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创作打卡挑战活动#

一支笔的美文(以笔为针随笔)(1)

在文具店看到青花瓷图案的笔,不禁又买一支,天天背在包里。其实,我每天写不了几个字,只是喜欢那些玩具一样的文具。这些年,爱削铅笔的怪癖依旧,为自己削,帮别人削,只要身边有人愿意用铅笔。我看不得铅笔秃着,转动削笔器,听着铅笔的木屑嗤嗤直响,把铅笔削得尖尖的,俨然完成一件大工程。

老照片里,一个人的上衣口袋故意露着几截笔帽,是种时尚,是有文化的象征。现在,不管有没有文化,用笔写字的成人少了。旧时的女人在发髻上别一根缝衣针,随时随地缝缝补补。如今,没有看得见的破碎需要缝补;而时间,一分一秒被现代化工具撕碎了,东看看,西瞧瞧,主动把时间撕成碎片,有时被外力撕碎。时间成为碎片,就更轻了,轻如尘埃,不小心就被吹得无影无踪。或堵在路上,或被一些无关的事捆绑了,拖着时间。不能连续处理的事情,不能完整看完的书,不能一气呵成写完的随感。

一支笔的美文(以笔为针随笔)(2)

看书慢,拿起笔圈点,笔划成为书签,没有印记的书页,看起来有些陌生,看见划痕,唤醒记忆。笔记的乐趣,偶然哪天翻起来,乐呵一阵。

记电子文档已有十几年,回头翻看,有些句子现在断然想不出。这两年诗情不多,偶然看到喜欢的诗句,就用笔记下来。在大女儿的一堆学习用品里,收拾到一个笔记本。蓝天白云,秋千,小姑娘,没有横竖格的限制,美好的图案让日渐粗糙的心回到了很远的时候。在时间的缝隙里发呆,大脑零乱,拿起笔,把短诗句抄在笔记本上,什么都想不起来,也不去想,书写成为惯性,无目的,涂鸦,像随意哼着跑调的歌放松心情。

在一些文章中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艺青年们,没有书看,就手抄文学名著,很佩服。多少万字的小说,手抄着再传阅,传来传去,一根无形的线把文中的精彩串在一起。而我,守着一堆未翻的新书,想象不出他们抄书的满足感。

得闲翻看,几年来零敲碎打的文字中有喜悦,也不乏唠叨。“不是我们坚持得好,而是时间过得快。” 上班下班,牵挂家里的大小姑娘,养花,看书,在步行十分钟时看世界,过简单的小日子,我且以笔为针,串起散落的时间碎片。

一支笔的美文(以笔为针随笔)(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