什么特别印象,也没有任何深刻领悟。我常常开玩笑,称他图比字长,文比纸短,而且还有不通顺之处,但他一点不介意,每天继续发十多篇短小文章,忙得不亦乐乎。

他不仅富有极浓厚的创作激情,而且为人也非常热心。见我文章的关注度不够,他时常劝我挑些热点来写、不要在意什么文采质量,写短而小的,不要长篇大论,称这样粉丝来得才快,让我学会顺应潮流的方向。

而我的想法与他恰恰相反,感觉跟不上他前进的脚步,追不上所谓的“时代潮流”。

若想写一篇文章,我还是需要静下心来,查阅一些资料来准备素材,然后再参照别人的优秀作品后,方才提笔。写完也要读上许多遍,改上几多稿,才敢发布,发布之后偶然发现不妥之处,又急忙修改。

俗语说得好:千锤百炼始成钢,百折不挠终成才。我始终认为文章贵精,而不在多,写文章需要千锤百炼才会顺畅、才能出彩。

唐代皮日休在《刘枣强碑》里写道:“百锻为字,千炼成句,虽不在镯太白,也后来之佳作也。”清朝颜光敏所辑的《颜氏家藏尺牍》又言:“昨见升六兄,极口吾兄新诗,以为无字不千锤百炼。”意思都是说写文章须得逐字逐句推敲再三、斟酌万千,方成佳作。

作诗亦是如此,“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唐代诗人贾岛作诗时锤字炼句、精益求精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写作,还是作诗或者从事其他的工作,我们都应全身心地投入,执着地追求,尽量达到最好的境界。

百炼成钢十年磨剑下一句(百锻为字千炼成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