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永远健康,母亲给魏永康取这个名字,是希望他永远健康,可是他却在38岁的年纪,因为心脏病突发骤然离世!这不光是他一家人的不幸,也让全社会善良的人们唏嘘不已!
魏永康1983年6月17日出生于湖南岳阳华容县,父亲魏炳南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母亲曾雪梅是一名百货公司工人。
魏永康从小天资过人,两三个月时,母亲就教他识字、读唐诗,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课程,小学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1991年10月,年仅八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602分的成绩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轰动一时。17岁以全国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硕博连读。
2003年,因欠缺生活自理能力,无法适应研究生生活,因为没有人督促,他不知道要写毕业论文,也不会向老师同学求助,被中科院劝退。
从小,魏永康的母亲就认为儿子只有专心读书,才会有出息,包揽了所有家务。甚至洗脸洗手,扫地这样的,都不让儿子干。儿子一拿起扫把,她就严厉斥责:你不是干这个的,你是将来干大事的!她的目标就是培养儿子成为顶尖的科学家,一直陪读到大学毕业。
当然,我们不能苛责一位没有什么文化的母亲的教育理念。谁都不是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做父母也是要认真学习的。
在当时的背景下,小魏永康承载了母亲全部的寄托和希望,儿子展露出的过人聪慧给了母亲极大的人生希望,再加上社会的过分吹捧,一个“天才神童”应运而生!
然而,曾雪梅不知道人的成长是有自然规律的。
母亲希望魏永康永远健康,那么所谓的健康首先应该是身体的健康,心智的健全和谐。
而魏永康从小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必然对其他方面就会有所忽略,其它的能力,比如对身体健康的管理,这些都是欠缺的。还有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都是被母亲忽略掉的。
那么成年以后,必须走向社会,接触更多的人,不可能一直在母亲的羽翼下受到呵护。
在中科院读研究生期间,魏永康就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不能和同学融洽相处,无法与同学正常沟通交流,无法完成毕业论文,也不会找别人寻求帮助,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短板。当今社会,搞研究,团队的协调合作是一项重要能力。诸多的不适应,才造成了被中科院劝退的后果。
之后,他经历了人生很长一段时间的至暗时刻。后来在许多人的帮助之下,逐渐的走出来,学会适应社会,学会生活技能。后来又遇到了他的妻子付碧,他们真诚相爱,然后结婚。
据他的妻子说,他从所谓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童”变成了懂得生活的丈夫,并非传言中的“不近人情”,逐渐地变得开朗,终于过上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这一段心路历程,应该是非常艰辛的。因为这一切都应该是从小培养的,他却是在走向社会以后,被迫速成的。这期间肯定经历了许多的不适应。和他同样痛苦的,还有他的母亲,那种跌落神坛的失落、挫败感,让人唏嘘!他没有成为顶尖的科学家,甚至没有基本的生存能力。
看他的身材有些肥胖,说明他身体健康管理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中医上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都是很重要的生活道理。不会管理自己的身体,没有健康的生活意识,缺乏管理自己身体的能力,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出问题的,人生不会走得长远。
《黄帝内经》上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老祖宗的智慧,真的是字字珠玑,值得所有人认真学习。有人建议,所有的大学都要开中医必修课,真是很好的建议。
复旦大学博士于娟,31岁晋级副教授,一路开挂的人生,在癌症面前,被迫按下暂停键,在与病魔抗争的岁月里,写下一本《此生未完成》,
书中说: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她对亲情、爱情是多么得不舍,
她是多么留恋这美好的人生,留恋这人世间难以割舍的亲情啊!
就像于娟说的那样,功名利禄、出人头地、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健康的身体来承载!一旦没有了健康,奋斗得来的一切都会归零!
唐朝的王勃也是个了不起的神童,六岁能写诗,九岁读《汉书》后,觉得不满意,居然写了厚厚十卷的《指瑕》,专门纠正里面的错误。十岁饱览六经,13岁立志做大官,14岁给宰相写信,畅抒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想法。当朝宰相大呼“神童”!16岁参加国考,考进前三名,未成年就当上国家级公务员,并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的“骈文”,把皇帝全家夸了个遍,惹得皇帝大呼奇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他任职长安时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王勃的文采过人,可是却败在一只“斗鸡”之下,他写了一篇辞藻华美的“斗鸡”文,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斗鸡的过程,显然一篇战斗的檄文,而这触犯了皇帝的大忌,因为“玄武门之变”,皇帝认为这是在挑拨王爷之间的相争。其实,单纯的王勃哪有这样的想法,单纯的文字游戏而已!但却因此获罪,失去官职,还连累父亲被贬为县令。王勃从此,再也无心做官,只得寄情山水。
26岁那年,王勃路过洪州,当地都督阎伯屿翻修滕王阁,重阳节设宴,请大家为盛会作序,本来想让自家女婿早就准备好文章,好显摆女婿的才华,赢得好名声。不明就里的王勃是个天真宝宝,不懂得像别人一样藏拙,巴结权贵,竟然拿起笔,一气呵成,挥笔写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本来不悦的阎伯屿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忍不住惊呼:“天才,天才呀!”
然而,就在王勃写就人生中这最辉煌的一笔,重新踏上旅途,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溺水,惊悸而死!26岁的天才少年就此陨落!
当然,他的去世太过于意外,可同样是落水,王阳明却能“借水遁逃”,他把衣服鞋子脱在岸边,伪造了一个“投水自尽”的现场,得以逃脱政敌的追杀,保住性命,这才成就后来人生的辉煌!
这说明:多一点智慧,多一点情商,多一点儿逆商,多一项技能,就可以逆风翻盘,改写命运!
北大清华人曾经提出过一个“为国家健康工作60年”的口号,这应该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人生目标。
中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96岁依然坚持每周做三台手术。97岁退休时,他还说:“我退休了,但是我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96岁高龄的吴院士,依然与患者肝胆相照,60多年没有离开过手术台,手中一把刀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从未熄灭,享年99岁。
他用一生的大医精诚书写了一代医学大家的赤子情怀,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医疗事业,成为不朽的丰碑。好的身体和高贵品格成就了吴院士一生的辉煌事业,令人敬仰!
人到底应该追求什么?
武志红老师提供过一个思维模型——你就想一想将来死了之后,你希望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什么,那就是你要的人生,就是专属于你的“命运脚本”。
于娟在书中告诉还懵懂无知的儿子:“你的人生里,遇到珍贵的人与关键的事,都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是不能放弃。”
最痛的时候,她一个人深深地忏悔过,因为她心底最舍不得的,不是父母,不是老公,是那个什么意识都没有,只会吃吃睡睡的胖娃娃。
“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样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病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上,任千人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现在分享一些书里的观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引起大家警醒:
《黄帝内经》中有段话:
下午5~7点酉时,肾经当令
晚上7~9点戌时,心包经当令
晚上9~11点亥时,三焦经当令
晚上11~1点子时,胆经当令
凌晨1~3点丑时,肝经当令
3~5点寅时,肺经当令
早晨5~7点卯时 ,大肠经当令
“当令”就是当值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时间,是这些器官起了主要的作用。从养生的观点出发,人体不能在这些时候干扰这些器官工作。休息,可以防止身体分配人体的气血给无用的劳动,那么所有的气血就可以集中精力帮助“当令”器官工作了。
长期熬夜或者晚睡直接危害肝脏。熬夜时,人体中的血液都供给了脑部,内脏供血就会相应减少,导致肝脏缺氧,长此以往,就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23时至次日3时,是肝胆活动能力最强的时段,也是肝脏最佳的排毒时期。如果肝脏得不到休息,会引起肝脏血流不足,已经受损的肝细胞难以修复并加剧恶化。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肝脏受损足以损害全身。所以,‘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的说法并不夸张。
因此,医生建议人们从23时左右开始上床睡觉,次日1至3时进入深睡眠状态,好好地养足肝血。”
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建议大家尽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尽量不要熬夜,在23:00前睡觉。
把手机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睡前泡个脚或者简单运动一会儿、不要想乱七八糟的事情,清空心中杂念。
2. 要注重饮食均衡,水果、蔬菜、肉类、蛋白质、碳水,摄入均衡,减油减盐控糖,避免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
3. 要适量合理运动,控制体重,培养一两项长期运动习惯,认真坚持下去。
4. 认真对待体检。有指标不正常,要认真咨询专业医生,听从医生建议,调整改善。身体上有囊肿结节,要注意前后对比,留意变化。
5.合理规划安排自己的人生目标。
魏永康早亡,丢下深爱的妻子、年幼的孩子,还有痛心懊悔的老母亲,警醒世人:“鸡娃”真得不必太用力!让孩子顺其自然,全面发展,快乐成长,才是为孩子长远打算!愿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享受人生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