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墨子文言文书(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巫马子①谓墨子曰:“子兼爱天下②,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③也。功④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墨子曰:“今有燎⑤于此,一人奉⑥水将灌之,一人掺⑦火将益⑧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⑨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注释
  1. 巫马子:人名。
  2. 兼爱天下:爱天下所有的人。
  3. 贼:伤害。
  4. 功:效果。
  5. 燎:放火。
  6. 奉:同“捧”。
  7. 掺(shǎn):持,握。
  8. 益:增加。
  9. 彼:那个,指示代词。
译文

巫马子对墨子说:“您主张兼爱天下,但未能做到对天下人都有利;我不爱天下的人,也没有什么害处。都没有产生什么效果,您怎么只肯定你自己而否定我呢?”墨子说:“现在这里失火了,一个人捧着水想要浇灭它;一个人举着火要使它烧得更大。都还没有产生后果,您赞同这两人中的哪一个呢?”巫马子说:“我赞同那个端水者的想法,而不同意举火人的想法。”墨子说:“我也是主张我的理念,而不赞成您的理念。”

关于墨子文言文书(经典文言文赏析)(2)

人物介绍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关于墨子文言文书(经典文言文赏析)(3)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

出处

《墨子》

启发与借鉴

关于墨子文言文书(经典文言文赏析)(4)

上文是墨子与巫马子的一次辩论,墨子认为巫马子是错的,因为他的思想是利己主义,而墨子主张的是“兼爱”,要爱天下的人。墨子只是用了一个简单的比喻,就让巫马子知道了自己的想法,并使他的说法自相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动机与效果、思想与行为、愿望与结局,往往并不是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的。但是,对他们行为作出价值判断时,却是应该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考虑。一个人的动机和愿望是好的,即使事情没有做成,也应适当地加以肯定。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