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皇后

三国里有哪些女性人物(三国时期女性代表人物)(1)

明元郭皇后(?-264年),郭氏,西平郡人,魏明帝曹叡的皇后。郭氏出身于河西大族,黄初元年(220年),全城太守平定西平郡叛乱,临走时将郭氏带入皇宫,成为皇子曹叡的妾室。  曹叡即位后,郭氏受封夫人,深得曹叡的宠幸。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立郭氏为皇后。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去世,八岁的皇太子曹芳即位,尊郭氏为皇太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芳被废后,郭氏立为曹髦、曹奂两朝皇太后。  景元四年(264年),郭氏去世,谥号明元皇后,与曹叡合葬高平陵。  入宫封妃  郭氏是西平郡西都人,家族世代为河西大族。黄初元年(220年),西平郡发生叛乱。魏文帝曹丕派全城太守将叛乱平定,太守临走将郭氏带入皇宫,成为皇子曹叡的妾室。  曹魏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曹丕病重,立儿子曹叡为皇太子。五月十七日,曹丕去世 ,曹叡继位 ,是为魏明帝。魏明帝继位后,封贵嫔毛氏(明悼毛皇后)为皇后,郭氏为夫人。魏明帝对郭氏颇为宠爱,并任命她的伯父郭芝为虎贲中郎将,叔父郭立为骑都尉。  立为皇后  魏明帝起初非常宠幸毛皇后,后来魏明帝宠幸郭氏,对毛皇后日益淡漠。景初元年(237年)九月十五日,魏明帝赏游后园,召后宫才人以上嫔妃参加饮宴娱乐。郭氏问魏明帝说:“应该把皇后请来吧?”魏明帝不同意,并且告知随从不得宣请毛皇后。第二天,魏明帝和毛皇后见面时,毛皇后问他说:“昨天宴游北园,玩得开心吗?”魏明帝以为是左右侍从们给毛皇后泄的密,因而下令杀掉十几个随从,并将毛皇后赐死。  景初二年(238年)十二月,魏明帝在患病之际,立郭氏为皇后。  尊为太后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初一日,魏明帝病重,立养子齐王曹芳为太子,并命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辅佐朝政。当天,魏明帝去世 ,太子曹芳继位,尊皇后郭氏为皇太后 ,所居宫殿称为永宁宫。并追谥皇太后郭氏的父亲郭满为西都定侯,以郭氏叔父郭立之子郭建承袭其爵位;封郭氏的母亲杜氏为郃阳君。郭氏的伯父郭芝调任散骑常侍、长水校尉,叔父郭立为宣德将军,皆封列侯。郭建之兄郭德,被敕命为文昭甄皇后已死的从孙甄黄之子,并承袭魏明帝亡女平原懿公主的爵位,封为平原侯,改姓甄氏。郭德与郭建兄弟二人同为镇护将军,都封为侯,共同负责京师警卫。  废帝去世  曹魏正始八年(247年),大将军曹爽采纳何晏、邓飏、丁谧之计,软禁郭氏于永宁宫,郭氏和曹芳告别时相对哭泣。 曹爽自此专权。  嘉平元年(249年),太傅司马懿以郭氏名义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 ,掌控朝政大权。  嘉平六年(254年),主政的司马师(司马懿长子)借郭氏的名义废黜曹芳 并提出立曹据,但郭氏认为曹据是魏明帝的叔父,立曹据则魏明帝无人奉祀,自己一旦成为新帝的侄媳也会造成身份尴尬,力主立魏明帝弟弟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髦为帝。  甘露五年(260年),主政的司马昭(司马懿次子,司马师之弟),借郭氏的名义追废遇弑的曹髦,并以普通百姓的礼节安葬。  景元四年(264年)十二月,郭氏去世。景元五年(264年)二月三十日,上谥号为明元皇后,与魏明帝合葬于高平陵。[17-18]  郭氏在魏末政坛颇具影响力,毌丘俭、文钦举兵淮南借其名 ,钟会在蜀地反叛亦称是奉其遗令。

孙鲁班

三国里有哪些女性人物(三国时期女性代表人物)(2)

孙鲁班(生卒年不详),字大虎,吴郡富春人。吴大帝孙权长女,母步皇后,朱公主的胞姐,弟弟兼从孙女婿为吴帝孙亮。初嫁周瑜长子周循,于229年再嫁成为右大司马全琮之妻,故称为全公主。  孙鲁班和全琮有记载的子女为两个:全怿和全吴(一说全怿非鲁班所生)。  孙吴中期,她一度权倾一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了吴国政局。  初嫁周循  孙鲁班是孙权和步练师的长女,被称为“大公主”,她的胞妹孙鲁育则被称为“小公主” 。  黄武年间,孙权为太子孙登聘娶周瑜之女为太子妃,又将鲁班公主嫁于周瑜的长子周循,并拜周循为骑都尉,周循很有当年周瑜的风采,可惜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  再嫁全琮  黄龙元年(229年),鲁班公主被再嫁当时迁升卫将军、徐州牧的全琮 ,自此以后,孙鲁班也被称为“全公主”,全琮此前已有长子全绪和次子全寄。婚后孙鲁班又生有全怿及全吴二子。全琮谦恭善谋略,因为尚公主受到孙权亲近,赐予宅第一所,一年四季都有赏赐,与刘基家,张承家并列 。  嘉禾七年(238年)其母步夫人去世,追赠皇后。孙权打算立王夫人为皇后,然而全公主和王夫人一向水火不容,公主加以阻止。  赤乌二年(239年),周瑜次子周胤因为犯罪流放至庐陵郡。全琮曾上表乞求免死周胤,孙权答应了请求,不料周胤已经病死。全琮又推荐以周瑜侄孙周护为将。  赤乌七年(244年)以前,全公主被册封为长公主 。  姐妹阋墙  赤乌四年(241年)太子孙登去世,第二年,王夫人之子孙和被立为太子。  当时,孙和与其弟鲁王孙霸不睦,全公主又担心太子即位后会怨恨自己曾经阻止其母为皇后一事,心中不安,于是全公主夫妇在宫闱与朝堂之上反对太子,声援鲁王。  孙权卧病在床时,孙和到宗庙为祭祀,孙和太子妃之父张承的弟弟张休的住所靠近宗庙,便邀请孙和到家中,被全公主派人监视看到,于是就说孙和不在宗庙,而是在妃子家暗谋大事 ,又说孙权生病时王夫人面有喜色,因此孙权极为愤怒责骂王夫人,王夫人忧虑郁闷而逝。 王夫人死后,孙和受到的宠信日日减少 。朱公主和其夫朱据却拥护太子孙和,不理会鲁班的想法,于是姐妹之间自此产生了嫌隙 。  随着朝廷内外大臣分为两派,孙权认为再以孙和或孙霸为储君,会造成国家大乱,遂有改嗣之意 。  推荐全妃  孙权年岁已高,而孙亮是幼子,故此对他特别疼爱。公主因此想依赖孙权爱孙亮的心意,最终将他立为太子。全琮之侄全尚的女儿有容貌且贤惠善解人意,受到全公主的特别喜爱,常常带她一起进宫,就在父亲前称赞全尚的女儿[13-14] ,劝给孙亮纳娶此女。  赤乌十二年(249年),全琮逝世,由全琮和孙鲁班所生之子全怿嗣爵。  赤乌十三年(250年),太子孙和被废,孙霸亦被赐死,他的党羽全寄、吴安、孙奇、杨竺 也被一同诛杀。孙权改立孙亮为太子,以全尚的女儿为太子妃。  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逝,在他病重期间,感到后悔,曾一度打算再召回孙和,由于被孙鲁班等人阻止而作罢 。  权倾朝野  孙亮即位后,全妃被立为皇后,全公主因为是拥立孙亮有功之人,全氏一族当时有五人被封爵,全尚被任命为城门校尉,封都亭侯,接替滕胤任太常卫将军,加封永平侯,总领朝政。是自东吴自建国以来外戚中最为兴旺的。 自此,孙鲁班地位可谓是稳如泰山。  建兴二年(253年),诸葛恪被诛后孙峻-,当时众人都以之为患,由于全尚之妻是孙峻的姐姐,所以唯有全公主祐庇她 。孙峻素来谄媚侍奉全公主,便将废太子孙和迁移到新都居住,后派使者赐死孙和 (另一原因为诸葛恪曾私下打算迎立孙和为帝 )。  五凤二年(255年),孙仪等密谋诛杀孙峻,因事情败露,孙仪 。全公主于是说朱公主是孙仪的同谋,孙峻就冤杀了朱公主 。琅琊王妃因为是朱公主的女儿也受到牵连,幸免于难被放归 。  政变流放  孙峻死后,他的弟弟孙綝把持朝政。孙亮厌恶孙綝专权,便开始有意追究孙鲁育被害之事。便向孙鲁班询问孙鲁育的死因。全公主害怕说:“我确实不知道,是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说的。“ 孙亮降诏怒责孙綝的亲信虎林督朱熊与外部督朱损当年没有匡正孙峻诛杀孙鲁育的错误。孙綝试图劝谏阻止,孙亮没有听从派遣左将军丁奉诛杀了朱熊与朱损。 自此孙亮和孙綝的矛盾开始白热化。  太平三年(258年),孙亮私下与长公主、太常全尚、将军刘丞(承)等讨论诛杀孙綝事宜。但谋事不密,被全尚之妻知晓,全尚妻心疼弟弟,于是偷偷向孙綝密报此事。孙綝连夜带兵缉拿了全尚,派其弟孙恩杀了刘承,率军包围皇宫,废孙亮为会稽王,改立孙权六子琅琊王孙休为帝。又派中书郎李崇带兵进宫,夺取了印玺;逼迫孙亮夫妇离宫,押送到会稽居住;将公主迁徙至豫章郡,全尚则被流放至零陵郡。  恰逢诸葛诞献出寿春城归附东吴,孙綝使全怿与全端、文钦、唐咨等步骑三万救诞。由于全怿之母孙鲁班在吴国获罪,孙綝又嗜杀无道,全怿侄子全祎、全仪,带着他的母亲和家将数十人渡江,投降了司马昭,并修书劝父全端同降。全怿得书后,便与全端出城而降。其吴中家眷后随后遭孙綝诛戮。自是全氏家族开始衰败。

文昭甄皇后甄宓

三国里有哪些女性人物(三国时期女性代表人物)(3)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 ,又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室,魏明帝曹叡之生母。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  童年经历  文昭甄皇后是汉太保甄邯的后代,家中世袭二千石俸禄的官职。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  甄氏于183年1月26日(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出生。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家里好像有看见有人把玉衣盖在她身上的人,大家对此都很奇怪。甄氏三岁的时候,甄逸去世,甄氏哭得非常伤心,周围的人更加看重她了。之后相士刘良为甄氏以及甄逸其他子女看相,刘良指着甄氏说:“这个女孩贵不可言。”因此,甄氏从小到大,都没人敢戏弄她。八岁时,院子外有耍杂技的人,甄氏的家人及几个姐姐都上0观看,只有她没去。几个姐姐奇怪地问她,甄氏回答:“此难道是女人该观看的吗?”  很喜欢读书,九岁时,看过的字文都立刻就知道,多次用她哥哥的笔砚写字,她哥哥就对她说:“你应该学习女工。读书学习,想当女博士(官名)吗?”甄氏答道:“听说古时候贤惠女子,都学习前人的经验,用来借鉴。不读书,拿什么借鉴呢?”  救济乡里  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百姓们为糊口活命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当时甄家有大量的谷物储备,趁机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甄氏当时才十几岁,看到这种情形便对母亲说:“乱世求宝,可不是善策啊!一个人本来没有罪,但因拥有一件珍宝便可能被定为有罪,这便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财丧身。再说眼下众多百姓都在饥饿之中,不如将我家谷物开仓赈济四方乡邻,这才算是一种惠及众人的德行。”全家人都认为她说得有理,是个好主意,于是将家中的粮食全部无偿分发给邻里乡亲。  甄氏十四岁时,二哥甄俨去世,二嫂很悲伤的同时还要做些琐事,照顾孩子却非常慈爱。甄氏母亲性格严厉,对几个儿媳妇不是很好,甄氏几次劝母亲:“二哥不幸早死,二嫂年纪轻轻就守寡,照顾唯一的孩子,道理上讲,您对待她要当成是儿媳妇,爱护她像自己的女儿。”母亲听了甄氏的话惭愧得流泪,之后对待二嫂的生活起居就像对待甄氏一样,平时也多有走动,关系密切。  建安年间,袁绍为他的次子袁熙纳甄氏为妻。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夫人。  再嫁曹丕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刘夫人和甄氏共坐皇堂上。曹丕进入袁府中,见到刘夫人和甄氏,甄氏害怕,把头伏在刘夫人膝上,刘夫人让人把自己的手绑起来。曹丕问:“刘夫人为什么要这样?让你儿媳妇把头抬起来!”刘夫人捧起甄氏,让她抬起头来,曹丕看了一眼,见她美貌非凡,惊为天人。曹操知道了曹丕的心思,就为他迎娶了甄氏。 当时还有一说法:曹操攻下邺,曹丕先进袁府,看到有个少妇披头散发,脸上也很脏,躲在刘夫人身后哭泣,曹丕问她是谁,刘夫人回答:“是袁熙妻子。”然后曹丕帮她把发髻挽起,用手巾擦拭面庞,发现她姿貌绝伦。之后,刘氏跟甄氏说:”现在不用担心被杀了!“曹丕于是纳甄氏为妾室,很是宠爱。  甄氏初有宠于曹丕,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甄氏对曹丕妾室中有宠的劝勉她们努力上进,对无宠的安慰开导,并常常建议曹丕说:”古时黄帝子孙繁盛,是因为妻妾多的缘故。所以夫君也应该多逑淑媛,让子嗣旺盛。“曹丕听了心里很高兴。曹丕要驱逐任氏时,甄氏问曹丕说:“任氏是乡党名族,不论德、色,我都比不上,为什么要休她?”曹丕说:”太任性,性子急,不温柔,心里对我的怨恨很久了,所以休了她。“甄氏哭道:“我受你的宠爱,所有人都知道,肯定会说你休任氏,是因为我的缘故。往上我怕公婆说我自私,往下其他妻妾会数落我受专宠之罪,希望你能重新考虑!”曹丕不听,就休了任氏。  孝顺婆婆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七月,曹操西征,随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孟津,曹丕留守邺城。当时卞夫人身体虚弱,又担心曹操的安危,睡觉也不塌实,经常流泪。甄氏要去孟津照顾婆婆,曹丕不想让她去,就让下人骗她说卞夫人病好了,甄氏不信,说:“夫人在家,-病常犯,现在怎么好的这么快?你一定是安慰我!”所以更加担心。之后得卞夫人回信,说身体已经恢复,甄氏才开心起来。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正月,大军回邺,甄氏去迎接,看到卞夫人悲喜交加,感动了周围的人。卞夫人见甄氏这么关心自己,也忍不住流泪,还说:“新媳妇怕我上次生病也会象以前那样反复难愈吗?我只是有点不舒服,小病而已,十几天就好了。你看看我的气色很好呢。”然后叹道:“真是孝顺的媳妇啊。”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东征孙权,卞夫人、曹丕及曹叡、东乡公主都跟随,当时甄氏生病所以留在邺。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卞夫人看见甄氏脸色很好,奇怪的问她:“你跟两个孩子分别那么久,难道不想念他们,怎么脸色这么好,什么原因?”甄氏笑着回答:“曹叡他们跟随夫人,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失宠被杀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其子曹丕继任为魏王。六月,曹丕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而成为皇帝,即魏文帝。退位为山阳公的刘协将两个女儿献与魏室为嫔。除献帝二女外,曹丕在洛阳,后宫爱幸者有三:贵嫔郭女王,位次皇后;李贵人,生有皇子曹协;阴贵人,东汉大族南阳阴氏女。早在曹丕初即王位时,便进郭女王为夫人,封号等同甄氏。到曹丕称帝,携郭女王到洛阳,进封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甄氏则被留在邺城,仍为夫人,不立为皇后。甄氏愈发失意,有怨言。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六月,曹丕遂遣使者至邺城将甄氏赐死,葬在邺城,据传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当时,曹丕曾请术士周宣解梦,周宣答:“天下将有贵族女子冤死。”曹丕闻言后悔,派人追回赐死甄氏的使者但已不及。  公元222年(黄初三年),曹丕册立郭女王为皇后,令甄氏之子曹叡奉郭皇后为母。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曹丕驾崩,曹叡即位,朝中掌管礼乐祭祀的官员奏请为甄后追加谥号。于是明帝派司空王朗持节以三牲之礼到甄后陵墓祭祀,又专门为她修建寝庙。  公元227年(太和元年)三月,曹叡以中山国魏昌县之安城乡一千户追封甄后的父亲甄逸,谥号安城乡敬侯,其孙甄像承袭爵位。四月,曹叡下诏在洛阳营建祖庙,施工中从地下挖出一块玉玺。此玉玺一寸九分见方,上面刻有“天子羡思慈亲”六个字。曹叡持玺而动情,因而备下牲礼到宗庙祭告。此后曹叡又多次梦见母亲,益发增加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于是对诸舅氏按亲疏排出顺序,分别予以任用,赏赐累计达到万两之巨,又擢升甄像为虎贲中郎将。是月,甄后母亲病故,曹叡披麻戴孝亲自参加了葬礼,朝中文武百官陪同致祭。  公元230(太和四年)十一月,曹叡感到母亲甄氏的陵墓过于低矮简陋,便委派甄像以兼职太尉的身份,持皇帝节杖到邺城,祭告土神,改葬甄氏于朝阳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