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世界观?简单说就是我“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  所以,客观世界在我的脑海里呈现,将持续的形成我的世界观。有的人一生只看到自己所在的某个小山村,那么他的世界观,就是一座小山村。小山村是个比喻,是个关于大和小的比喻。  人性里有安于现状的稳定性,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在现实压力足够强大的时候,好奇心无疑会随之弱化,而稳定性的追求则可能趋于强化。这可能容易被理解为需求阶段的特点,但事实上实现财务自由后的人们,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随之激发更强大的好奇心,而是在稳定和好奇之间,持续的保持摇摆。  好奇是壮大世界观的主要驱动力。而稳定无疑是紧缩世界观的主要驱动力。在世界观尚未稳定成形的阶段,也就是绝大部分人的未成年人生阶段,好奇是主旋律。因为必需通过好奇,才能持续的观察和体会更广阔的世界,也才可能积累更多的认知元素,构建一个成年人的世界观。

为什么我们的三观不合不可改变 三观不合通常在世界观上的分歧较为显著(1)

  庄子有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这就是朝菌的世界观,和蟪蛄的世界观。那么站在朝菌的角度思考,要超越自身已知世界观,是否不可能呢?不是的。在足够的好奇之力持续的推动下,人类已经多次的超越了自身已知世界观。那么当然不能否认,把人类多样性考虑之后,不能超越自身已知世界观的人口数量,可能是最庞大的。那么为什么多数人做不到或者拒绝超越自身已知世界观?这个问题留给读者思考。  世界观在世俗社会里,和一个词比较接近。那就是“见识”。所以,三观不合最基础的分歧,通常是见识水平的显著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