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和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应如何理解“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断、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本版今天刊发4篇文章,对此进行探析,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

在中国和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应如何理解“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断、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本版今天刊发4篇文章,对此进行探析。

——编 者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朱前鸿 刘伟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的剥削与两极分化,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享发展的社会

李淑梅

共享发展是我们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它生动体现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等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取向,生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把握共享发展理念,对于我们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看待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邓玲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国有经济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非国有企业在数量和市场份额上都超过了国有企业,一些人开始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产生怀疑和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看待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探索和完善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刘海涛

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按劳分配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已经过时了。事实上,没有按劳分配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当代中国,我们党从未将按劳分配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外。同时应认识到,按劳分配实现到什么程度,是否还需要其他分配方式与之共存并发挥作用,应视基本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