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阳5月30日电 (左宇坤)“嘟——”,坐落在贵州平塘的国之重器——中国天眼(FAST),静静聆听着光年之外脉冲星神秘而浪漫的讯号。
“喵——”,在距离中国天眼100多公里的贵州贵阳,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场馆里,一只外表呆萌的黑色仿生猫扭了扭头。
从九天银河到烟火人间,从不断探索人类之极的高精尖科技突破,到柴米油盐中让生活更方便一点的小创新,大数据的蓝海由此串联。
5月26日,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听民声
“‘开车堵、停车难’是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我们尝试用大数据途径解决停车‘痛点’, 和物业、小区等合作,打破用户和停车场的信息不对等,实时利用空闲停车位。”数博会现场,一家电子科技公司向记者介绍自“共享停车”产品。
就在几天前的5月21日,四部门发文鼓励停车资源共享,支持机关单位向社会开放停车设施,鼓励居住社区错时开放停车设施。
数博会上,市民在体验共享停车场设备。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数博会中,随处可见这种打到需求痛点、引领社会风向的创新创意。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运用在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政务等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场景,也是数博会描绘的未来数字生活的靶向所在。
如,5G远程超声机器人让三甲医院的专家医生有了“分身”,患者可在当地医院接受远程专家实时问诊;智慧课堂让写在黑板上的板书有了“记忆”,也让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够和名校的孩子“坐在”同一方课堂;智慧政务解决方案让基层政务有了“专属连接器”,小到乱扔垃圾,大到老人走失,众多事务能够“一键解决”……
数博会上,一名小朋友在和AI仿生机器猫互动。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不想被淘汰就要及时转型升级,否则只能被新的趋势淘汰。”亚马逊云科技首席云计算企业战略顾问张侠表示,目前,企业所有的努力都是围绕数字化和用数字化创造价值展开。
5月28日,2021数博会圆满闭幕。本届数博会期间,贵州共签约包括大数据融合产业项目和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在内的144个合同类项目,总金额达565.61亿元。
看宇宙
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外公布,中国天眼(FAST)发现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也是“中国天眼”的成果初亮相。
这个以“一眼千年”的神技,为中国射电天文学开启了一个20年黄金期的“观天巨眼”,正静卧在大窝凼的群山环抱中仰望苍穹。其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如果在里面倒满矿泉水,全世界70亿人平均每人可分4瓶。
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已探测到300余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从试运营到捕获第一声“宇宙心跳”,只用了短短52.4秒的时间。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供图
FAST帮助人们捕捉到更多来自宇宙的讯息,孕育着重大的天文发现。但作为射电天文学界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天眼”,其对数据存储与复杂计算的需求同样也是天文级的。
5月2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首席科学家、研究员李菂在2021数博会“天演·创变·启新——天文论坛”上表示,FAST在观测中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数据处理。
“我们也有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技术,通过和贵州师范大学的密切合作,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服务于脉冲星搜索的数据库。”李菂说,该数据库已申请多项专利。
大科学装置往往伴随着大数据的产生,FAST项目正是超级计算与观天大数据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未来,“大数据 大科学装置”将为人类探索星辰大海创造更多的“揽月之臂”和“探海之桨”。
谋新局
贵州,这个曾因美酒飘香而扬名的地方,大数据正在成为她另一张靓丽的名片。酒是陈的香,大数据却是新的好。
“新”,是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包括大数据在内的各项信息技术可谓日新月异,驱动着社会的发展,给民众生活带来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体验。
创办于2015年的数博会,从一个新生事物,发展成为大数据发展的风向标和国际性、专业性平台,也是贵州大数据产业崛起勃兴的有力注脚。
2020年,贵州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6.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2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速达超过15%,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在这些新的数据中,大数据产业已悄然成为贵州发展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新动能。
参观者在2021数博会展馆LOGO前自拍。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本届数博会上,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正式启动,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8个区域布局建设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重点推动在数据中心布局、网络、电力、能耗、算力、数据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以实现“东数西算”。
躬身耕“云”的贵州驶入大数据发展快车道,上接云端、下接地气,向底层建设与上层应用两头延伸的大数据,将促使我们的生活乘“云”而上。(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