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知派#

#一分钟懂平仄#

仄韵诗是格律诗吗?平仄案例细探讨,揭开真相获真知!

格律诗的平仄对照范例一览表:有人说这首仄韵禅诗是格律诗(1)

《无门关·平常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南宋无门慧开禅师撰

首句第二字和末字是仄声,属于“仄起首句不押韵”。运用“平仄竿”可快速推知其律绝正格平仄为: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诗的平仄对照范例一览表:有人说这首仄韵禅诗是格律诗(2)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平仄竿,是四种正格平仄理论依据)

格律诗的平仄对照范例一览表:有人说这首仄韵禅诗是格律诗(3)

(五言正格平仄句式截取图示)

格律诗的平仄对照范例一览表:有人说这首仄韵禅诗是格律诗(4)

(七言正格平仄句式截取图示)

格律诗的平仄对照范例一览表:有人说这首仄韵禅诗是格律诗(5)

(三字脚及后孤平、后孤仄)

格律诗的平仄对照范例一览表:有人说这首仄韵禅诗是格律诗(6)

(后孤平、后孤仄、中孤平、中孤仄、三仄尾、三平尾)

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科学而精辟地揭示和体现了马蹄韵“两平两仄平”的格律诗用字组句基本原理,破译了一三五慎变,二四六忌变;“前宽后严,仄宽平严”的变格原则,帮助我们快速推知诗联界公认的宽格平仄,且每试不爽: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上述七言平仄规律是:无论正格宽格,双数位置都是“仄平仄”或“平仄平”交替

格律诗句末平声,属于韵句。押韵的字必须是同韵部平声字一韵到底,不可换韵或仄声押韵,简称“韵”,否则出律不合韵!

然而,仄韵诗有失对、失粘、出律、失替之嫌,是古体诗常见现象。平仄案例分析探讨如下。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平仄仄平

便是人间好时节。

仄仄平平仄

第二句双数位置(第二、四、六字)当“平仄平”交替并与第一句当上下平仄相反,却“仄平仄”相同导致失对

第二句双数位置当“平仄平”交替与第三句双数位置“平仄平”上下平仄相同,却相反导致失粘

第三句末字当仄却平而出律

第四句与第三句双数位置当上下平仄相反,却因第六字当仄却平,导致平仄与第三句第六字相同而有失对之嫌。

第四句双数位置当“仄平仄”交替。然而,第六字平声出律,导致句中双数位置“仄平平”失替之嫌。

格律诗韵句末字当用同韵部平声字押韵。然而,此仄韵诗三个韵字却用仄声押韵,虽押韵,但不是平声押韵,因而是不合韵的。

如果将平仄失对、失粘、出律、失替、仄声押韵的仄韵诗认定为“格律诗”,那么格律诗“替对粘韵”基本规则都全被推翻了!格律诗和古体诗体裁分类也无必要了!

还有人将禅诗认定为不拘平仄押韵的“格律诗”,理由是“不能用平仄分析禅诗”,这无异于指鹿为马,混淆格律诗与古体诗体裁!须知,绝句有律绝和古绝之体裁区别。古绝无须遵守格律诗平仄“替对粘韵”基本规则,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体诗不胜枚举,仄韵诗也不例外!例如孟浩然的《春晓》。

草民依据格律诗平仄“替对粘韵”基本规则,改写古体诗为格律诗如下。

春夏秋冬胜景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春有百花秋有月,

冬临瑞雪夏临风。

若无闲事心头挂,

便入人生圣境融。

格律诗的平仄对照范例一览表:有人说这首仄韵禅诗是格律诗(7)

(春夏秋冬皆胜景)

格律诗的平仄对照范例一览表:有人说这首仄韵禅诗是格律诗(8)

(春有百花)

格律诗的平仄对照范例一览表:有人说这首仄韵禅诗是格律诗(9)

(秋有明月)

格律诗的平仄对照范例一览表:有人说这首仄韵禅诗是格律诗(10)

(冬临瑞雪)

格律诗的平仄对照范例一览表:有人说这首仄韵禅诗是格律诗(11)

(夏临凉风)

格律诗的平仄对照范例一览表:有人说这首仄韵禅诗是格律诗(12)

(若无闲事心头挂,便入人生圣境融)

在下抛砖引玉,诸君赐玉增辉?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苦吟》·卢延让(唐代)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题诗后》·贾岛(唐代)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唐代)

“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 贾岛(唐代)

“春风又绿(吹)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王安石(宋代)

……

古圣名篇名句,给我们留下了酌词炼句的千古佳话。欢迎关注参与我创建的话题探讨交流。这里是格律爱好者的园地,有您一席之地!可点击进入##敬请酌词炼句# 专题,分享各位诗词、对联创作,有问必答,平等探讨交流,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如果觉得对您或后代有所帮助,别忘了动动手指,给个好评或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