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仰漂呼吸正确方法(游泳水上静漂运动的原理及常见的姿势)(1)

我们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主要决定于物体的比重,比重大于水就会下沉,小于水就会上浮,比重大体相当时就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人体在平静时的比重介于0.96—1.02之间,与水的比重大体相当。海水的比重约1.03,人在海水中就会感到浮力较大。位于亚洲西部以色列、巴勒斯坦与约旦之间的死海,由于含盐量极高,湖水的比重在1.2左右,因此可以使人体近五分之一的体积浮在湖面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躺在死海的水面上看书、读报。

淡水在常温下的比重为1,且是相对固定的;在淡水里,人体可以通过全身放松和吸入更多空气的方法,使人体的总比重略小于水,从而使口鼻等部位浮在水面之上。此外,人体还可以通过调节呼吸等改变重心位置的方法,使下肢也浮出水面,从而也能像躺在床上一样较长时间地仰卧在水面上漂浮、休息。我们通常把这一动作称为水平静漂。

因此,有的人说静漂的原理与潜水艇的原理相类似。潜水艇在压力舱注入高压气体排出海水时,潜水艇就上浮;压力舱排气注水时,潜水艇就下沉。其实,潜水艇只是仿生学的产物,其压力舱是模仿鱼鳔的原理制造的。鱼是通过控制鱼鳔内空气的多少而上浮下潜。

游泳仰漂呼吸正确方法(游泳水上静漂运动的原理及常见的姿势)(2)

1、增加吸气量可以提高浮力

人体通过吸入更多的空气降低比重、增加浮力的效果最为明显。人体平静时,由于需要的氧气量不多,只需浅呼吸就能够吸入维持正常代谢所需的氧气,因此平时肺泡的张开率约1/20,各部分肺泡轮流工作就行了,大部分肺泡接近于闭合状态。人体静漂时,通过充分深吸气,使大部分肺泡始终处于张开充气状态,小部分肺泡维持正常呼吸,也就是说使更多的空气滞留在肺泡里,从而达到降低比重,增加浮力的目的。这与潜水艇上浮的原理如出一辙。

这一原理还可以通过肺活量的概念进行量化说明:肺活量是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呼出气流的量,他等于平静时的呼吸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实践表明: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约3500~4000毫升,其中补吸气量约3000毫升;成年女子肺活量约2500~3000毫升,其中补吸气量约2000毫升。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甚至可以达到7000毫升,其中补吸气量超过6000毫升。静漂运动时人体的局部能浮出水面,其浮力主要来源这额外吸入的补吸气量,也就是说:通过改进吸气的方法,成年男子可以获得约3000毫升的补吸气量,产生约3公斤的浮力;依此,成年女子可以获得约2公斤的浮力;训练有素的游泳(静漂)运动员可以获得4公斤以上的浮力。这些浮力已足够使人体口鼻长时间露出水面,进行各种姿势的静漂运动。

2、身体放松和脂肪较多者可以提高浮力

我们知道,大多数体育运动都是通过准备活动,以提高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系统兴奋性,从而带动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以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静漂运动则不然,他是人体有意识地抑制运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使骨骼肌的充分放松,而使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系统处在相对兴奋的状态。这时,人体全身放松,血管扩张,血液的携氧量明显增加,身体的体积,尤其是腿脚会感到膨胀、增粗,与水的接触面也随之加大,从而降低了比重,增加了浮力。

静漂高手在水平静漂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意识到双腿已放松时,就会感到脚尖迅速浮出水面。

人体的比重和肺活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其值因性别、年龄、身材、运动锻炼情况和呼吸肌强弱等而异。一般情况下,较肥胖的人和妇女、儿童因为皮下脂肪较丰富(脂肪的比重约0.9),比重就较轻,浮力也大;而成年男子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所拥有较大的肺活量和较强的呼吸肌,产生较大的浮力。

3、保持身体平衡以持续静静地漂浮

人体的浮力大不等于就会静漂。不然,每个体重超重者岂不都成了静漂高手。因此,学会静漂呼吸法提高浮力后,还要再学习身体如何在水中保持平衡等其他技巧。因为,人体在水中的感觉与在空气中的感觉大不相同,水体对人体会产生较大的浮力,所以初次入水者总会感到头重脚轻飘飘然,这就是失重感;又因为人体上下半身比重不一样,所以初学静漂者会产生脚重头轻的不平衡感。这些都会使不会游泳和静漂的人心慌意乱、手忙脚乱。学会静漂技巧后,可以使人体在水中的重心与浮心合二为一,既充分利用了浮力又保持了平衡,从而达到静漂运动的理想效果。

当然,也有不少浮力大、水感好的人,不学自通或一学就会。

三、静漂运动的常见姿势与技巧

世界上原本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路。有了路,必然要有命名。静漂运动也一样,目前对各种姿势还没有一个权威、统一、规范的名称。如果仅仅作为一种生存技能和游戏,叫什么名称关系不大。但如果作为一项运动,学习的人多了就需要交流和规范,以致科学的命名和统一概念,以提高这项运动的规范性、竞技性与观赏性,推动这项运动的普及和健康发展。正所谓:行住坐卧,各有规矩。

大家知道,游泳运动有蛙泳、蝶泳、仰泳、侧泳、潜泳、爬泳等姿势。根据静漂运动各种姿势的特点,参考各地的叫法,笔者认为,目前常见的静漂姿势应分别命名为水平静漂、侧身静漂、直立静漂、团体造型静漂、花样静漂等几种称呼较为合理。静漂的姿势不一样,其技巧、难度也不一样。其中,水平静漂简单易学用处多,应作为入门者的首选。许多静漂初学者认为,学习水平静漂甚至比学游泳都来得容易。

游泳仰漂呼吸正确方法(游泳水上静漂运动的原理及常见的姿势)(3)

1、水平静漂的入门与提高

新世纪以来全国民间开展的三次静漂公开赛都把人体仰卧在水面,并基本与水面保持平行的静漂动作称作水平静漂。福州人则把这一常见的静漂动作按传统习惯简称作仰浮。《静浮十八式》(注四)前十二式动作都属水平静漂(仰浮)范畴。在台湾省的教科书中,静漂则统称作仰漂,并把仰漂中近似水平静漂的动作分别称作水平漂、大字漂。

水平静漂姿势的基本要求为:身体的躯干、头部、四肢基本处在一个水平面上,并通过呼吸静静地、可持续地仰卧在水面上,其中口鼻和脚尖应始终露出水面。

初学者动作详解:以在1.2米水深的泳池中为例,学员入水行走熟悉水性后站立,曲腿下沉至水淹脖子时,身体尽量放松并缓缓后仰;双手自然上举呈投降状,并向后伸展;用腹式吸气法(注三)吸足气屏住;当身体后仰超过45度时,脚轻踮池底,借助踮的反弹力和水的浮力,使身体徐徐地漂浮起来;当躯干接近水面时,双手尽量没入水中,头稍后仰,使口鼻保持在水面最高处,以腹部为支点轻轻地把脚尖抬至水面。

换气方法:吸多呼少,吸深而悠长,呼浅且短促。既短促吐气之后马上深吸气,并感觉腹部始终充满气并凸起成球状,只有肺的上半部参与呼吸换气。换气方法可以在岸上演练熟悉后再下水实习,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初学者也可请人托住头部避免呛水。如果脚尖仍然浮不上来,说明人体的重心仍然偏低,解决的办法是尽量使双手再向后伸展并没入水中,补充吸气并往腹部下压屏住,臀部稍稍下沉,双脚放松上提,使身体保持成船形,如此这般多加练习,基本就可以学会。

这是因为人体浮力最大的肺部位于上半身,因而上半身的比重小浮力大;而下肢修长,特别是处于远端的脚与小腿脂肪少、骨骼多、比重大,于是当人体静止仰卧于水中时,重心大体位于臀部,而浮心大体位于腰部,所以下肢容易下沉。这时若双手在头顶尽力伸直,重心就会上移;再吸足气屏住下压,让浮心下移,就能使重心与浮心基本对应,下肢就会逐渐浮出水面,人体就可以处于平衡状态、长时间地漂浮于水面了。

把水平静漂入门的这些基本动作要领和原理弄懂弄通,再求动作的提高和变化,以及学习其他静漂姿势就可以触类旁通。

水平静漂动作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上述入门的基本动作能维持三五分钟后,就可以开始对动作进行改进和修饰,以提高动作的观赏性和难度。比如,初学者可以先尝试把上举双手的手指相互勾住或抓腕、腿脚伸直并拢,渐渐地使部分的胸部、大腿、膝盖等露出水面,从而使躯体成优美的流线体,舒展养眼;十指可以改为交叉套住并渐渐回收枕于脑后,“或仰视苍穹,或闭目养神”,休闲自得。《静浮十八式》(注四)的前十二式动作都源于水平静漂,动作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可参阅与学习。

此外,水平静漂还是静漂运动竞技的主要形式之一。福州已开展了多次静漂负重测试与比赛,采用的都是水平静漂姿势。目前,福州选手负重最大的能力可达4公斤以上。

2、直立静漂及其技巧

直立静漂又称竖漂、直立悬浮,即人体肩部以上露出水面,无踩水、划水等动作,双脚并拢,身体始终保持直立状态悬浮于水中。直立静漂看似容易,其实难度较水平静漂大得多,毛主席当年表演的“直立在水中,一动不动”的“立正”动作可视为标准姿势。《静浮十八式》第十四至十六式都属直立静漂的动作及其变化。

直立静漂应以胸式呼吸为主。这样人体直立于水中时,浮心可处在较高的位置,头轻脚重,稳定性好;如果采用腹式呼吸,头重脚轻,极易失去平衡直立不住。初学者若浮力有限,整个头部难以浮出水面,可先学习仰头直立,即保持口鼻浮在水面之上呼吸即可,以后通过增加吸气量、放松和控制平衡等再把动作做得规范和优美一些。

从网上直立静漂的相关图片可以看出:乌鲁木齐人陈鑫(女)2004年创直立静漂10.5小时纪录时,年53岁,在水中体态丰腴;而高其光、郑振通创造直立静漂纪录时,一个是六十多岁、身材高挑、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个年近六十、体型结实匀称。两个身材偏瘦的男人同日创造直立静漂纪录,说明通过勤学苦练提高静漂技巧更为重要。

3、侧身静漂及其技巧

侧身静漂又称侧浮,即人体始终侧卧于水中,通常手臂的上部(三角肌部位)以及胯部、脚掌的侧面会露出水面,双掌合十枕于脸的一侧。毛主席当年在韶山水库游泳时表演的“睡觉”当属其例。侧身静漂动作以腹式呼吸为主。因为静漂时人体上下左右都处在不平衡的姿态中,所以其动作难度比直立静漂更大,要求更高。他不仅要求静漂者有较大的浮力,有很好腹式呼吸的功底,而且还要有很强的平衡感,顷刻间找到平衡点并持之以恒。

《静浮十八式》中第十七式和第十八式都属侧身静漂动作,其中第十八式――苍龙侧卧,即为双掌合十枕于脸的一侧的标准式动作,其难度比第十七式――大鹏展翅大。因此,我们应从学习第十七式――大鹏展翅入门。

“大鹏展翅”是以自然伸展的双手作为身躯平衡的杆杠,以学员往右侧卧为例,则右手向右上方伸出,双手基本成一条直线且与躯干约成45度角,除手臂的上部三角肌部位自然露出水面之上外,其余部分应没入水中且与水面平行。头部向左转,口鼻在水面最高处。双腿重叠,如睡眠般弯曲,其中大腿与躯干的角度略小,小腿于大腿间的弯曲度应该大一些并稍向后。整个侧卧动作形态就像一只展翅的大鹏。

“大鹏展翅”的动作熟练掌握后,可试着将左手从侧后方向收回,或贴于腰部、或贴于胯部,并逐步过渡到“苍龙侧卧”的动作。福州的高其光、陈清丽等能在水上持续表演数小时“苍龙侧卧”的动作。侧身静漂与花样静漂、团体静漂都属于观赏性很强的动作。

4、花样静漂与团体静漂

花样静漂主要指静漂者在水平静漂、直立静漂的基础上借助乐器、球拍等工具表演各种节目。换言之,就是静漂者在水上各尽所能、各显神通,表演吹拉弹唱等各种自选动作。既自娱自乐,又令人赏心悦目。

常见花样静漂演示的动作有:仰卧于水面上看书读报;吹口琴、葫芦丝、竹笛;拉胡琴;用乒乓球拍垫球;写字画画;甚至打水中太极、舞剑弄棍等等不一而足。有的人还可以在直立静漂时用美声唱法演唱整首歌曲;有的三五成群在水面上排列成各种几何图案等。如果静漂者有很好水平静漂、直立静漂的功底,又有吹拉弹唱等技能,那么上述花样静漂的表演只是水到渠成之事。

游泳仰漂呼吸正确方法(游泳水上静漂运动的原理及常见的姿势)(4)

三人者为众。三五个人、七八个人共同表演的静漂节目可称作团体静漂或团体造型静漂。团体静漂最常见的动作是接龙或称作搭桥,即众人在水平静漂的基础上,后者双手托住前者的双脚后跟形成手脚相接的浮桥状,或曰之水中蛟龙。对于大多数初学者来说,接龙的动作比水平静漂来的更轻松、更容易。这是因为接龙造型时由他人托住脚,可以较好的解决人体上下身比重不一样,小腿容易下沉的问题,所以动作就显得轻松省力。

去年,福州63个静漂爱好者创造的一小时团体静漂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纪录即采用这一造型。创纪录过程拍的一张获奖摄影作品就名为《63位静漂爱好者手脚相连》。福州静漂爱好者还常常在接龙造型的头部与尾巴各接上塑料泡沫造的龙头和龙尾的道具,使接龙造型名归其实。他们今年夏天在闽江上再次创造了由50多人组成的两条长龙顺流静漂1小时45分钟的江河流域团体造型静漂的新纪录。

团体静漂与跳伞运动员在空中表演团体造型动作一样,只要把一定数量、拥有一定技能的静漂运动员组织起来,经过培训就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