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来,随着立夏的到来,气温在逐渐升高,又到了一年一季的养阳黄金季,养阳除了合适的运动和休息外,艾灸应是我们养阳首选的养生方法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艾灸与葫芦灸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艾灸与葫芦灸有什么不同(夏季养生首选艾灸)

艾灸与葫芦灸有什么不同

春去夏来,随着立夏的到来,气温在逐渐升高,又到了一年一季的养阳黄金季,养阳除了合适的运动和休息外,艾灸应是我们养阳首选的养生方法了

应该大家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做过艾灸,对艾灸方法并不陌生,但为什么要灸呢或者怎样灸呢?可能大家只是初步认识艾灸能祛寒除湿,或者艾灸舒服等,那么我们现在再一起来系统认识下艾灸以及它的作用功效。

艾灸浅述

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灸法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医外治法,其发源可追溯到周朝以前,其疗效已经被历朝历代无数医家临床实践所证实。如《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等等很多中医医典里记载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的治疗及保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艾灸首选灸中之皇火龙灸

1、温经散寒,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

正常的生命活动依赖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在经脉中流动,完全靠“气”的推送,因此气行血才能畅。可是,很多原因都可能影响气血的运行,例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气寒血涩,血液运行缓慢容易凝结而生病,对此就可采用艾灸的方法,温经散寒,保持血液运行正常。因此,艾灸法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十分有效。

2、行气通络,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人体的经络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是联接内外,调节肌体正常运行的关键。因为“六淫”的侵袭,人体局部容易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或一系列功能障碍。艾灸相应的穴位,就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功能的作用,起到增强人体抗病的作用。

3、扶阳固脱,挽救垂危

阳气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人的寿命也跟阳气是否健旺有关。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至元气虚陷,脉微欲脱,这时就可用艾灸法救治。比如出现呕吐、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危重病患,用大艾炷灸关元、神阙等穴可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起到最好的作用。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都可用艾灸法治疗。

艾灸首选灸中之皇火龙灸

4、升阳举陷,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阳气虚弱不固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崩漏、久泄久痢、滑胎等症,《灵枢·经脉》说“陷下则灸之”,因此气虚下陷,脏器下垂等症可用艾灸疗法。脾胃学说创始人李东垣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惟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艾灸不仅可以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还可治疗卫阳不固、腠理疏松等症,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

5、拔毒泄热,调节机体功能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艾灸主要治疗寒证,不少医家都提出热证禁灸,但也有一些医家赞同热证用艾灸,如《黄帝内经》里提到用艾灸治疗痈疽,唐代《千金要方》里指出艾灸法有宣泄脏腑实热的作用,如“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等。《医学入门》阐明热证用灸的机制是“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因此,艾灸法只要使用得当,既能散寒,又能清热,对机体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6、防病保健,防病于未然

中医学一直非常重视预防疾病,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等思想,艾灸在治疗疾病之外,就有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的作用,是传统的防病保健方法之一。民间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意思是艾灸足三里穴可起到健身的作用。艾灸可温阳补虚,常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盛壮,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人体就健康;命门是人体真火的所在,为人之根本,常灸可保阳气充足;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的所在,艾灸可使精血充足,从而提升人体的免疫力,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灸中之皇“火龙灸”

艾灸的方法有很多种:

直接灸包括悬灸,麦粒灸,发泡灸,瘢痕灸等。

间接灸是隔物灸,如隔姜灸,隔盐灸,附子饼灸等。

现代灸法有气交灸,盒灸,随身灸等。

接下来,我们重点讲讲医馆即将开展的火龙灸项目

火龙灸又叫督脉灸或铺姜灸,它由古时铺灸、长蛇灸演化而来,是一种在督脉的脊柱段上隔药灸的中医外治特色技术。

火龙灸取背部督脉、督络和背俞穴,借助夏天(阳中之阳)炎热之气候,身体的腠理肌肤的疏松,从背部脊椎上的大椎穴至腰阳关穴施以姜,药,艾绒,在艾火温和火力的带动下逐步渗透肌肤,达到扶阳,排寒,祛邪,除湿的作用,是灸疗法中“灸中之皇”。

督脉在哪?有什么作用呢?

艾灸首选灸中之皇火龙灸

中医上的督脉,在人体后背部正中,主一身之阳,起于胞宫,直上头顶,沟通全身经络,称为“阳脉之海”,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从字的表面含义上看,督”字,有总督、督促的意思;对全身阳经的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督脉是阳之会,人本阳气借此宣发,也是元气的通道。最能展现人体的精、气、神,我们常说的“挺直你的脊梁”,就是能展现我们的精气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督脉生病话督脉,治在上,用骨、针、药熨”“病在骨者取督脉”、“病虚寒者药灸之”,指出利用督脉灸,作用于督脉上可以激发经络运行气血、平衡阴阳、调整虚实的功效,可以振奋阳气,驱除病邪。

当督脉气血异常时,人体就会发生些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的症状,如头风、头痛、头重、颈部发硬、头晕耳鸣、眼花、嗜睡、癫痫、腰背僵痛,还包括手足震颤、抽搐、麻木及中风等。

另外,督脉管理一身的阳气,它能温肾助阳,使人虚弱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在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是手脚冰冷,有时候还会止不住地打喷嚏,实际上就是督脉的问题

艾灸首选灸中之皇火龙灸

拿打喷嚏这个症状来说,感冒的时候经常打喷嚏就是因为身体里的阳气被邪气封锁在里面出不来,于是便采用打喷嚏的方式来引发阳气,与邪气对抗,如果这时灸一灸督脉上的大椎穴帮助身体提升下阳气,就会很快解决这一症状。

火龙灸火力足而柔和,药物多而渗透力强,温热之气循经温腹暖背,透达百骸,循环不息,温中除寒,培补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扶危济弱,诸邪不易相扰。

艾灸首选灸中之皇火龙灸

火龙灸多用于督脉诸症及慢性虚寒性人群:

1、肌肉骨骼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骨病、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骨质疏松、颈椎病、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等;

2、消化系统疾病:便秘、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痛、食欲不振等;

3、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炎症、宫寒不孕、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调养、盆腔炎等

4、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天气寒凉时以及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作。

5、亚健康状态调整:表现身体疲乏、懒散,打不起精神,没有胃口,面色晦暗,感觉怕冷,穿的总比别人多,或腹部、手脚等部位发凉,用热水袋捂一会儿,感觉会舒服,严重时如从冰里透出来的冰冷感等,一副亚健康状态。

火龙灸,每次治疗时间75-90分钟,每周1至2次10次为一个疗程

灸法具有单次治疗时间长、作用持久、疗效可靠,且安全无副作用。

艾灸首选灸中之皇火龙灸

俗话说得好:“病在防,不在治。”很多身体问题发展到治疗阶段,在许多情况下,医疗手段显得苍白无力,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所以,疾病预防保健很重要,在当下社会由于人们长期的工作,压力,劳累,环境,熬夜,不健康的饮食,不健康的生活状态,加上不爱运动,夏季常吹空调等原因,大大消耗了我们身体的阳气,使身体处于一种长期透支状态,久而久之身体也就会给我们各种回应了。一年才一次的夏季艾灸开始了,愿大家都有强身健体的意识和行动,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抽点时间为身体加油充电,向健康向阳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