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前两期我们讲了明朝的美食、服饰,今天给大伙聊聊另一个话题——明朝的交通规则,很多人认为,道路交规起源于近代社会汽车的发明,其实不然,在古代社会,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规则,本期我们通过两则小故事了解一下古代的交通规则↓

话说在临安府有位举人,名叫杨崇秋,这天阳光明媚,杨崇秋心情大好,带了妻儿去西湖游玩。经过一段山路时,遇一樵夫,挑了担柴从另一头过来。

杨崇秋以为对方会避让,只管领着妻儿往前走,哪承想樵夫也没避让,由于山路狭窄,尽管双方都尽量往边上走,但杨崇秋的肩头还是让柴枝钩了一下,咝的一声,钩出一个洞来,衣服破了个口子。

这件衣衫是新缝制的,他特意出来游玩时才穿上,还没穿热乎呢就破了,这事儿换谁都生气,杨崇秋也急了,朝那樵夫喊:“你给我站住!”

弄破了人家的衣服,樵夫也觉得不好意思,连忙道歉。可是这衣服值不少银子呢,道歉就能完事了吗?杨崇秋要樵夫赔一件。

樵夫以卖柴为生,平时自己都舍不得换件新衣裳,一说让他赔衣服,他也急了,诘问道:“你明知山路窄小,我又挑了这么大担柴火,不好把握分寸,怎么就不避让一下呢,现在破了衣服全赖我吗?”

杨崇秋一听这话,火冒三丈,好好的一件新衣服被你钩了个大洞,还强词夺理,难不成还是我错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抓着那樵夫不放,非要他赔件新的衣服。

那樵夫别说没那么多银子,即便是有,也不愿赔他件新的,认为他挑担行走,杨崇秋理该避让,既然你没避让,破了衣服也是活该。

一时两人争执不下,闹到了临安府衙门。

知府问明当时的情况,朝杨崇秋道:“你是举人出身,应该读过不少书吧?”

杨崇秋被问得莫名其妙,答道:“这是自然。”

“那么你读过 《仪制令》 吗?”

什么是 《仪制令》 呢?就是古代的交通规则,杨崇秋举人出身,不但读过,而且十分精通,他自认为占了理,坦然道:“当然读过。”

知府脸色一沉,语气严肃了起来:“既然读过,知道什么叫轻盍避重?”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出去游玩,肩上只不过背了一个包袱而已,而人家呢,挑了一肩重担,你为什么不避让一下?

杨崇秋熟知 《仪制令》,当场反问了一句:“贱合避贵,到底是哪个该避?”

知府哈哈笑道:“果然是读书人,对律令了若指掌。你那衣衫值多少钱?”

“五千钱。”

“罢了。”知府说声罢了后,作出如下判决:“本府便判赔你五千钱,然而你未予避让,也难逃法令,向这位樵夫大哥行八拜之礼道歉。”

杨崇秋一愣,他知道知府秉公断案,未失偏颇,然而既然贵贱有别,要让他向樵夫行八拜之礼,这面子实在折损不起,只得作罢,那五千钱不要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从这则交通事故中看出些门道来?我先卖个关子,关于《仪制令》的规则,后面交代,容我再说一则故事。

话说在崇祯年间,有一个粪夫挑着一对粪桶走在街上,这时候有一个武举人打马而来,双方交会时,由于武举人的马跑得快了些,粪夫忙于避让,把粪桶里的脏物溅了出来,泼在了武举人身上。

武举人好端端的惹了一身脏,这是多晦气的事儿,十分恼怒,抓了那粪夫就来见官。粪夫吓坏了,急忙告饶,说是愿意替武举人把衣服洗干净。可是那武举人还是不依,喝道:“衣服沾了你那脏物,还能再穿吗,你得赔我一件新的!”

当地县令问明情由,说道:“泼脏了你衣服,确实不对,不过他已承诺帮你洗净,莫非你还不依不饶吗?”

那武举人冷哼道:“我说了,沾了脏物,不可再穿,须赔件新的方罢。”

县令大怒,将惊堂木一拍,大声道:“你走马市中,莫非还有理了不成?如果你非要赔件新的,好啊,依了你便是。但是,你无故走马市中,业已违令,按律笞四十,来人,笞刑伺候!”

武举人一听,连忙告饶,说衣服不要赔了,也不要他洗,我自认倒霉。

以上两件交通事故,说的都是路上的纠纷,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最后都是弱者胜出,颇有些人情味儿。无论是那知府还是县令,所判罚的依据都出自《仪制令》,下面我就来说说什么是《仪制令》。

《仪制令》 始于唐,兴于宋,明沿袭之。宋朝以后,为了扩大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力度,要么刻在碑上,要么写在墙上,供大家学习并遵守。

《仪制令》又叫《十二字令》,因为它很简单,简单到只有十二个字,即“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普通的贫民得向贵族避让,年少的要给年长的让路,两车相逢,轻的要避重的,过去的要避过来的。许多人说,“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都非常好,唯独“贱避贵”那是糟粕,得摒弃。

前面提到的两起交通事故,最后无一例外都是弱者胜出,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仪制令》的规定是十分灵活的,贱固然要避贵,但是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则不分贵贱,以那樵夫为例,他只是普通百姓,如果以贱避贵的标准判,他必须得给杨崇秋让行,但是他挑了担柴,负荷重啊,知府判决的时候把轻避重也考虑进去了。那位粪夫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大街上车马理应让人,不得走马市中,也不是以贵贱来判的。

看完上面两则故事后,相信大家对古代的交通规则有了大体的了解,事实上在交规这件事上,古代和现代的核心是一样的,即以人为本,比较人性化。(完)

———文章整理自《明朝烟火味儿》

[太阳]

【好书推荐】

在古代的司机要掌握这五种驾车法(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1)

作者:萧盛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另类说史之作,还原明朝市井生活图景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明朝烟火味儿》是以明朝人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说的是明朝百姓生活中极为琐碎之事,从洗浴、如厕,到城市卫生;从种菜卖菜,到集市的出现和演变等,还用了大量篇幅讲到传统节日,以及听书看戏、莳花弄草、房子布局装修等生活休闲之事,展示出明朝生活最真实的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