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有诗仙李白,也有诗圣杜甫,其中还有一位被称“诗豪”的就是刘禹锡了。

提到刘禹锡,大家一下子就会想起他的名篇《陋室铭》。我也喜欢这一篇铭文,因为我是真正居住过陋室的“白丁”,诗人的这一篇妙文,教人贫居深山不改其志,乐山乐水,甘于平淡平静安宁的生活,这是非常受教益的。但是,我仔细品味再三,又联系这个“刘中山”的身世地位,想想也不完全真是那么回事。

往来无白丁解读(往来无白丁解)(1)

我们不妨重温一遍他这篇名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看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一句,你是不是觉得诗人虽然说的是陋室,但有了他这样的表述,你还有勇气去拜访吗?因为在他那间陋室谈笑风生的都是充满睿智的大儒哲人,进进出出的都是高人名仕,学识浅薄的俗人又有什么资本去接近他们呢?如此看来,这里的陋室不过也是一种形制而已,主人的目光心思仍然是社稷权贵名流这些和白丁之人相距遥远的东西。当然,他的陋室也就是“何陋之有”?

往来无白丁解读(往来无白丁解)(2)

封建社会的文人,总是要走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如果有先天贵族血统,他们的眼界可能更高,一旦有了功名混迹于官场,即使因为政治主张有异,站错了队,遭受贬谪,他们自认为的高贵依然是不会轻易放下来的。这个自认为是“中山靖王”之后刘禹锡就是如此。一句“往来无白丁”就是最好的注解。

这也让我想起早些年看过的电影《知音》(如果没记错的话)里,好像就有一个镜头,表现的是那个被迫下野的北洋政府的段祺瑞,回到想下过起隐居生活,每天早上拿个木瓢端食喂鸡的情形。看似悠闲的这个军阀,他的心里到底如何,大家都明白。

看来一句“往来无白丁”,还是不如陶翁的“采菊东篱下”啊!

往来无白丁解读(往来无白丁解)(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