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扶助朱元璋,南征北战十几年,到底推翻了元朝。朱元璋这个当年的小和尚真的坐上了龙廷,当了皇帝,当然是满心高兴。 刚建国时,自然要大封功臣。要论这班功臣哪,帮朱元璋打天下,个个都立了汗马功劳。朱元璋就这个“公”,那个“侯”的都封了官。这些功臣们心想:征战了大半辈子,也该享享福了,因此个个都怪满意。刘伯温咧?他是大明朝的开国军师,朱元璋就把他封做丞相。还有个叫徐达的,是朱元璋的小老乡,功劳也很大,被朱元璋封做定国公大元帅。

封罢功臣,朱元璋的心性儿慢慢地可就变了。他知道这些功臣们都是很有本事的人,都为打天下立过大功,为此很害怕这些功臣们会夺他的皇位,更害怕将来他的儿孙们坐不稳江山。刚当上皇帝的一副笑脸哪,很快就变成了一副愁容了。

过了些日子,他心里有了主意,就命人在京城里大兴土木,说是要兴建一座“庆功楼”。

刘伯温给朱元璋劝降敌人(刘伯温智救徐达)(1)

到大楼建成时,要大宴功臣哩! 那刘伯温是何等样的人哪!他早看透了朱元璋的心思,想劝一 劝吧,可他跟随朱元璋十几年,摸透了朱元璋的脾气,知道不但劝不醒,弄不好自己的命也得搭上,为此呀,他就上了一本章,要辞官还乡。朱元璋当然要挽留一番。刘伯温又连上七本,言辞恳切 执意要走。朱元璋也害怕刘伯温识破自己的计策,怕到时候办不成事儿,也就准了刘伯温的辞官本章,暗地里却又派人偷偷地监视着刘伯温。

那班功臣和刘泊温的感情都很深,听说军师辞了官职,要回老家去,纷纷来相府道别。刘伯温却闭门不见,只说是身体不舒服又忙于整理行装,到走前再告别。

刘伯温给朱元璋劝降敌人(刘伯温智救徐达)(2)

​第二天一早,刘伯温带些轻便之物,只让一个常用的家人跟随,悄悄地离了京城,打马先走,让家眷们跟着行李车随后起程。刘伯温催马飞跑,眨眼间已离京城十多里路,这才松了口气, 心里暗暗高兴。正在这时,忽听后边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刘伯温 只当朱元璋又变了卦,要招他回去,心里暗惊。正要甩鞭催马,猛听后边有人喊:“军师,等一等!”声音很熟,回头看时,原来是那定国公大元帅徐达。刘伯温见这荒郊野外,四面也无人家,这才勒马停步。

徐达打马来到刘伯温面前,翻身下马,“扑通”跪倒在地,口里就喊:“军师救我!”刘伯温也慌忙下马,躬身相搀,假装糊涂地说:“徐将军有啥危难,要我拯救哩?”徐达长跪不起,也不说别的,光说:“军师救我!”刘伯温明白:徐达也看出了朱元璋的打算,特意找他问计,不由叹息了一声,沉吟多时,见左右无人这才说道:“饮宴之时,将军只要寸步不离跟着主公,保护主公, 也就罢了。”徐达点点头,站起身深施一礼,才骑上马,酒泪而 别。

刘伯温给朱元璋劝降敌人(刘伯温智救徐达)(3)

刘伯温走后不几天,“庆功楼”就盖起了。这楼盖得又高又大,彩砖琉璃瓦,排场得跟金銮殿一样。人人都夸朱元璋真是仁义明君,待功臣们这样厚道。

这天,朱元璋传令叫驻守京外的七十二家功臣都回到京城,在楼上大摆宴席。朱元璋亲自陪着功臣们开怀畅饮。功臣们不知道死在眼前,只知道感恩不尽。酒正喝到热闹的时候,朱元璋借故说要去方便,悄悄离了“庆功楼”。

可等朱元璋走出御厕的时候,却见徐达正在厕门口站着哩!朱元璋大吃一惊,大声问:“将军来此何干?”徐达忙跪倒在地说:“特来保护主公。”朱元璋没法恼了,装作不在意地说:“这有啥要紧的,还用你来操心?”徐达正二八经 地说:“主公才坐江山,人心不稳,谨防刺客才是啊!”

听了这话, 朱元璋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再考虑到江山初定,还得有大将使用, 才强作笑脸地说:“将军真是忠心耿耿啊,快快请起吧!”话刚落音,就见那“庆功楼”冒出黑烟,不一会儿就烧得满天通红。楼上四门紧闭,剩下的七十一个功臣都被烧死到“庆功楼”里了。 大火一直烧了七天七夜才灭。这就是后来传说的: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刘伯温智救徐国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