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地处豫西,是我的家乡,陕县在三国时期称为陕州,陕州以西为陕西.这是陕西省名称的由来.陕县名字几经更改,前两年变为三门峡陕州区.虽然行政地位不断下降,我们依然喜欢称呼陕县.在外乡游历的老乡习惯称陕县话为陕县普通话,简称 “陕普”.,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乡村俚语歇后语?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乡村俚语歇后语(陕县俗语及歇后语)

乡村俚语歇后语

陕县地处豫西,是我的家乡,陕县在三国时期称为陕州,陕州以西为陕西.这是陕西省名称的由来.陕县名字几经更改,前两年变为三门峡陕州区.虽然行政地位不断下降,我们依然喜欢称呼陕县.在外乡游历的老乡习惯称陕县话为陕县普通话,简称 “陕普”.

上次给朋友们介绍了一部分陕县的词汇。这次重点介绍一部分俗语和歇后语。

1. 表示程度的副词。好,出色,出类拔萃为“棒尖”“不瓤”(本来意思是瓜瓤比较好),“过色”转音“过赛”(有时也做贬义词,如:你不要做事太过色,意思为别太过分)。一般,能说得过去为“带过成”,“带过柳”本意是什么,很费解,预计意思为达到某个火候或成色。不好,甚至很次一般说“不咋着(转音zhuo),日八欻(chua),或日八欻带盖”。

2.日常俗语:表示准备早,为“搭架早”预计是早打好戏台的意思。如老一辈在孩子比较小就给孩子订婚或结婚常常这么说,有东北话打好提前量的神韵。四十来岁就给儿女成家又叫“早盘成”。大约意思是“早点盘点完成”"早点完成自己主要任务"。戏演完叫煞戏。一件事没结果或婚恋无疾而终也叫“煞戏了”。问一件事情的进展或一个人到哪儿了常常会说“到哪一磨了?”估计原意就是从石磨磨面引申而来。儿子夹在父母和妻子之间叫“受夹板气”,夫妻吵架叫“置气”。水落石出或最终办事结果无法下结论叫“出水才见两腿泥”。老师鞭策考试前仍在自做聪明的学生也常这样说。合作不成而保持友好说生意不成仁义在.生意折本或破产说"打瓦",小动物或小孩看见害怕的人逃之夭夭说"哇蹦",一块出去办事说"厮跟,一搭里"做事讲策略区别对待说"心虚不打田,心实不挣钱;"糊弄人说"捣鬼",家族命运浮沉说"一辈刚强一辈弱".以下俗语重点对人评价:老实人说老社员,可靠人说着(chuo)实人,实手人。只在家里横的人叫窝里横或家窝狗,话少手狠说“哑巴蚊,咬死人,或不叫的狗咬人疼”。内秀好思之人说“窍眼多,肚里做事”男人爱耍横叫“生胚或生香瓜”,女人膀大腰圆蛮不讲理叫“母夜叉”,男人作风不好叫“钻半夜门”,形容一个孬孙说:“埃(nai)打架”讽刺一个爱炫耀说大话的人说:“看他有日天本事”两个人能力相差悬殊说:“差得天上地下”,两个都很窝囊,相互比较说“脚地强到炕上”,一家不明事理说“一窝老鼠不睁眼”。爱管闲事叫“咸吃萝卜淡操心”。

3. 常用歇后语:

头上磨镰---耍悬(旋),老鼠骑水牛--小的比大的能,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居中调解双方不满意),

老鼠跌面缸--翻白眼(回答不了问题),

脊背发痒挠胸膛---多管闲事,无事生非,

脖上搭洋面布袋——白脖(有门外汉,不会做事之意),

瞎子点灯——白费蜡,

竖吹擀面杖--一窍不通,

吃红薯坐木墩——上下不透气(比喻人一根筋或不明事理),

豆腐打铁门——不粘板,

花椒树拉板---没料,墙上揭门帘——没门,

拾的麦,磨的面——丢了去了个蛋(本身不是自己东西,丢了不心疼),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胜一年(江河日下之意),

草袋换麻袋----一代(袋)不胜一代(袋),

帽上无顶——露球能,打草搂兔子---意外之财,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嘴上抹石灰---胡说,猪鼻子插葱——装象,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山上滚石头--石(实)打石(实)。

与家乡一别经年,仍没有忘记这些精彩的俗语,与家人,亲友和老家的同学仍坚持用俗语交谈。这些美丽的词汇和俗语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几乎可以描摹和表达我对所有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这些词汇,俗语就象那首深情经典的英文金曲《昨日重现》的歌词表达的那样,每个音调,音符就象老朋友一样,一切如在昨天,在脑海中浮现。我的俗语也象老朋友一样,在我梦境中,生活中,在一切的交流中,在我语言的百宝箱和武器库中,永远让我应用最得心应手的是家乡的俗语。

我爱家乡的俗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