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七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脾胃虚弱又有上热下寒怎么调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脾胃虚弱又有上热下寒怎么调理(上热下寒中焦不通)

脾胃虚弱又有上热下寒怎么调理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七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曰: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其傳為心掣,其傳為隔。”——《黃帝內經•陰陽別論》

(接前文)很多人经常说彭博士,我吃点东西就顶住,顶在哪里?不是顶在小肚子那里,而是顶在心口窝,心口窝这个位置对应的就是膈肌的位置,很多老百姓就说胃里边堵得慌,其实他说的也是膈的位置,所以这地方叫做气不通,阻塞不通的意思。什么样的病会出现呢?第一个是我们以前讲的像心下痞,上下不通就会出现。(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还有一个就是很多人上热下寒,牙上火、眼睛上火、耳朵上火,高血压,上头都是热的,然后血压还高,脚底冰凉,然后一吃饭还堵在心口窝,下不去。这在《黄帝内经》这种最原始的文本里边记载为者隔,有的时候记载为痞,像《伤寒论》里我们定的定义就是痞,上下不交通了,就相当于否卦,《易经》六十四卦当中的否卦,讲的就是这种状态。

就得给他开隔,把隔给打通,把气给顺下去。不同的医家就有不同的治法,我们以前也讲过,朱丹溪可能就用越鞠丸,张仲景有可能就用半夏泻心汤或者三黄泻心汤或者是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用泻心系列。在临床上我个人比较喜欢用泻心汤的思路,再加上一些疏解肝气、行气解郁、化湿理气的药物一起来进行治疗。

因为我的想法不见得是说非得用古代某个名方,只要是说这个方子叠加起来效果好,那么咱们就用叠加的方,就是叫做“用师古法而不泥于古方”,就是这句话,就是从事或者师从古代的名医的方法,像医圣张仲景的方法,咱们要师从他的方法,就是取法于他们这些非常好的思路和治疗方法。

古方我们要化裁到现代人身上来用,比如说古代那些方子有很多剂量都很大,像张仲景的很多方子都是三十多克起的,像法半夏,用了三十多克,那怎么行?咱们临床上现在的国家药典规定不能超过九克,半夏的量不能太高了,所以这个矛盾怎么化解呢?就是说为什么国家药典这么规定的?如果是量太大了之后,确实对于一些人的体质是不太适应。

这种情况下咱们怎么进行调节呢?就得用其他的一些药给加强功效。可能就会用到陈皮、木香,或者砂仁、焦三仙这些药。像朱丹溪还用到香附,要是有火用栀子清三焦之火,也都非常好的思路,咱们都可以借鉴。所以在临床上,我们要灵活变通,尤其是在现代的临床,很多人去医院检查不是特别重,但是他自己特别不舒服,像有很多人就说:彭博士,我就浑身都不舒服,身体有的时候胀,那里不通,感觉浑身没劲,但去医院检查,除了血脂高点,有点脂肪肝、肥胖点,还没查出什么大毛病。这怎么调呢?这其实就是中医比较擅长的一个领域,就是给他调整的气血、调整气机、调整五脏,用这个思路把身体的调理平衡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之后,就会觉得浑身轻松,堵塞不通的地方也也通了,浑身也有劲,原先后背像背了一口锅一样,沉重,腰还酸,现在都好了,腰也不酸了,后背也轻松了,睡眠也好了。这说明中医在调整气机方面有自己的擅长的地方。

刚才讲了隔就是否塞不通,中间堵住了不通,这其实某种意义上就是脾虚。所以跟前面少气懒言又对上了,少气懒言,这是不是就气虚?脾虚的人大多数都是少气懒言。善泄代表什么?脾胃虚寒,所以说经常拉肚子,经常腹泻,比如说很多人一吃点凉东西大便稀,我以前治的一个患者,他就是一吃点水果,就容易腹泻。还有的人一吃点比如说酸枣做的糕点,腹泻,一吃点水果做的什么东西也容易腹泻,他的肠胃比较敏感,一吃点凉东西更不敢吃,一吃凉的也腹泻,一吃点硬的也不行,也肚子疼、也腹泻,这就说明脾胃之气不足。

脾胃之气不足,脾虚这是一个病机,就会出现少气善泄,其传为隔,上下不通、饮食不下这种情况都会出来。其实他的病机就是脾胃的问题,脾胃的问题为什么还要说一阳发病呢?因为需要谁来疏导,需要三焦和少阳来进行疏导。所以五脏都是通着的,不能说是只顾脾胃而忽略了肝胆,也不能只重视肝胆而忘记了脾胃,五脏都是通着的。所以这段话我们连起来理解,就是说少阳经的发病,也就说少阳胆经和少阳三焦经要是发病,生发之气就会减少,人的这个气就会不足。有的人会患咳嗽,或者是容易出现腹泻这种情况。如果是疾病久了,之后就会发生转变,就变化为心虚、怔忡、心慌,或者表现为饮食不下、格塞不通这种情况,这就是对这段话的理解。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七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