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涿州天下第一州的来历(天下繁难第一州)(1)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海报

最近一部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热播,不仅带动了疫情后的票房,而且也掀起了一股对于家乡的思念潮。

“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这两句对联就是出自清朝乾隆皇帝的亲笔御题,那这个地方不是别处,就是我的家乡,一个紧靠首都北京的小县城,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州”的河北涿州。

涿州天下第一州的来历(天下繁难第一州)(2)

天下第一州牌楼

对于一个从小外出求学,工作的我,对于家乡的认识只是一个概念。多年在外地漂泊,尽管一年也回去几次,但是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直到这个国庆,我才有时间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感受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今天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来了解一下我的家乡。

地理位置独特,古来多为战场‍

作为一个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小城,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在古代,很多战争发生在涿州,给这个小城增添了历史色彩。

1、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

根据《史记》记载,上古轩辕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涿州历来又被称作“涿鹿”,因此很多人推测当时的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即发生在涿州地区。

这场战争应该是被载入史册第一场有名的战役,同时也因为这个战役,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上古时期,神农氏作为华夏民族的最高领导者,领导能力日渐衰弱。各个诸侯之间开始相互攻伐,战争导致了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神农氏由于自己没有能力去平定动乱。黄帝于是习兵练武替神农氏征讨诸侯,最终各诸侯纷纷归顺。然而诸侯中最为凶暴的蚩尤,坚持叛乱,不服归顺。于是黄帝征调各诸侯大军,在涿鹿的郊野与蚩尤大战,并最终杀死了蚩尤。于是诸侯们都尊奉黄帝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

我想之所以选择这个地区,很可能是因为幅员辽阔,一马平川,没有建筑物或者其他的自然环境障碍,很适合打架。

涿州天下第一州的来历(天下繁难第一州)(3)

《荆轲刺秦王》影视剧照

2、荆轲刺秦时所献的地图:督亢地图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涿州隶属于当时的燕国。涿州的东南部督亢地区,因为其水土丰富,土地肥沃,成为当时的膏腴之地,素有督亢膏腴之称。

我们从小都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当时,强大的秦国攻破了赵国,并俘虏的赵王。秦军继续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王的太子丹看了很害怕,就问荆轲该怎么办?荆轲给太子丹献策,可以假意通过进献地图的方式,接近秦王,然后乘机刺杀他。

那选择给秦王哪个地区的地图呢?土地肥沃的督亢变成了首选。这个故事最终以行刺失败,荆轲被秦王侍卫所杀而结束。但是督亢地区却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景点而流传至今,成为现在涿州的八大景点之一。

每次回老家一下高速,眼前都有一个醒目的广告牌,写着“督亢秋成”,下次一定要去看看。

涿州天下第一州的来历(天下繁难第一州)(4)

涿州督亢秋成

3、安史之乱的爆发起点

唐玄宗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加上唐玄宗整天沉迷美色,给安史之乱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唐朝天宝十四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

其中的范阳就是属于涿州市内。至于为什么选择在涿州作为战乱的开始地,我认为有历史的巧合,而更重要的应该在当时,涿州城相对比较富足,容易集结更多的人力财力。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容易与当时的朝廷洛阳形成对立的格局。

4、宋辽时期岐沟关之战

雍熙三年,北宋三路攻辽。曹彬部孤军进至涿州,因粮草不济,被迫撤回雄州。不久后又裹粮再进,被辽以偏师绝其粮道,被迫从涿州撤退,被辽军追至岐沟关。两军决战,宋军大败,伤亡惨重。经此一役,大宋只有守势,再也无力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而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岐沟关就是涿州郊区的一个小村庄,据现在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因为那场战役以后,他们村的枣树不长刺,他们村有碑没有字。具体是不是因为战争,谁也不得而知,还是继续保持神秘吧。

5、双塔战争

涿州的双塔,始建于辽代。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 曾与两位身世显赫的历史名人发生了碰撞,这两位风云人物分别是张学良和傅作义。

涿州天下第一州的来历(天下繁难第一州)(5)

涿州双塔

1927年,以傅作义率领的晋军为了攻占北京,在距离北京最近的涿州展开了激战。傅作义与占据涿州的奉军王之佑部激战两天一夜,先夺取了涿州城。

随后,奉军首领张学良亲率大军将涿州城团团围住,炮击古城。当奉军侦查到傅作义在南塔指挥作战时,即用加农炮轰击南塔。一发炮弹击毁南塔塔顶东南角,一发炮弹击中南塔后未响,还有一发在加农炮膛内爆炸。

奉军以为双塔有佛祖护佑,便停止了炮击。最后傅作义顽守涿州城三个月,终因弹尽粮绝,不得不降。

当时涿州城内繁华街市化为瓦砾和焦土,涿州的双塔如今虽然已经被修复,但是历史印记仍在。

作为一个富饶之地,作为一个首都的缓冲地带,涿州城一直默默坚守着它应该的职能,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

人杰地灵,灿烂的文明

涿州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土壤肥沃,又是京南重地,邦畿千里,故自古经济发达,又因经济繁荣而又历史底蕴深厚。

人杰地灵的涿州,拥有卢氏文化、禅宗文化、郦学文化、桃园结义三国之源文化等灿烂的文明。

涿州天下第一州的来历(天下繁难第一州)(6)

范阳卢氏宗祠

1、卢氏文化

范阳卢氏,是我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

卢姓,属于姜姓的分支,是西周开国元勋、齐国首位国君姜尚姜子牙的后代。按照史料的记载,卢姓的始祖为姜尚的第11代孙,因封邑在卢,后世子孙遂以卢为姓。

秦汉时期卢氏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后,定居在涿县范阳,后世遂称“范阳涿人”,这就是范阳卢氏由来。范阳卢氏是卢氏众多子孙中最显赫的一支。

范阳卢氏以儒学传家,自汉朝至唐朝,涌现出了大量的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自三国时期至宋代,有22人位居宰相,贵为封疆大吏者更超过百人。范阳卢氏在当时被视为一流门第,帝族之女要找范阳卢氏成亲,帝族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妃。

始祖卢植,是历史上配享孔庙的28位大儒之一,名列中华民族古圣先贤之中。他的学生有刘备,公孙瓒等。“初唐四杰”之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卢纶、书画家卢鸿一等皆出自范阳卢氏。

2、禅宗文化

佛教作为一个外来的教,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发扬光大,离不开这个人,六祖慧能,他是佛教中国化的创始人。

六祖慧能,俗姓卢(又是一个卢氏家族的成员),祖籍涿州市。唐代高僧,世称“禅宗六祖”。我们听说过的一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出自慧能大师之口。

据说,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

为纪念六祖慧能大师,始建于涿州市清凉寺办事处马坊村东的六祖禅寺,成为涿州市的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

3、郦学文化

什么是郦学呢?

这要从一个人物说起,他就是郦道元,北魏时期地理学家,散文家,今河北涿州人。

郦道元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437 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

涿州天下第一州的来历(天下繁难第一州)(7)

《水经注》节选

这个《水经注》可不简单。

全书共四十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这部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

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于是便形成一门学问,“郦学”。

而作为郦道元的祖籍涿州,也因为郦道元的成就而出名。郦道元的故居因此被重新修葺并列入国家文化保护单位,更有用郦道元的名字命名的街道,道元路,作为对先人的纪念。

4、三国文化

涿州天下第一州的来历(天下繁难第一州)(8)

涿州刘关张雕塑

关于三国文化,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其中三国时期的西蜀汉王刘备和他的结拜兄弟张飞祖籍都是涿州。

从小就听着家里的长辈讲着刘备,关羽,张飞之间的故事,如何结拜,如何起义,感觉就像大家亲眼见到的一样。

涿州人都有着一种浓厚的三国文化情结,以至于涿州城内许多地方命名与三国有关。比如桃园路、三义路、三义庙街、三义小学、三义楼、桃园酒店以及桃园联谊会等。

三义宫、张飞庙、卢植墓、涿州影视城等,众多历史遗存、人文景观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还为当地三国文化的深入挖掘、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化载体。

国庆期间,在涿州的博物馆里,就正在举行着来自日本的学者解读《三国志》的研究成果展览。

民风淳朴,宽以待人

说了这么多的事,我们来说一说涿州的人。

在职场工作了10多年,面试了很多人,有南方的,有北方的,有学历高的,有学历低些的。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即便不看简历,也可以从交谈中轻易辨别出来哪些人来自家乡。

开始我想原因可能是乡音,但是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普通话教育,加上我们涿州人的本地话和普通话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后来我知道了,是性格,是秉性。涿州人生来的朴实,宽厚的性格是掩藏不住的。

我拿两个出自涿州的开国皇帝来说一下。

第一个就是刘备

我们知道刘备素以仁义著称,《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他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涿州天下第一州的来历(天下繁难第一州)(9)

刘备影视剧照

对待官员的投降,不降罪于其家属

夷陵之战,吴国大都督陆逊顺长江流势冲破蜀军的包围,蜀汉江南前线部队大败,刘备撤退。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领部下投降于魏国。

依照当时的法规,将领投降敌方后,他的家人是要被斩首的。于是有关部门就要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却拦住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不允许追究此事,对待黄权家人的待遇,一如既往。黄权留在蜀地的儿子黄崇,后来还入了尚书台,担任尚书郎的官职。

对待百姓,广施恩德,收取人心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刘备不得不踏上逃亡之旅,但由于刘备舍不得新城和樊城的百姓,于是带着百姓一起逃走。

有人说刘备虚伪,携带民众是为了掩护自己。这样说话的人用的现在的狭隘的价值观去解说古人。先说说当时的战争,可以说是很野蛮的。胜利的一方进城后先去拔掉祖宗的牌位,也就是毁坏祭祀。这就相当于拔你的祖坟。然后再屠城,烧杀抢掠。所以当时守城不只是官兵,可能是整个城内的百姓一起。

百姓遇到一个好的父母官,愿意跟着他一起逃难。尽管当时很多人劝刘备要放弃百姓,刘备却说,“干大事的人必当以人为本,现在人家归附我,我怎么忍心抛弃他们而去!”

另一个是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州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宋朝开国皇帝。

涿州天下第一州的来历(天下繁难第一州)(10)

赵匡胤影视剧照

赵匡胤器量宽宏,不以杀戮服人。

有一次,他设宴招待群臣。翰林学士王著,原为后周世宗柴荣信任的臣子。因醉酒而思念故主,当众喧哗。群臣大惊,赵匡胤却毫不怪罪,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靠近屏风,以袖拭泪,放声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搀扶出去。

第二天,有人上奏说王著当众大哭,思念柴荣,应当严惩。赵匡胤说:“王著不过是个酒徒。他从前在世宗幕府,我很熟悉他的脾气。何况一个书生,就算哭念世宗,又能做什么?”

还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都大惊失色,赵匡胤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 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以后果然也就没事了。

能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涿州人骨子里都流淌着祖辈这样的鲜血,不骄不躁。

写在最后

涿州天下第一州的来历(天下繁难第一州)(11)

涿州永济桥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家乡而喝彩,身为一个涿州人,我很骄傲。再灿烂的历史都已经过去,现在的我们正在用一种新的方式谱写历史。

走过每一条熟悉的小路,亲手摸一摸具有千年历史的建筑,感叹生活的美好,让我由衷的说一句,我爱你,我的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