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像“打地鼠”一样此起彼伏,防护措施也在不断升级,不仅进地铁、去超市、回公司要测体温,而且就连最近进出小区都要测体温了。
和母上大人一起进出了几次小区,小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好多次的测量结果表明:我的体温一般是36.5℃,母上大人的是36.2℃,虽然体温都处于36℃~37℃的正常区间,但是母上大人的体温总比我要低0.3度。
爱钻研又好学的小编怎么能放过对这种现象的探究?再说,小编还想知道体温的差异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呢。
19世纪中期,德国内科医生卡尔·温德利希首次确定了人体正常体温为37 ℃,这种说法一直延续了多年。然而,在2020年1月7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和她的团队发布的研究成果改写了这一历史。他们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
人体的平均温度为什么会发生改变?研究人员从内外两个因素做出了解读。
从内部因素来看,现在人类的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在改变着体内微生物的环境,对于微生物的多样性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使得体温降低;从外部因素来看,可能的一种解释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由于外部温度的升高,人体不再需要如此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因此体温也随之下降。
01
那么,平均体温下降对健康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体温和基础代谢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了科学的验证——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会提高13%,体温过低可能意味着基础代谢不好。
在正常的体温范围内略高的体温会使血管变得较柔软,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加强白细胞抵御外来病毒的能力,从而增强免疫力。另外,当体温较高时,体内的消化酵素及对内脏有益的其他酵素便有了活力,可以预防便秘、胃胀气、尿频等症状。相反,当体温较低时,能量消耗就会减少,从而增加内脏脂肪。要知道,内脏脂肪组织分泌出的超过20种不良激素是会引起血管炎,并削弱胰岛素的功能,从而导致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
02
因此,人体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身体的健康情况
一般来说,要在正常的体温范围内保持相对较高的体温,除了不要总是贪图吹空调,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并加强运动的频次和强度外,照射远红外线是种立竿见影的手段。这是因为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其温热效应会使体温升高,加快血液循环,活化水分子。而其共振作用则能帮助人体排出寒湿和毒素,对人体产生良好的理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