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人们也越来越喜欢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在享受的同时也开始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在使用护肤品及保养自己皮肤的化妆品,这些都在显着现代人们的生活追求与幸福富裕。

可是在古代社会人们没有像现代人这样繁多的化妆品只有胭脂水粉等等,所以他们的护肤也非常简单,而清朝时期最爱美的慈溪可是想尽一切方法来保养自己的容貌,有时甚至用非常极端的方式而在慈溪掌权时清朝的一大笔财政支出可都用在了慈溪身上。

一、古代洗脸护肤用品及起源

1、古代人的洗面奶

很多人认为洗面奶是现代才出现的护肤品,但事实上确实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有了护肤保养的方法,而古时人们常把洗米后的水用于洗脸护肤。因为洗完米的水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质及维生素,而这些成分都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美白的特殊作用,并且在淘米后的水偏碱性,可以有效的去除脸上的污垢。

因此在在先秦时代淘米水便成为了很多平民百姓常用的护肤洁面品。但到了魏晋时期佛教开始广泛在中原传播,而一种新型的护肤保养品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它的名字叫做“澡豆”,其主要用于洗脸洁面。但澡豆开始是由佛教人士使用后来才逐渐被传播开来,其中的成分是以豆粉和特殊药物制作的一种粉状物。

《世说新语·王敦初尚主》中便有着关于澡豆的记载其中写到“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大概意思是侍女端着装水的金澡盘及装有澡豆的琉璃碗过来,而王敦看到后便把澡豆倒入水里喝了以为是干粮,看到他的行为侍女们都捂着嘴笑话他。

古代洗澡用什么(古代有洗面奶吗)(1)

2、最早的香皂

随着中原内地的朝代变迁,到了盛唐人们逐渐把“澡豆”进行了升级,就是用把皂荚制作额豆粉做成皂体。而唐朝之后的宋朝又进一步的进行了强化,可以说是不管是处于什么时代人们都不缺少爱美之心。继唐朝之后的宋朝人们把皂团进行强化成了具有洗净面部油污、祛除色斑、滋养皮肤等功效的香皂。而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固体形势的洗面奶。

关于宋朝洗面奶在杨士瀛所写的《仁斋直指》中就有关于香皂的制作方法。其中讲到用鸡蛋清、蜂蜜、上细铅粉等原料,把皂荚中的果肉及白附子、白僵蚕、白芨、白蒺藜、白敛、草乌、山楂、甘松、白丁香、大黄、蒿本、鹤白、杏仁、蜜陀僧、樟脑、孩儿茶等多种草药和香料调和到一起,凝成固体。由这种方法制作的洗面奶除了洁面护肤外还有清热凉肤、活血、芳香的神奇功效,而且还没有任何副作用,可见古人的厉害之处。

二、慈溪的那些事

1、慈溪奢侈的程度

慈溪是清朝晚期的人物,也是当时清朝真正掌权的统治者。但因地位的不同,加上光绪帝的在世所以背后人们常把慈溪称为“老佛爷”,表示对她的尊敬。可惜慈溪虽沾有一个佛字,但形势作风却并没有彰显她的圣德,若说清朝灭亡的原因慈溪有很大责任。

慈溪当政时其不但没有治理天下,还不断的把国家财政用于自己的挥霍。在饮食上慈溪可谓是讲究到了极致。吃饭时我们平时可能只是炒两盘小菜就可以吃饱吃好,如果稍微富裕些的家庭也可以顿顿吃上一些肉食荤菜,这些对如今的我们来说已经很平常了。可在晚清时期慈溪太后掌权时,她在饮食方面可真是吃出了一种境界一种高度,除了以奢侈来说她真不知道要用怎么说才能容易。

古代洗澡用什么(古代有洗面奶吗)(2)

慈溪的每顿饭菜不是我们现在的两盘三盘,也不是那样五盘六盘而是整整一百二十道菜。其中包括了凉菜、热菜、烧菜、烤菜以及小吃,关于慈溪太后的饮食讲究中被德龄写进了《御香缥缈录》中,其中便说道了“正餐、小吃”。

若要为慈溪的饮食开销定一个数目,那就不是几百几千了,而是几万十几万。虽然如今也有很多人为了吃饭花个几十万,但这与慈溪还并不能列为同一个层次,虽然慈溪每顿都是一百多道,但却并不会吃完也仅仅只是每道吃两三口而已,重点是清朝是用白银来当做货币使用的。所以慈溪可谓是奢侈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

2、贻笑大方的鸟屎洗面奶

说起洗面奶我们上文讲到古时先秦时代的淘米水洁面,以及唐宋朝时期的澡豆、香皂。这皆是古时社会人们常用的护肤、洁面的洗漱用品,可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些东西到了清朝晚期也就是慈溪掌权当政的时候都弃之不用,偏偏去用那鸟屎的混合物来充当洗面奶。

在讲慈溪用鸟屎洗面奶时我们要先看看历史上出现的各类洗漱用品。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除面部污垢的“淘米水”,其功效不仅有护肤洁面的作用还有治疗冻疮的神奇效果。除此之外到了唐宋不仅出现了香皂还发明出了专门刷牙的牙膏,即是用柳条与姜汁混合而成。而宋朝《医说》里面就有相关的记载。

虽然很多人对慈溪没有什么好的评价,但确不得不承认在护肤保养这个领域慈溪可谓是有不少的发明创造,我们现在用的洗面奶便是慈溪老佛爷所发明的。慈溪爱美人人皆知,而慈溪为了保养自己的容貌她特地发明了一种带有香味的肥皂,也是专门洁面的洗面奶。

古代洗澡用什么(古代有洗面奶吗)(3)

在《老佛爷用药底簿》里记载到,老佛爷洗脸重点是两样:热敷及定制洗面奶。即是通过热敷来让毛孔张开,后用那种加香的肥皂来洁面。

为了自己的容貌慈溪是真正的显得极端又重口味,相比如今的人们整容来说慈溪的重口味可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慈溪太后为了不让自己长皱纹专门使用着一种名叫“玉容散”的护肤品,即是鹰条香、白丁香、鸽条白混合而成的洗面奶。据说还拥有防止皱纹的神奇功效。但是因为是鸟屎制作的所以不免存在一些鸟屎味,估计也就只有太在意自己容貌的慈溪老佛爷才这么喜欢吧。

三、古代的繁琐礼仪

1、盥洗礼仪的形式

洗手洗脸是现代生活的人们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这不仅可以有效的去除手中、脸上的细菌病毒还对自己的仪容仪表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而古时人们在洗手洗脸上有什么讲究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古人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甚至在洗手洗脸上还衍生了很多复杂的礼仪。

最早的盥洗之礼见于古时周朝的祭祀与宴饮中,即是在祭祀举行前都要进行盥洗之礼,由专门的官员手托着奉盘进行。而《周礼·夏官》中就有相关记载其中写到“王之燕出入,则前驱。大祭祀、朝觐,沃王盥”这是最早的关于盥洗的礼仪习俗。

古代洗澡用什么(古代有洗面奶吗)(4)

而中国的传统礼仪中非常讲究净、静、雅,盥洗则就属于“净”。在《礼记·内则》中就记载到“鸡初鸣,咸盥漱。”由此可见古人多么重视自身的洁净。虽然如今很多人都觉得在古代社会的封建制度下人们思想落后愚昧,生活条件更是没有现代人们的优越幸福。

所以在个人卫生上就没有现代人们干净,可笔者不这样认为在洗手洗脸这个基本行为中古代人们比我们现代人更重视。如《左传》就详细记载到了盥洗其中说到“奉匜沃盥”“沃者,自上浇之;盥者,手受之而下流于盘。”

2、古人对盥洗的重视

古代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约束天下百姓便以儒学中的礼仪思想约束万民。同时在中国自古也流传着礼仪之邦的称呼。“华夏”这样的称谓便是诠释了炎黄子孙的文化与礼仪,而“礼”也深入到了人们的血脉中。

如盥洗之礼。在我们现代人眼中洗手洗脸简单洗洗就行了,可在古时人们可不仅仅是洗手洗脸,还有一套专门的礼仪讲究。在客人来时主人要为客人奉匜和盘,如《礼记·内则》所记述的“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即是客人来时,长者为客人执匜注水,而年轻人则在旁奉盘接水。等客人洗完了手,主人还要双手递上一条擦手用的布巾。

古代洗澡用什么(古代有洗面奶吗)(5)

不光如此,在盥洗之礼上还被用在了尊师之中。如《管子·弟子职》所记载的“少者之事,夜寐早作。摄衣共盥,先生乃作,沃盥彻盥。”大概意思是讲了做弟子的早在趁先生还未醒时,就提着衣衫,轻手轻脚地用匜把洗脸水送到先生的房内。等先生起来后,弟子便需奉匜给先生盥洗。

结论:

很多如今的文化都是古时所流传下来的,虽然有些人觉得某些习俗文化及礼仪形势都是有些过于繁琐、低俗,不应该让其存在,但笔者却觉得若是我们不能正视它们的存在及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民族文化会被那些认为更潮流更流行的西方文化所打败。

因为近代流行的西方习俗而丢掉我们流传千百年的民族礼仪与文化,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好比古时的盥洗之礼如今我们可能也就只剩下简单的洗手、洗脸这种形式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