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说为啥看了《富爸爸穷爸爸》都还没变富,这就显然没有搞清理财和投资的区别。
理财是为了理生活,投资是为了赚收益,理财越早学越好,只要发工资了就可以学,而投资则可以晚点学,钱越多学得越划算,当然,理财也可以包括投资。
《富爸爸穷爸爸》就是理财书,要想变富肯定要去看像是《聪明的投资者》这类投资书。
一般来看,理财书不太可能让人致富(所以也很简单),但它能决定你的下限,投资书可以让人致富,它能决定你的上限(所以超级难)。
不过,想致富的话基本两者缺一不可,因为有投资做得很好的人,但理财很差,最后钱也不多。
例如过于集中投资能带来很高的收益,但可能就不属于会理财,因为风险高了。
又或是投资带来很高的收益,但生活中乱花钱,也是不会理财。
相反,一般理财做得好的人,其实投资也不会太差,投资结果太差,往往也就意味着你理财也不过关。
因为理财好的人也要保证在投资中有不错的收益率,才能说会理财。
如果不强求太高的收益率,能年化6%投资和配上好的理财能力,长期来看财富也会相当不错。
2/ 一个人最糟糕的状态在于不确定性,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生活会过得怎么样,也就是下限不清楚。
另外就是,他的欲望和实力不匹配,他想要的太多,也就是上限要求太高。
很多人在生活中,很少会思考人生的下限怎么样,就是最糟糕的人生会怎么样,多数思考的是上限,我要追求多少财富。
往往这类人比较容易处于焦虑的状态中,唯一能解决焦虑的就是自己达到的这个上限,可是普通人怎么可能轻易达到?
在我人生和财富的规划当中,一般都会有下限和上限的规划,也就是计算自己最糟糕的情况和最好的情况。
尽管下限有时候不一定是能让我接受的,所以,我生活中的种种努力都是在试图提升自己的下限,尽可能提升到一个能接受的下限。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
存钱的比例是最容易提升下限的方法,假设是一万工资,我们不算任何收益率,我存下20%的工资,那就是2000元,那每年就是24000元,10年就是24万,这就是我的下限。
当然,这显然是我不能接受的事情,所以我会提升我的下限,那就是每个月存50%,那就是5000元,每年就是6万元,10年就是60万,这大概勉强能接受。
但我依然不满足我的下限,我还想提升的话,不能再从存款比例来提升了,那我就要去思考别的方向,要么是提升工资,要么获取别的收益。
当然,这是下限,一定是要确定性高的,我就假设每年涨5%工资,这个还是挺合理的,那我就能存更多,下限就会被提高。
尽管有时候下限的计算会让人绝望,例如对比房价的话,所以,我会把客观环境的下限进行调整,例如一线城市不行,那就攒钱以后去二线。
你只要尽可能把自己的下限计算好了,你看看这个下限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的话就努力改变下限,你的心态会变得好很多,因为你知道,最糟糕的结果也不过如此。
等你下限和心态调整好了,其实才轮到你要去思考上限的时候。
也就是如何干别的事情在低概率下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事情,而且你有了稳定的心态和平常心,你往往获得上限会更高。
3/ 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为了追求上限,去牺牲自己的下限。
打个比方:
我觉得就是这一类,我们买就是为了追求上限,但可支配的资金一定少了,这就是你的下限就低了。
有些事情的确博的过,投资就是如此,但明摆着卖的人是一定赚钱的,也就是意味着你大概率是亏钱,这显然和赌博一样是不划算的交易,这就是不值得为了追求上限而牺牲下限。
很多人一开始就把理财和投资混淆也是这个道理。
理财是决定你的下限,能把你稳定的工资更好的进行支配,有更好的消费观,能在一定程度提升你的下限,而且是大概率的提升。
但投资就不一样了,很多人直接去炒股就是投资,甚至投机和赌博,完全就没有理财这回事,他们就是在追求更高的上限,却忽略了提升自己的下限。
包括很多人追求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其实也是为了追求上限,甚至连本金都亏掉,这又把自己的下限给拉低了。
最好的做法一定是:先稳住你的下限,这是你的基本盘。
你的基本盘够稳,再去追求更高的上限,你才会安心,类似于俗话说的「钱是人的胆」,也就是说「下限是你的胆」,王思聪敢拿几个亿去创业,还不是他有他爸兜底嘛。
这也是收益和风险的平衡,不要眼里只有收益,却不考虑风险。
宁愿要一个潜在收益是6%和潜在亏损是2%的选择,也不要一个潜在收益是50%但潜在亏损是100%的选择。
推荐一些投资书单给大家:
1.入门篇
《富爸爸穷爸爸》
《小狗钱钱》
《财务自由之路》
《邻家的百万富翁》
《巴比伦最富有的人》
2.初级篇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3.进阶篇
《投资中最重要的事》
《巴菲特的护城河》
《学习估值,轻松投资》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4.高级篇
《穷查理宝典》
《怎样选择成长股》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5.终极篇
《证券分析》
《聪明的投资者》
《估值》
《价值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