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曾在教育子女方面是相当成功的,后人之中人才辈出、能者如云,汇聚了各方面的人才,除了曾家老本行当官的外,还有的做了外交家、成为了历史学家、当了学者的,几乎没有出个什么败家子,可谓百年不堕,家运能够如此长久、福禄能够不断延绵,这绝对与老曾的家庭教育、老曾家的家风是分不开。
一、宽严相济的家风近年来,老曾同志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研究老曾似乎成了一门显学,各类研究机构、研究专家就像雨后春笋般得冒出来,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老曾家教上面,也说明了老曾在家教上确实不一般。一般来讲,官宦家庭子弟家里容易出败家子,因为长辈手里掌握大权,趋之若鹜、攀附者多如牛毛,很容易就养成高高在上、骄傲自满、颐指气使的毛病,这种毛病一旦养成,要改起来太难了。加上这些为官长辈多忙于繁琐政务,无暇管理自己亲人子弟,无形中更是助长、放纵了他们的毛病。老曾在教育子女上,从来不吝啬时间和精力,把教育好子女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还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家风。一方面,他对子女教育非常严格,一套八字家风练得炉火纯青,什么是八本,前面我说了,这个雏形还是源自他爷爷,老曾进行了提炼和总结,这八字是什么呢?一是书:读书;二是蔬:种菜;三是鱼:养鱼;四是猪:喂猪;五是早:起早;六是扫:打扫洁净;七是考:诚修祭祀;八是宝:善待亲族邻里.书蔬鱼猪,一家之气;早扫考宝一人之气。前四样可以培养一个家庭的生气;后四样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生气。在他看来,一个人再苦再累都要强打精神,自我振作。他还说,精神越打越有,阳气越提越盛。
二、儿子们
虽然自己是通过科举走上成功之路的,一般来讲,如果自己在某方面有所成就,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这个方面有所继承。老曾在两个儿子身上起初也是抱有希望的,希望他们在科举的道路上有所斩获,但事与愿违,两个儿子在科举的路上并不是很顺利、接连受挫(嗯,还是把原因归结于老曾家的基因不够强大吧)。不过,这时候的老曾表现出惊人的开明,他说,孩子们,没考上科举也不要紧,更不意味着走投无路,正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你们喜欢什么学问,就朝着这个方面努力吧。在曾国藩开明的引导下,曾纪泽选择了洋文,喝洋墨水,而曾纪宏呢,则选择了数学,后来老大成为了一个外交家,在外交战场上舌战群儒,为羸弱不堪、在国际社会没有一点地位的晚清政府多多少少挽回点颜面。而老二了,出了好好几本非常有学术价值的数学著作,成为一个颇有造诣的数学家。两个人的路与父亲老曾所走的路截然不同,但他们都走得非常精彩、非常开心。我们今天都会佩服老曾作出的选择,但放在当时那个时代,老曾作出的选择又何其的艰难,没有一点见识、胆识是做不出这样的选择的。老曾去世后,老大当过驻外国大使,兢兢业业的为清王朝而努力奋斗,在这一点上,与老曾是殊途同归了,嗯,从这个角度看,老大倒是继承了老曾的衣钵。老二则一直过着自己平淡的专家生活,但收入不高,不像现在,博士、教授都是高收入人群,老曾根本就没有给他们留下过什么财产,所以,他的生活经常要靠别人接济。后来,曾继红得了重病,竟然没钱看病,还好曾国荃、左宗棠(嗯,这个时候,左宗棠看起来还有点人情味)的帮助才勉强度过难关,但留下了病根,最后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三、女儿们的悲惨命运
他的儿子大家可能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但他的女儿可能就不太熟悉了,估计知道的人不会多,他有5个女儿,但他的几个女儿了里面,除了第五个女儿活到90多岁之外(这姑娘命太好,嫁了个后来当省长的老公,生了几个后来成了巨富的儿子,一辈子衣食无忧),而其他几个就没那么好的命了,都是很早就去世了,要么得病早死,要么难产而死,要么抑郁而死,要么被折磨而死,让人不得不感叹女子命运的凄惨与悲哀。
其实,几个女儿悲惨的命运与老曾也是分不开的,不客气一点地讲,女儿们的悲惨命运就是老曾一手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老曾在择婿的时候,讲求的是门当户对,考虑的是对方家长的辈分、名望、家境,而很少观察未来女婿们的品行、道德,还有婆家的氛围,这些女婿平时就养成了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公子哥习惯,婚后也很难改变,跟着他们的女儿日子自然就好不到哪里去。不得不说,老曾在儿子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开明,在女儿身上已经难觅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