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伊莎贝尔.托马斯 罗伯特.克兰顿 玛丽亚.伊丽莎白.尼比乌斯 拉斐尔.霍尼格斯坦 著

丹妮拉.奥莱杰尼卡瓦 绘 一川译

北京浪花朵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策划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11出版

“没有数字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且容我先说一个“巴不得沒有数学”的故事吧。我的童年没有绘本,我的小学数学作业,得过零分并因此被大人反复传播,我的数学试卷得过100分,也曾代表班级参加过数学竞赛,又在大家不看好的情况下考上重点中学。

我不曾觉得自己有努力过,也许是我忘记了。我知道我有“你不能输不能不读好书”的压力,我的数学成绩起起落落,全靠数学老师,我喜欢的老师,成绩就会好。

不过,初中开始,数学便成了我的噩梦,再也没有好过。我是多么希望文科班能取消数学科目啊。可是大学老师告诉我,《高等数学》学不好,别指望大学能读得好。《心理学》教授得知我数学不行,直言不讳让我别妄想自学心理学。出了社会之后,心里虽然有点遗憾,因为数学不好,很多梦想都止步了,但又觉得无所谓,反正也能有饭吃。

直到近年,把很多的时间放在阅读上的时候,我便觉得没有数学基础,连看书这么好玩的事情都充满了遗憾,比如每读到和数字有关的文字,就会一目十行的跳过,而理科生看到数字,脑海里可能已经在演算。比如读吴军的《数学之美》,我读出了历史和文学的味道,却一直在怀疑,这是数学?并非和往事纠缠,是自己真的对数学感兴趣,想要打开多一扇窗口了。

《数字的故事》正是这个时候来到我身边。这本书图文并茂,可以称之为少儿版极简数字史。为什么动物也会数数?为什么数字在交易中必不可少?古代人如何记数?新的质量标准:千克、货币的发明、时间和历法的起源、为什么有时区?人类怎样设计出一套测量时间的系统?为什么计算机只用两个数字?将信号转换成数字,将数字转换成信息……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在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才知道和数字联想于一起,并且能够在阅读中得到简单的答案。

绘本人人都可读也适合读。少儿阅读《数字的故事》,是一个启蒙的作用,也许从动物会数数的故事里,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不像我的童年,数学永远都意味着做题,连题目都没读懂,又想着大人的批评,对数学只有畏难,久而久之就自暴自弃了,但是沒有关糸吧,回头是岸,一切都还来得及,只因有好书相伴。

选择一个四位数,至少有两个不同的数字,将所有数字从大到小排列,然后从小到大排列。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重复步骤2和3——-最多重复7次,无论从哪个四位数开始,你总会得到6174———这就是“卡普耶卡常数”。

我偏不信这个邪,照着指示演算了数次,答案果然是6174。简单的享受别人的研究成果本来就是件乐事。

就算啥都不做,盯着书中那一堆彩绘的数字也很快乐。

数学书数字的故事(有书共鸣数字的故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