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前英国驻清外交官埃德蒙·巴恪思完成了一部自传体著作《太后与我》。在这本书中,巴恪思详尽了描述了自己同英国上层人物的特殊交往经历,但这并非此书引起世界范围轰动效应的根本原因所在。除了英国上层人物,《太后与我》中真正引起世界关注的主角,乃系执掌晚清政权将近半个世纪的女性独裁者——慈禧太后。

慈禧杖责奴才(英国外交官巴恪思)(1)

在这本书中,巴恪思详尽描述了和慈禧太后的秘密交往过程,描写内容尺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根据巴恪思的描述,光绪二十八年,67岁的慈禧太后第一次见到了29岁的巴恪思,并迅速被其英俊爽朗的外貌着迷;在见识了巴恪思“颇投她意之欧洲人的器官”后,慈禧太后更是给予了他“数不清的眷顾”

在《太后与我》的描述中,慈禧太后俨然一副纵欲狂魔的形象,从满洲勋贵、宫中太监到外宾使者、市井走卒,她的情人多达上千,可谓夜夜笙歌、不知羞耻。甚至,在慈禧太后的寝宫中,还出现过巴恪思和慈禧太后以及一干太监的“集体活动”,纵然认定慈禧太后寡居期间生活并不检点的清史学者们,也都感难以置信。

那么,巴恪思关于和慈禧太后秘密交往过程的回忆录,是果有其事还是一个登徒浪子无聊时的疯狂意淫呢?其实,只要对慈禧太后略有了解,就能大致分出真伪。

慈禧杖责奴才(英国外交官巴恪思)(2)

1、仇恨之深

根据《太后与我》的描述,慈禧太后是在光绪二十八年接见外国使臣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巴恪思。光绪二十八年,在外逃亡了三个月的慈禧太后返回京城,为改变自身守旧无能之形象,维护自己对晚清政权的绝对统治,慈禧太后确实摒弃了“男女有别”之传统观念,破天荒的接见了一次外国驻清外交官们,这件事在清朝官方文献中亦有记载。

但是,这次被晚清重臣王文韶称之为“此乃千古未有之创举,可谓躬逢其盛矣”的外交公关,乃系全程由外国使臣夫人们陪同之下的权宜之计,乃系慈禧太后用以彰显自己于晚清政权绝对统治地位的政治手段。先不说,此时的慈禧太后有没有心思研究外国使臣的外貌长相,即使慈禧太后真是一眼看中了巴恪思,也会因为对外国人的巨大仇恨而将内心邪念压制。

从咸丰朝到光绪朝,慈禧太后尝遍了外国殖民主义国家带给晚清政权的巨大伤害和屈辱,对于外国人的仇恨之深,绝对远胜任何人。光绪二十八年,正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被迫逃亡陕西三个月,刚刚返回京城的时期。

慈禧杖责奴才(英国外交官巴恪思)(3)

《清稗类钞·宫闱类》中,曾经记载了慈禧太后在这一时期对外国人的巨大仇视心理:

光绪二十八年返京,见宫中景象大变,贵重器皿,或毁或失,西苑珍宝,无一存者。予每日礼拜之白玉观音,被人斫断手指,且有洋人曾坐予宝座摄影者。迄今言之,不禁伤心至极也。

如此国恨家仇之下,纵然慈禧太后再昏聩、再色迷心智,恐怕也不会对一个外国男性生出好感。

2、宫规之严

光绪二十八年的晚清政权,虽然已然摇摇欲坠、千疮百孔,但清宫之宫规依然森严,而且这些被皇室成员奉为圭臬的祖制遗训对于慈禧太后而言,绝非简单的形式主义,而是已经渗透其骨髓,有被动更有主动遵守的所在。

慈禧杖责奴才(英国外交官巴恪思)(4)

“辛酉政变”以后,因为慈安太后钮祜禄氏“益倦怠,不多闻外事,且辄静摄不出”,晚清政权几乎完全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此时的慈禧太后虽然“益专横,有事,竟不复白钮祜禄氏”,但其对于祖宗成例依然严格遵守。听政需要垂帘;发布谕旨需要借由太监传达;接见外臣也是室内室外严格分开。

萧一山先生曾经在其所著《清代通史》中,描述了已经失去人身自由之光绪皇帝接见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情形:

因是日有召见伊藤博文事,后在幕后监视,故未即发作。

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面前等同傀儡,“戊戌政变”失败后,光绪皇帝更是等同摆设。可就算如此,在光绪皇帝接见日本首相的时候,慈禧太后也只能“幕后监视”,不能出现于前朝。这说明慈禧太后在接见外藩使臣乃至手下臣属时,始终不敢有违成制,恪守宫规。

慈禧杖责奴才(英国外交官巴恪思)(5)

即使当年已经年近70岁的慈禧太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理需求,依然需要夜夜笙歌,狂欢纵欲,就真能躲过身边那些太监、宫女的眼睛?如此宫闱密事,为何始终不见于坊间传闻、口口相传,哪怕是带有严重反清情绪的民间野史中?

寡居将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会偷偷豢养几个面首,暗通几个情人甚至和太监之间有着秘密交往,都有可能,但类似巴恪思所言“集体狂欢”、乃至上千情人的描述,明显太过虚假。

3、书中错误之多

在《太后与我》的描述中,慈禧太后在毒杀光绪皇帝未果后,命李莲英将其活活勒死;慈禧太后也并非年高病逝,而是被袁世凯开枪射杀的;更重要的是,在其所描写清朝宫廷的见闻以及与此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人物故事,都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

慈禧杖责奴才(英国外交官巴恪思)(6)

另外,巴恪思在书中宣称找到了庆亲王奕劻的日记,但所引用之日记内容却全部是荣禄的日常言行;巴恪思声称亲自参与了清东陵被盗后,重新收敛慈禧太后的善后工作,可在所有记录文献中都未找到其曾经参与其中的记录。诸如此类严重错误,在《太后与我》一书中,屡见不鲜。

事情往往就是如此,越是光怪陆离的八卦故事,越是能够引起人之猎奇心理,一个英国变态所成之荒唐杜撰的意淫小说,也能引起世界轰动,被国外视为研究晚清历史的参考资料,荒唐如斯、可笑如此。

参考资料:《太后与我》、《清稗类钞》、《清代通史》、《清实录·德宗实录》、《垂帘太后慈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