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一部剧,一座城
一段光辉历史
一场文化盛宴
在这个地方,生长着朴实的关中人
发生着平凡的人间事
孕育着深厚的关中文化
白鹿原
本就是一段扑朔迷离的传奇
1白鹿原,位于西安市东南部,东起篑山,西到长安,南依秦岭,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据史料记载,“周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原上,人们以为祥瑞,是以得名焉”。
今天,白鹿君带你走进白鹿原,探索最神秘的白鹿原文化。
衣食住行看风土人情
衣食住行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社会生活。白鹿原代表了陕西关中平原的典型农村世俗生活。
衣
白鹿原上的人,其服饰穿着有着关中平原特有的风格风貌。白鹿原生产棉花,因此大多数人家都是自家纺织棉布,手工缝制衣物。“布衫”、“长衫”、“半截裤”、“棉袄、棉裤”、“长袍”、“对襟”、“裹肚儿”等,是关中地区的主要服饰类型。
食
民以食为天,白鹿原的饮食文化更能代表关中地区的饮食文化精髓。“罐罐儿馍”、“花馍”、 “锅盔”、“长面”、“碱面”、“臊子面”、“油泼面”、“牛羊肉泡馍”等等,反映出关中以面食为主的饮食文化,展现了关中百姓的日常饭食特点。
住
中国人对住宿真的是特别讲究,南方的红砖绿瓦,北方的深院高墙,都集中反映了其建筑特点和风土人情。白鹿原所在的关中地区,“窑洞”、“锅台”、“上房”、“厅房”、“门房”、“四合院”、“火炕”等,就是关中旧时的民居形式。
窑洞
锅台
四合院
行
旧时,白鹿原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牛车”、“独轮”这两种,既是交通运输工具,又是生产工具。
关中民俗观人生百态
城市遗址,不仅包括城市的外貌,建筑等历史遗迹,还包括城市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等精神内容。白鹿原的民俗所体现的是关中民间生活中代代相传的行为规范,以及白鹿原上的人生百态。
茫茫白鹿原,也经沧桑,也生巨变。白鹿原上世世代代生长着白家和鹿家,也繁衍着白鹿一族的恩恩怨怨。在不和平的动乱年代,白鹿村人在自然与社会事变中挣扎,在自然本性与社会道德间徘徊,在文化遗传与现实变革中抉择长达半个世纪。小人物,大社会,小舞台,大世界,《白鹿原》刻画了生动的人,展现了真实的事。人的一生,荣辱沉浮,总要尝过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知道。
社火
关中的社火,古朴大方,丰富多彩,门类繁多,气魄博大。社火表演白天、晚上各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异的艺术门类,如“耍歪官”、“贺春官”、“牛老爷”等。逢年过节,白鹿原上锣鼓喧天,耍社火的艺人各显神通,好不热闹。
白鹿原影视城第三届关中民俗文化节--社火
白鹿原影视城第三届关中民俗文化节--踩高跷
庙会
庙会作为传统文化的百宝箱和万花筒,始终和年味密切相连。在白鹿原的庙会上,华阴老腔的一声呐喊、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铜梁火龙表演、精彩的舞狮梅花桩、震天响的腰鼓相继上演。
华阴老腔
梅花桩舞狮
口承
关中由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层深厚,口承文化极其丰富,有极为丰富的歌谣、谚语、故事。白鹿原上的人们,无论是干农活还是日常消遣,信天游随口而来,寓意明确,真情流露。
话有百说,陕说为妙,首届陕西方言大会
工艺
民间工艺美术,是千年历史的堆积层陈列品,更是民族智慧创造的结晶。白鹿原民间工艺美术品类繁多,地域特点突出。木版年画、泥绘彩塑、针织刺绣、窗花剪纸、社火脸谱等均有着历史的传承和代表性。
影视创作品文化内涵
白鹿原,因为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白鹿原》,为全世界人所熟知。
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如此史诗般的故事被相继改编成电影、电视、舞台剧等相关影视剧集,展现出一幅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社会形象的历史画卷,将白鹿原的文化底蕴传承下来。
电影版《白鹿原》
电视剧《白鹿原》
话剧《白鹿原》
纵览大关中,天地白鹿原。无论是传说中点亮人们希望的白鹿,还是原上层层翻滚的麦浪,这片厚重的土地,没有忘记传承自己的使命。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白鹿原影视城作为关中文化的缩影地,秉承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在这悠长的岁月里砥砺前行。
via.白鹿原影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