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即事·程灏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宋朝时候清明节士大夫们会放假七日,大家一起到郊外游玩,《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还有“缓入都门,斜阳御柳;醉归院落,明月梨花。”

程灏是宋朝理学家的奠基人,也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是士林表范,在清明节这一日他所写下的《郊行即事》​正符合了孟元老所记载的都城人的清明节期间的情景。遨游之盛,唯恐负于春色,也不必担心御史台弹劾,因为这段时间的纵赏是被允许的。此诗写尽了人们在芳原绿野的恣意游玩,累了就坐在河边的石头上休息片刻,看看遥山春碧,看看人们兴来追逐落花,忍不住也劝劝推辞让酒的人不必推辞,辜负了如此风花妙景,且尽兴,缓缓归。

宋朝诗词最适合你(勾勒宋朝人的清明雨上)(1)

采桑子·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此处据说是欧阳修游颍州西湖所写,入目便是“满目繁华”,欧阳修的这首词可以说是写的十分精彩了,上阙中“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一句将贵族游春的热闹便点名了,争道是因为人多而拥挤,朱轮和钿车是写出来了游玩人家的马车的富丽堂皇,盛世年华的人们才能享受这样的生活,笙歌处处,拂柳飞花。

下阙写游人归去,是“醒醉喧哗”,入眼的是“直到城头总是花”。至于这花,是枝上花,还是风中飞舞的落花,亦或者是游人头上簪着的花呢?或许都有,正如刘克庄《上巳》也有句云:“暮归尚有清狂态,乱插山花满角巾。”

宋朝诗词最适合你(勾勒宋朝人的清明雨上)(2)

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苏堤在杭州,元佑间苏东坡守杭州时建於西湖。作者吴惟信以诗鸣于当时,大体上这首诗和欧阳修的词写的是一个意思,描述了清明节游人如织的繁华景象。梨花风起便到了清明节,大部分都出城游玩,等日暮归来,那万株杨柳才重归于流莺。

宋朝诗词最适合你(勾勒宋朝人的清明雨上)(3)

清明感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位无花无酒过清明的人是宋朝诗人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以耿直进言闻于宋太宗一朝。这首诗写了他在清明节这一日并没有出门纵赏,兴味索然如同山里的野僧,昨夜里向邻居讨了新火,天还未亮便点上新火读书(在唐宋之际,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王禹偁曾经办理过一个案子,是他的好朋友徐铉被尼姑道安诬告,称徐铉与她的弟媳妇(也是徐铉的外甥女)有奸情,经过查访是很明显的诬告后,王禹偁审理后判道安反坐之罪,宋太宗却下旨命他判道安无罪释放,他不肯如此,便被贬出京城去了商州,而徐铉也同时被贬出京城。

可见,在古代的时候,有些小人就已经找到了欲要污蔑一个士人,就从男女之事泼脏水,因为这类事情多半是查不清楚,就算千辛万苦查明真相也会对士人造成致命的声誉损失。被政敌用这种方式污蔑过还有欧阳修等人。

宋朝诗词最适合你(勾勒宋朝人的清明雨上)(4)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馀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的这首诗意义最为深刻,首联是“佳节桃李笑”与“野田荒冢生愁”的鲜明对比,仿佛鲁迅说的“人类的悲欢是不相通的”。

颔联写出了清明时节早已是惊蛰过后草木欣荣的景象,借眼前的繁盛景象为下文自己的内心感慨作铺垫。

颈联用了两个典故,“人乞祭馀骄妾妇”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某个当官的朋友请自己吃饭。“士甘焚死不公侯”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一愚一贤两种形象在此刻分外鲜明,作者由此产生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故而尾联写道: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用一种看似消极的言论,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激愤。

宋朝诗词最适合你(勾勒宋朝人的清明雨上)(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