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2015-04-27 10:09:04

安倍首次访美之路(安倍访美想要什么)(1)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4月26日开始访问美国,按计划,他将受到历届日本首相从未得到过的高规格接待:时间长达8天,还安排在参众两院发表演讲。与此同时,美国媒体、议员和民众对他的敲打声却不绝于耳,以此种方式“尽地主之谊”,也算得上别具一格。

在安倍动身前夕,美国一些主流媒体言辞中透出对这位日本首相的“不友善”。《纽约时报》的社论指出,“他此次访美成功与否,取决于他能否正直面对日本战争历史”;同日,《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说,“如果安倍此次(国会演讲)对日本慰安妇问题等历史问题轻描淡写,东亚地区的紧张将进一步加剧”。23日,25位众议员给日本驻美国大使写信,要求安倍访美时应明確承认“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

可以说,美国对安倍来访,安排方面给足面子,舆论却又不给面子。看似矛盾,实则是矛盾的统一,真实展现了美国对待日本的矛盾心态。

高规格接待一方面是论功行赏,奖励日本长期以来对美国的忠心効力,另一方面则是借此发出要提拔重用日本的信息,向全世界,特别是向盟友。在盟国圈子里,“奖优罚劣”一向是华盛顿的拿手戏。

美日关系中有个鲜明特点:但凡日本向邻国争领土,美国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偏袒日本,但对日本在历史问题的举动则保持警觉。安倍最近在一系列谈话包括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讲中,谈到历史问题时只肯说可做各种解释的“深刻反省”,对“侵略”、“殖民”和“道歉”等却闭口不谈。这引起美国国的警惕和某种不满。

战后的美日关系,长时间内是控制与被控制、后者无条件服从的主仆关系。有专家认为,美国制约日本主要通过以下3种机制性手段:和平宪法;日美安保条约;把日本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机制。随着时势变化和出于政治需要,美国对日本的约束逐渐放松,日本也得陇望蜀。于是,控制与反控制、讨价与还价,正在成为美日关系的现实写照。

这一次,同美国签订新版防务合作指针,是安倍此番访美的重头戏和最大企求。有了这个文件,日本可以不受制约地发展军力,用“协同美军行动”的名义,不受地域限制地到世界各地活动。所谓新指针,不过是双方互有所求、互相利用的产物。

执迷于历史修正主义的安倍,在此行中会要求美国在战争历史问题上放日本一马,帮助他从亚洲邻国的谴责声中逃脱。不过,安倍断难如愿。因为美国很清楚,安倍历史修正主义是这么个玩意:太平洋战争是日本帮着亚洲国家对抗西方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日本挨了原子弹,死伤惨重,是战争受害者;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的审判是非法的、无效的;日本不接受战后国际安排。如此等等。但是,这一切的矛头所向,无不指向美国。有美国媒体尖锐地指出,“如果日本帝国是二战受害者的话,那么就不是东条英机,而是杜鲁门成为了战犯。”依此推演,美国在日本的约4万驻军是非法的,在日本的88个军事基地必须撤走。这对美国来说,这无疑是大灾难。

怎么样对待日本,是一道检验美国当权者政治智慧的难题。着眼当下,从军事政治上扶植日本,让其充当马前卒,符合美国现如今的战略需要。从长远看,日本一旦翅膀足够硬,力道足够大,倒转枪口对准美国那是迟早的事。因为美国于日本,既有“亡国之恨”,也不乏切肤之痛。如何选择,美国领导人真该好好过过脑子。

(劳木,国际问题时评人,海外网专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