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却有读了西游记,说话像放屁的说法,许多名家大师对它的评价也不高胡适评价《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鲁迅评价:乃作者出于游戏,亦非语道,全书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读西游记第一章的感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读西游记第一章的感悟(第一章.读了西游记)

读西游记第一章的感悟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却有读了西游记,说话像放屁的说法,许多名家大师对它的评价也不高。胡适评价《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鲁迅评价:乃作者出于游戏,亦非语道,全书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随宜附会的滑稽神话小说,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原著中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错误和逻辑上的漏洞。比如唐僧取经出发的时间和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的时间竟是同一年,都是贞观十三年。第八十一回孙悟空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悯农的作者李绅是唐代宗李豫时期的人,西游记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此时李绅还没出生。八十七回猪八戒说:百家姓有上官欧阳,百家姓宋朝才出现。

至于逻辑上的漏洞也有很多,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拿他没有办法,取经路上却打不过很多妖怪。从天亮打到日落也没能降伏黑熊精;蝎子精蛰的他疼痛难耐,金箍棒都抡不起来;蜈蚣精更是把孙悟空打哭了;红孩儿差点把他烧死;大鹏鸟一爪子就把他抓住。天上的神仙难道还没有妖怪,没有他们的坐骑厉害吗?很多法宝都能收了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为何不拿出来对付孙悟空?还有妖怪们抓了唐僧为什么不立刻吃了?

西游记最大的漏洞就是玉帝对待孙悟空的态度,造反乃十恶之首,古今中外任何朝代对待造反都是斩草除根,玉帝非但没有斩草除根,取经时孙悟空每每上天求助,反而是要人给人要兵给兵,甚至连齐天大圣的官职也没有剥夺,这极其不合理。至于说看佛祖的面子,引用斯大林的话:教皇?他有几个师?你都要造反推翻我,父子兄弟都不好使,佛祖?他有几斤面子?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威胁到人皇的下场都会被毁灭,何况是天帝!

还有一些交代不清楚的角色,比如菩提祖师、乌巢禅师等,以上种种让西游记充满争议。四大名著其他三部也有争议,红楼梦是原作与续作的争议;水浒传是招安与造反的争议;三国演义是正史与演义的争议;再看西游记,好像是占了神话题材容易流传的便宜才成为四大名著。其实西游记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小说,由于封建时代的局限性,再加上对敏感问题的影射和讽刺,使作者无法直抒胸臆,写作时只能委曲求全,进而导致一些表面上的错误和漏洞,也使小说变得难以读懂。

读西游记不但要结合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吴承恩名承恩字汝忠,其父希望他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承皇恩尽己忠,不过吴承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五十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做过县丞县令等小官,因诬告辞官归隐,一生不论为官为民都身处底层,亲身经历并见识了官场黑暗和百姓的水深火热,却从来没见过什么佛祖菩萨,没见过什么神仙救世主,所以在西游记中对高高在上的仙佛极尽讽刺。郁郁不得志的他只能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寄托在西游记中,西游记写的是神话,说的却是明朝政治。

比如玉帝任命孙悟空掌管蟠桃园,常被认为玉帝昏庸不懂用人,对于一个经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活了两亿两千六百八十万年的玉帝来说,会不知道让猴子看管桃园等于肉包子打狗,等于让狼看管羊群吗?可他不但让孙猴子掌管蟠桃园,甚至在此之前就把齐天大圣府建在了蟠桃园隔壁。

吴承恩表面上写的是偷吃蟠桃,大闹蟠桃会,实际上说的是明朝的一项弊政,玉帝故意安排孙悟空掌管蟠桃园,就是要借孙悟空之手毁掉蟠桃会,隐喻革除这项弊政。但是吴承恩只能在西游记中借大闹蟠桃会影射此事,否则西游记不会流传下来,他的下场也会像张居正一样,被清算抄家,家人流放饿死,还险被开棺鞭尸。那么大闹蟠桃会究竟在影射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