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湖南红十字会
(原载201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湖南慈善档案》)
湖南红十字会是在辛亥革命中草创并发展起来的,源于湘军援鄂。1911年l0月10日,武昌首义,湖南为首应之省。长沙光复后,湘军自11月2日至ll月25 日,先后有4批约8000湘中健儿赴鄂作战。湘中子弟在前线风餐露宿,忍饥临敌,浴血奋战,死伤甚众。其时,没有健全的军医设备,为实施战地疗救,省会中西慈善家如湖南咨议局议员粟戡时、教会人士聂其焜、颜福庆、梁家驷等人商议,计划组设红十字会,“以为战时救济人民及伤兵的预备”。后南北议和告成,受伤士兵纷纷回湘,又创立了伤兵医院,救护伤兵。
湖南红十字会初始会员30人,其中华人20人,事务所暂定于美国医生胡美创办的、位于省城西牌楼的雅礼医院。
红十字会会员自制佩章,白布 红十字绕左臂上,并刊启募捐作为经费。另呈请谭延闿都督出告示,严禁他人再在湖南其他地区另行组织红十字会及冒名募捐等事。一方面函告上海红十字会,请承认为分会,很快接到上海红十字总会复函,承认湖南红十字会为分会,遂在10月中旬正式成立湖南红十字会。会址设于都正街西北侧东茅巷(今东茅街)原学仕馆旧址。
红十字会由中西慈善家组建,董事亦分中西,设7位董事,中国人4位,外国人3位。中西合作共办慈善这在湖南尚属首例。会长为颜福庆(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长沙雅礼医院医士,上海人,曾任中华医学会会长,1949年后任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副会长孟良佐(圣公会牧师,美国人)、曹典球(前实业学堂监督,善化人,曾任湖南大学校长,1949年后任湖南文史馆副馆长),书记李达尔(雅礼医院医士,美国人)、聂其焜(聂缉椝之子、曾国藩外孙,衡山人),会计倪医士(信义会医士,瑙威人或为挪威人)、朱恩绂(乾益升栈栈主,长沙人)。董事全权负责分会应办各事,大事则开大会由会员议决。
红十字会临时医院的创立得到了湖南军政府及中外各慈善家的捐助。军政府捐银1万两,并以省城东茅巷行台让为红十字会医院,中外各慈善家陆续捐助也不少,有现金也有实物。比如钟记者在红会急缺医疗设备时捐助铺板40副,方桌20张,解红会燃眉之急。韦税务司捐赠甜柑2担,英美卷烟公司丁尼君捐赠香烟两大盒,犒劳军士。自辛亥年开办医院起至l912年5月止共收门诊病人264号,住诊病人259名。这些伤兵计炮伤230名,外症l9名,内科伤寒4名,痨症l名,痢疾2 名,戒烟3名。
红会临时医院因辛亥事起而设,至1912年5月止,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永久医院。南北议和后,战事大体结事,伤兵痊愈,络绎出院。本应就此功成身退,但附近病民来求诊者日益增多,遂依照各国红十字会办法改为永久医院,专治天灾疠疫及贫苦无告之人。l912年5月1日下午2时,在东茅巷开大会,重行选举医院新董事,并依照雅礼医院章程制订新章。规定每人收号金50文,药资另付;住院者每天伙食钱200文;贫穷无力医治者送诊施药,重病者住院免费。
这就是长沙红十字会医院的开始。成立后即开始收诊病人。l912年5月至l913年4月底止,门诊共13602 号,其中送诊免费者4720号;住诊有内科588名,外科264名,共853名,其中免费住院的有270余名。l913年5月至l914年4月底止,共收门诊l4966号,其中送诊免费者3742号;住诊有内科663名,外科475名,总计1138 名,其中免费住院者484名。
至1924年,由中国红十字会湖南分会拨款、湖南省慈善事业产款委员会出资,将“中国红十字会湖南分会医院”改组为“仁术医院”(今湖南省人民医院),于10月10日开业,以“提倡科学医术,救济平民疾病”为宗旨,并附设“仁术护病学校”。
仁术医院院长颜福庆于1927年辞职,王光宇接任,其他工作人员亦有变化。分会的工作仍以兵灾救济为主,兼做贫民救济。此期湖南红十字会的救济主要以伤兵难民为主,救济伤兵医院以仁术医院为主,伤亡过重时也曾开办临时医院。
1926年北伐军兴,红十字会所办仁术医院大量收容伤兵伤员,但将士伤亡过众,不得已分会在北门外晴佳巷设晦时医院,聘医师伍善同为主任,办理6个月,共医治负伤官兵540余名。l927年仁术医院又治疗伤兵267人,l930年6月医治61师伤兵75名,后又陆续有所疗治。红十字分会除仁术医院接待治疗负伤官兵外,还组织医疗救护队前往战场当场救济伤兵难民。l927年,分会派医师护士组织救护队赴各地参加民众运动,担任救护医疗事宜。
l930年,中原大战,湖南亦受波及,长沙、岳阳一带战祸最烈。5月派医师单傅烈、护士佘绍岳组织救护队至汨罗担任平江难民医药救护工作。是年又发生红军攻打长沙之役,分会亦做过救治交战双方伤兵的救护工作,并组织流动送诊队,轮流前往岳麓山溁湾市、开福寺、汤公庙等处及平浏难民收容所,实行消毒及医药救济,并择重症患者85名分送仁术医院和湘雅医院医治,其费用及掩埋事宜概由红会担任。
在抗日战争我军伤兵的救护中,红十字会亦有很大贡献。第一次长沙会战中,被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视为“模范大队”的第九大队就立下誓言:“中国部队所能到的地方,我们中国红十字会救护人员也应该能到。” l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救护总队所属的第三、第六、第九大队均开往战地实施救护,其中分布在衡阳、衡山、湘潭、长沙、益阳等地的第九大队所属各队最先推进到前方部队中开展救助工作。该年l2月,第九大队工作人员在第三次会战中“随军进退,配合作战,没有一个人落伍,没有一队不照命令动作,而且知道什么地方为伤兵必经之路,而设裹伤站于该地”。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后,湖南红十字会由新政府民政部门接收。湖南红十字会缮后人员向新政府作了报告,档案中有一份《中国红十字会湖南分会历年工作概况》,全文如下。
中国红十字会湖南分会历年工作概况
一九一一年武汉起义,湘军首先赴援,前方负伤将士,无法收容,由曹典球、朱廷黻、聂其焜、朱廷利、颜福庆等人发起组设红十字分会,于一九一二年五月成立医院,聘颜福庆兼院长,陈怀皋为医师,以战时救护战地伤兵、难民,平时救济灾疫为宗旨,同时附设看护教练所,训练医事助理人员,在湖南开始传习新医。
一九一二年七月,宁赣战争,派聂其焜、李清茂至岳州办理救护工作。
一九一七年,南北战役,设立妇女救济所五处,来说避兵灾者达六千余人。
一九一八年一月,派员赴新墙、乌江等处,办理救护掩埋工作。
一九二o年五月,设分院于北门外,担任民众治疗工作。
一九二二年夏季,长市发现霍乱,设立分院于小瀛洲席公祠,专治时疫病人。
一九二三年,联合救济机关、慈善团体,组设防疫处及防疫医院,办理检疫、防疫注射、饮水消毒、灭蝇及收治时疫病人等工作。
一九二四年七月,湖南慈善公所总董沈克刚,庞绂瑞、俞蕃馥与红会理事颜福庆、赵鸿均、章克恭、朱廷利协议,合组医院,更名为仁术医院,于四月十日成立,聘颜福庆为院长,王光宇、庞毓莹、陈怀皋、王燿、李启盘为医师,自此关于医疗工作,均由仁术医院担任。
一九二五年夏季协助办理防疫医院。
一九二六年六月,派员救护省会近郊水灾难民,并设立防疫医院。
北伐军兴,于北门外晴佳巷,设立临时医院,医治北伐军负伤将士。
一九三七年,日寇侵略战发生,敌机肆虐,派员协助防护工作,七月总会调整会务,将本会更名为长沙市分会。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设立临时医院于湘阴,派伍善同医师为院长,治疗抗日负伤将士。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长沙大火,会中负责人先后离长,致会务一度停顿。
一九四五年,抗日胜利后,协力将仁术医院修复,担任防疫及医疗工作。
一九四六年,赠送长沙市各中学贫寒学生服物八十包。
一九四九年,白匪敌机肆虐,组织救护车,随时救护,并与长沙市各医院及宗教团体合组医教联,规划解放时各项救护救济事宜。十月本会同意将仁术医院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接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本会亦随即停止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