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人员在陕西省凤翔县发现了一个秦国国君的坟墓。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墓葬中除了高等级的礼器中外,更发现了一大批铁制农具。根据常识判断,国君的陪葬物理应是当时最为贵重的东西,由此可见铁农具在秦国统治者心中的地位。当军队还在使用青铜兵器厮杀的时候,秦国就鼓励农民大量使用铁制农具。秦国人知道,先进的农具将会给他们带来梦想的一切。然而秦国尽管有发达的农业机械,但有限的国土面积仍然无法生产出足够多得粮食来支撑一支规模越来越庞大的军队。秦国的决策者们为此当精竭虑。究竟靠什么来支撑称霸天下的宏伟目标呢?

西安人说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秦始皇为何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1)

公元前356年,一个叫商鞅的人来到了咸阳,他希望在秦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商鞅的治国之道完全打动了当时的秦王。《史记》记载,两人挑灯夜谈三天三夜。从此商鞅开始执掌秦国的大权。而秦国便有了一个延续135年的国策——耕战。商鞅告诉秦人,生活中只有两件事,即耕田和打仗。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史记》上说,耕战策略最终成就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抱负。

公元前272年,三十岁的秦国人李冰奉秦昭王之命一路艰险来到蜀郡做郡守。按照秦国的耕战文化和司马错的军事思想,这位年轻郡守要把自己的蜀地建成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基地。在李冰亲自主持下,历经十年,都江堰建成。自此巴蜀之地变为了天府之国。使秦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东方其他六国,秦国成了战国七雄中最为富足的国家。

西安人说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秦始皇为何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2)

修郑国渠

但秦王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凭借巴蜀的财富扩充军队,之后发动了侵夺韩国的战争。韩国的国策和秦国大不相同。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后,韩国历代国君都以术治国,也就是用计谋处理国政。面对秦国的军事行动,韩王想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计谋,他派一个叫郑国的人到秦国,郑国到秦国后怂恿秦王调动百万军民在关中地区修郑国渠,韩国想以此让秦国把国力掏空,使秦国无力攻打韩国。

西安人说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秦始皇为何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3)

后来秦王嬴政知道了郑国来秦国修渠的真正目的,大为恼火,认为其他六国的人来秦国大部分都是来做间谍的,这样下去会给秦国带来灾难,于是下令驱逐非秦国人。在这种情况下,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疏》献给秦王,陈述了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最后秦王采纳了李斯建议,收回了这一命令。同时秦王将计就计,任命郑国为工程总监,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修郑国渠,郑国渠修成后,秦国不但没有使国力削弱,反而使国力大增。关中地区每年生产的粮食足以养活四百万军队。

西安人说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秦始皇为何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4)

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郑国渠建成6年后,秦军直指韩国,此时的关中平原已经变成秦国的粮仓。对这时的秦国来说疲秦之计变成了强秦之策。从此秦国拉开了统一天下的序幕。这是的秦国兵精粮足,勾心斗角的关东六国早已不是它的对手了。灭掉韩国后,秦国加快了扫除其他五国的速度。公元前228年灭赵国,三年后灭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楚国,次年灭燕国,公元前221年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大国齐国。

开凿灵渠

此刻,长江和黄河流域都已经并入秦朝版图,但秦始皇并不满足。在他看来,帝国的疆域不能仅限于前朝的中原地区,南方的珠江流域直至南海之滨也应纳入帝国囊肿。于是秦始皇一声令下,五十万秦军启程南下,大军没有遇到抵抗就迅速推进到了桂林。

公元前219年,在今天的广西桂林一带,一支秦军正在这里驻扎,在指挥部的营帐里,秦军统帅屠睢给远在咸阳的秦始皇写信,心中强调战事进展顺利,岭南之地不日即可归附,天下即将一统。然而超出秦军统帅屠睢意料的是,顽固的土著人神出鬼没,他们白天躲藏,晚上出来偷袭秦军,再加上秦军推进速度过快,后勤给养补充不上,一时间陷入困境。最为可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军中粮食即将枯竭。在越人的一次偷袭中,最高统帅屠睢也被杀死,整个秦军陷入恐慌之中。

西安人说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秦始皇为何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5)

《史记》记载,秦始皇焦虑万分,他亲自赶往南方,一直到了湘江一带。秦始皇明白要结束南方战争,就必须解决军粮食的运输问题。当秦始皇心急如焚时,一个叫史禄的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在湘江和漓江修一条大运河,打通南北两大水系,船队从巴蜀一带的粮仓出发进入长江的支流湘江,再通过这条运河到达珠江的支流漓江,后勤物资就可以完全用水路送到战争前线。灵渠修成后,粮食运输畅通无阻。第二年秦军平定了土著人的叛乱,帝国的疆域一直拓展到了南海之边。

西安人说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秦始皇为何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6)

正是这三大工程以及秦国当时密如织网的直道造就了秦帝国的强大,让它所向披靡,完成了中国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