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乘坐火车的出行人都有发现:伴随着火车的速度和平稳度的提升,不管是乘坐普速列车还是高铁列车,过去火车行驶发出的“哐当”声消失了,这些都要归功于铁路工务段的钢轨焊接工,这些被业内人称作“钢轨接骨师”的钢轨焊接工,用智慧和汗水守护着铁路的平安。

钢轨焊接技术推广(零点行动钢轨接骨师)(1)

2020年11月4日零点,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工务段综合机修车间秦皇岛焊轨工区的两辆工程车载着满满的焊接物料、工具和13名职工驶离工区,奔向15公里外的龙家营火车站岔区。

寂静的城市刚刚结束了白天的喧嚣已经睡去,原本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空旷悠长,只有那盏盏路灯透过薄雾散发着清冷的光。

钢轨焊接技术推广(零点行动钢轨接骨师)(2)

巴红全是秦皇岛焊轨工区的工长,有着30多年焊轨工作经验的他是一名资深“钢轨接骨师”。他所在的工区,共有13个“钢轨接骨师”,其中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26岁,这13个人,守护着秦皇岛工务段900多公里钢轨的平安,一旦钢轨出现了重伤,他们就会尽快采取应急响应措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这些钢轨“接骨疗伤”。

秋季到入冬前这一时期是铁路工务系统线路维修的黄金季节,为了确保冬季运输安全,各线路车间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强化设备的整修,钢轨作为线路上最重要的设备,伤损处置成为各车间工作的重中之重,秦皇岛焊轨工区焊接钢轨任务随之异常繁重。

4日凌晨2点,虽未入冬,可距离渤海最近的龙家营火车站站场内温度已经达到-5℃,提前开启了入冬模式。海风裹着潮气而来,冷意更浓。当天,巴红全他们的任务是将龙家营线路车间更换的43#道岔尖轨接头焊接起来,保证管内列车运行。

钢轨焊接技术推广(零点行动钢轨接骨师)(3)

夜幕下的龙家营站,零星的灯光映照着工务人的反光背心,职工们劳动号子和各种机具的撞击声、轰鸣声打破了四周的宁静。

“今天的‘天窗点’只有180分钟。”巴红全一边忙一边介绍说,焊轨作业必须完成从现场准备工作到作业结束大大小小共13个步骤:焊前准备、锯轨、钢轨端头对轨、安装砂型、待焊接头预热、钢水浇注、冷热打磨......为了保证作业质量,即使面对近1500℃的焊药反应高温、500余公斤焊接设备、化学反应产生的系列有毒烟尘、天窗点时间有限等一系列困难,这些“钢轨接骨师”们也要对钢轨寸步不离,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当天焊接的p60型号钢轨,每米的重量约60公斤,一根长为12.4米的道岔尖轨就有740余公斤。如何将两根钢轨焊接接头轨缝的精度控制在27-30毫米之间,防止钢轨在对正过程中发生偏移,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巴红全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双手要稳,左右微微调动,不要让砂模随意窜动,将砂模居中密贴,才能使其与钢轨结合得更紧密。”巴红全指导着青年操作手赵起家、孟祥坤进行砂模安装。

巴红全说:“砂模的安装直接影响焊筋形状,一旦安装过程中出现钢水泄露“跑铁”,就会直接导致整个焊接过程失败。为了保证更换的新轨能完美接入,就需要通过预热来保证。”

预热枪发出红蓝色的火焰,将操作手的脸烤得通红。预热的温度高达1100℃,铝热焊剂反应时温度超过1500℃,操作手的内衣都湿透了,室外-5℃的温度让他们体验冰火两重天。

预热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焊接的质量,要把操作精准到每一度、每一秒。“6分10秒了,可以撤出预热枪了。”巴红全紧盯着手中的秒表和已经烧得通红的钢轨提醒着两名操作手。

随后,一个盛着“施密特”焊剂的坩埚架设到钢轨要焊接的接口,焊轨现场立即被这个特制“砂锅”里焊药反应散发出镁、铝、锰、铁等混合而成的白烟包围,作业人员并没有退缩,而是立即对砂型浇注堵漏准备,防止钢水溢出烫伤自己。“如果沸腾的钢水发生泄露,就直接导致焊接失败,甚至有可能因泄露的钢水四处飞溅烫伤作业人员。”巴红全一脸的紧张。

此时现场特别安静,只听见钢水在坩埚里沸腾的声音。铝热反应产生的烟尘笼罩着整个作业现场,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从点燃高温火柴到钢水流入灰渣盘需要50秒,这50秒是整个焊接作业中最为紧张的环节。“如果点燃后钢水反应没有流入砂模内的型腔,极有可能发生爆炸。”作业人员按照作业标准一步一步地看到了钢水流入了灰渣盘,焊剂浇筑后多余部分钢水流出来映红了作业人员的紧张而又高兴的脸,巴红全高兴地说“最关键的浇注程序顺利完成了,焊轨作业成功了!”他的脸上流露出欣慰的微笑。

随着时间推移,钢轨逐渐褪去了红色,两根钢轨已经完整地接在了一起。然而,巴红全他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为了保证焊接后钢轨的平顺度,还要对钢轨进行热打磨和冷打磨,将焊接接头尖点的精度打磨在0-0.3mm范围内,作业人员提着重50公斤的打磨机在钢轨上一遍遍打磨。一米多高的火花喷洒四周,成了黑夜中最亮的星,焊接好的发着银白色亮光的钢轨接头降低了车轮碾压的“咣当”声,筑牢了一段平安回家路。

由于冬季列车过多碾压和热胀冷缩的原理,所以初冬时节便成了钢轨焊接工最忙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巴红全所在的工区要完成全年三分之二的焊轨作业。京哈铁路线“天窗点”时间一般安排在凌晨2点至5点,这个时间点是冬季一天最冷的时间,野外的气温往往在零下十几度,低气温便成了钢轨焊接工作业时要面临的第一个考验,这不仅是对焊轨技术的考量,而且还是对钢轨焊接工毅力的考量。

凌晨5点半,在下班途中的工程车上,13名钢轨“接骨师”疲倦地摘下口罩,脱下厚重的作业服,湿漉漉的保暖内衣贴在他们身上……车窗外,一盏盏温暖初冬的华灯闪耀,似乎它们也在期盼着这帮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平安归来。

(燕都融媒体记者呼延世聪 通讯员马勇、王子成、张思佳、马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