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字的临武八景(武山文苑沿安八景之)(1)

沿安八景之——碑亭晓月

文/漆寨芳

选一个月朗星稀之夜,坐在界碑亭前,仰望一轮明月爬上竹家山巅,而竹家山拔地而起,酷似啼晓雄鸡,立于武山、岷县、礼县三县交界处,为鸡鸣三县之地。那月亮就如挂在这座六角亭的顶端,月光倾泻,竹影婆娑,杨柳依依,虫儿鸣唱,马坞河水流潺潺。向右几步就是马坞古镇,向左而行便是南川新村。历史和今天在此交汇,你可以心无旁骛,静静地思考,穿过历史的烟云,品读这盛世繁华。

四个字的临武八景(武山文苑沿安八景之)(2)

界碑亭立于武山县与岷县交界的沿安乡南川村。碑是古碑,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宁远建县时立,呈上宽下窄,圆首长方形,紫赭花岗岩石质,阴刻着楷隶相间的“宁远县交界”5字。亭是新建六边形凉亭,落成于2000年11月,飞檐琉璃瓦和6根柱子均为棕红色。全钢筋水泥造,亭底呈六棱梯形三级而上,水磨石地面光滑明净,古碑立于新亭中央;亭子顶棚彩绘八仙和飞天、兰竹相间图,为当地民间画师手笔,风格古朴,形象逼真传神;亭子南侧立有武山鸳鸯玉质石碑,碑文出于陇上书法家蒋望宸先生之手笔,记录了古宁远和今武山的历史变迁。这界碑亭就古今联姻,见证着今古兴衰。

史载,春秋以前武山为豲戎部落所居,秦代属陇西郡所辖獂道县,东汉中平五年置新平县,北宋崇宁三年建宁远县,经宋、元、明、清4朝至民国3年更名为武山县。这“宁远县交界”界碑为现存宁远建县最早的物证,它界定的是宁远和岷县县域。

四个字的临武八景(武山文苑沿安八景之)(3)

界碑亭未建之前,界碑露天立于“洛马”公路至沿安乡南川村一口古井旁,井、碑依路,给人一种沧桑之感。从碑南南进一公里,就是岷县古镇马坞镇,为武山、岷县、礼县三县集贸之地。碑的东面是竹家山,山势高耸峻险,毛竹遍野,树木葱郁,有马坞河从山脚奔流东去,经四门古镇至洛门镇倾泻渭河。这里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之地,东通三辅,西控五凉,有一夫当关之势。解放前,陇人入川进行麻黄、当归等中药材交易,多经此关从五公里处的那坡里村铁索桥渡马坞河穿越秦岭。铁索桥遗址存有石碑,碑文中有“宁远县令李”、“戊子仲月五月初一日立”之记。

四个字的临武八景(武山文苑沿安八景之)(4)

在“宁远时代”,这界碑所分界的“三县”交界,三县不管,相互依赖,环境变的很复杂,狂徒匪帮和那些触犯了封建律令的分子混迹百姓之间,构成了当地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古马坞镇成了三县贸易集市,综合治理良好,稳定带来了繁荣和发展。尤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古界碑仍界定着定西市岷县和天水市武山县行政区界。但两地政治经济文化相通相连,互助互补,它只做一位老态龙钟的旁观者,目睹着盛世繁荣,和平稳定的景象

四个字的临武八景(武山文苑沿安八景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