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本来就绕,不绕就不要读道德经了。我还没说烧呢。

很多友道说,我说的太绕。说实在的,我说的确实很绕。但,道德经本身就绕,你不绕就读不了道德经;哲学本身也很绕,你不绕就谈不上哲学。

绕全等于烧,这里就不展开了。

实际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看起来绕,实际上很质朴,很直白。因为那时候文字较少,所以一字多义很常见。

说成是“一字多义”,并不准确,应该是“全息表意”,每个字都是全息的。我们就以“名可名非常名”的名为例,这个“名”字,就是全息的,它既是名字,又是名字中的名;还是起名,命名,又可以延伸演生出名声名气名誉名节名相,最重要的是“名分”。

一个女子和一个有家室的男子相好了。女子说,不要名分,就要你这个人儿。另一女子,同样情况,女子说,我只要名分,不要你一草一木。还有一女子,同样的情形,她说,不止要名分,还要名符其实,名誉,身份,地位,权力,财富,一样也不能少。

虽然这里边的每一个与名有关的词语,都可以写成一部人类思想史,但真正把“名”做成一门学问的,那就是名家。诸子百家的一家。

老子在这里能用“名可名,非常名”来补充说明论证“道可道非常道”,也是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当时关于“名”的思辨已经很常见,很普遍,很多人都会思考,名和实,名与相,之间的关系。

(名家尚未形成,但这并不影响人类在思考这个问题。)

所以,“名可名非常名”的事并没完,今天我们主要就说说这事。但是请记住,道德经本来就绕,不绕就不要装作在读道德经了。任何试图一言以蔽之,说明道德经的,都是瞎说;任何企图一句顶一万句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几乎所有的争议都是我们的认知局限造成的,所以我很赞成,摸人摸像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最精简的准确翻译来了。

道是可以表述的,但表述出来的道就不是原本的道了;事物是可以被定义的,但事物的定义并不是被定义的事物本身。

还可以再精简再精炼一些吗?当然可以。

道可表,所表之道非道本身;可命名,所命之名非物本身。

还可以进一步,精炼吗?

可以当然可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哈哈,又回来了。

实际上非常非常简单,就弄明白一件事就可以了,这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有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老子道德经是最古老也是那个时代最完备的哲学经典,回头,也用不着回头,随口就把道德经说成是家长里短,圆滑世故的为人处世之道了。因为,这样的人既不懂哲学,更不懂老子哲学。

退一万三千八百七十六步来说,权当,道,是老子关于世界或世界本质的假说。那么,假说永远不可能是世界本身,也不可能是世界的本质本身。

如同,大爆炸说是科学家关于宇宙起源推演出来的假说。大爆炸这套说法(意识产物)永远不可能是宇宙起源本身(客观事物),既是大爆炸理论百分百准确描述了大爆炸真的是宇宙起源的真实情况(依然是意识范畴)也永远不可能是宇宙大爆炸本身(客观存在)。

名,同理,名就是人类给事物起的名字,名字并不是事物本身。

这个理儿实际上谁都懂,并不是很难理解,也不需要绕来绕去地讲,但是因为人们被歪曲的认知浸泡的时间太长,已经失去了正常的思维,所以我需要浪费太多太多的笔墨纸张和口舌唾沫来说明。

在很多留言和私信中只有一位友道提到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道德经最有意义的三句话(背后藏着一个什么)(1)

老子道德经不需要我们吹虚,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经典

有很多人说,你说的道德经是你自己的道德经,不是老子的道德经。这话说的好是好,但不是事实,我渴望着我能有一部自己望老子道德经的项背还有十万光年丈的道德经,但是差的太远,我不敢奢望。

道德经,真的,不用我们拙嘴笨腮地替它吹,它本来本身本然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哲学经典,所有西哲到现在都在老子画的圈里跳舞。

道与常道,名与常名,说的是精神/意识和物质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

有与无,就是说的存在与虚无。

妙与皦,就是说的本质与表象。

常有欲与常无欲,就是说的理性与批判

还有玄and又玄,妙and众妙……

物质与精神,存在与虚无,本质与表象,理性与批判,西哲大约从四百年前逐步开始讨论这些问题,哪想到,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已经解决了所有这些问题,进入了更高更深邃的领域,提升与永生。

道德经第一章五十几个字就是一部完整的西哲发展史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答案。

为了这,各位友道忍一忍让我再绕一绕,再绕十块钱儿的可以不?

本来收集了头条号的很多自诩为或真正深谙道德经精髓的大咖佬大家大够劈柴V的关于第一章第一句的理解,让你自己比较看看,谁更有哲学味,谁更贴近你的认知,还是作罢了。又说我骚。

还是在绕了1500字之后“直接”进入主题吧:名的背后藏个什么东东?

名可名非常名,这六个字,可是不简单。除了像前面说的和“道可道,非常道”一样,是个3 3&3*3的套娃以外,他还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独立成句的补语从句。

同时,他并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只是对人类对事物的认知与事物本身的本真的契合度的思辨性描述,更是对人类认知过程的全息描述。

在哪呢?别急。我和你仔细盘盘。

名可名,人类可以给事物命名,下定义。这,表面,是人类认知的思维过程,但实际上是人类认知的实践过程。

正是基于这个对事物认知的实践过程,人类才有可能逐步认识这个世界。也就是说,所谓,起名,命名,下定义,概括归纳总结提炼为概念,看起来只是人类的思维过程,实际上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实践过程。

我们都知道,

念头是意识的最小单位;

概念是理论的基本粒子;

实践是认识世界的规定动作。

那么,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人类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呢?这里面有什么微妙之关节呢?老子为什么要用“名可名非常名”这句看似多余的废话,来补充说明论证“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呢?

这就是说,“名”的背后藏着一个更大更凶的魔鬼。

名可名非常名,既是补充说明论证,更是引导/接引进入第一章真正主题的关键,妙笔,生花妙笔。

我们还是试试先从文本结构和逻辑架构上看看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既是整部道德经的核心观点,也是老子道德经导论/概论/绪论的核心观点,更是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核心观点或中心思想或称主题思想。

求真。

老子为什么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在说,人类认知是否能真实的反映客观世界?能不能真实的表达客观世界的真实?能不能真实地认知客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本质?

如果能?

如果不能?

能还是不能呢?

显然,老子说的小部能大部不能,有时能有时不能,有些需要能,有些还不需要能,所以,我们说老子是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因为他是个有限可知论者。

人类可以认识这个世界,但是人类需要完全认识这个世界吗?

真相不一定是真理。

真相大多时候都不美丽。

所有细节的总和并不等于答案。

这个主题曲,就是从“名可名非常名”这里发出来的第一个音节。

名可名,人类可以给事物起名或命名,下定义,提炼概念。

起名或命名的实质就反应了人类对此事物的认知。如大熊猫,有很多地方称之为大猫熊。

这涉及到大熊猫,到底是猫,还是熊?很多人都知道,当然是熊,那就应该叫做大猫熊,大型的像喵咪一样的熊,而不是大型的像熊一样的喵咪。

这个概念/定义,能不能真实准确反映世界或世界的本质,且先不说,就这个定义永远不可能是世界的本质,世界的本质本身,世界本身。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滴更准确滴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本质呢?

也就是名与实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人类的认知成果或精神产品与客观世界的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

名,在这里有了新的含义,人类对这个世界的所有认知的总和。

它的对应概念是,实,客观世界的客观存在。

那么人类的意识包括但不限于感知感觉感应以及被称之为念头-意念-意识-思维-思想-精神-灵性-灵子,怎样才能更好滴认识或认知这个世界的真实或本真呢?

相and象。

相,照相,相片,相貌,面相,等等的相。是对事物的外在表面的形状形式的各种表现的信息采集。

我们权且称之为现象,表象。(又是这个象,好像不合适吧,那没办法,老祖宗的字就是这样造的)不过现象我们可以理解成显像,显影剂显示出来的相片。

现象和表象虽然是在外的表面的,但是也能反映事物的一部分本质特征或规定性。如,体积大小,重量多少,形状,颜色,高低,快慢,等等不能不说也是事物的特质或特征。

但通常这些都是物理性质,我们通常认为化学性质才是一个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定性,如盐碱酸,有机物,无机物,生物……氢二氧一,一氧化氮,二氧化碳…

象,才是这些内在本质规定性的反映,如相面,相的是象,不是相,通过相,看到象。

把这个象,用到极致的是华医学,如五藏应象,就是五藏虽然是在胸腔里被藏起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表征,象征,来认知五藏的情况,看看它是不是正常,或是不是有了什么病症。

如脉象,体征,都是象。象,就是征,象征,表征,征兆,兆头。价值和意义的象征。本质的表征,事物变化的征兆。

也就是说人类是通过观察事物的相,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就是外在的本质规定性;通过象来了解事物的内部内在特征,就是内在的本质规定性。

最重要的还没说到就三千五百字了。太长就不好了。

也顾不得做小结了。

我先发了吧。我就这样发了。

七宝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