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柴进下场如何(水浒传中仗义疏财的柴进为何在上梁山后存在感降低)(1)

一部《水浒传》,一场离欢歌

《水浒传》中仗义疏财的不少,大多数是花架子,无非是“相见恨晚,意气相投”后,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显示自己的豪气,一桌子酒肉,可能请客的人就得吃掉大半。也怪不得这些好汉们,他们出身寒微,不是在市井中打混的闲散人员,就是些低级武官或者小吏,没上梁山前,无非就是混个肚饱,诈些钱财,吓吓良民罢了。

当然,也有一些梁山好汉是真的有钱,富可敌国算不上,一方豪强是跑不了的。比如卢俊义就是大名府的富商,可如他这般人物,耍枪弄棒也不过是自娱自乐,和江湖人物的交际不多;再如宋江宋公明,家中底子厚,押司外快多,散些钱财落个好名声,也算是一种自保的手段,要说他上梁山前有什么大的企图,怕也是妄谈。

在一众梁山好汉中,柴进算是比较特别的。特别在何处呢?故事不多,出场次数不少。在梁山聚义之前,很多有单章详述的人物,如林冲、武松、宋江都受过他的恩惠,好汉们一提起柴大官人,不管心中乐意不乐意,都是要竖起大拇指夸赞的。上了梁山之后,柴进虽然排名第十,招安前后功劳也不少,可存在感却日益降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梁山好汉柴进下场如何(水浒传中仗义疏财的柴进为何在上梁山后存在感降低)(2)

柴进的影视形象还是很帅气的

柴进没落皇族的身份十分尴尬

按照《水浒传》的说法,柴进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嫡系子孙,家中有宋太祖御赐的丹书铁券,亦有一处大庄园,养着无数庄客,不愁吃喝还有闲钱,可谓是逍遥快活。

说起周世宗柴荣,端得十分了得。他本为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善于骑射,略通经史,凭借着出色的能力,把后周打造成为五代强国,正当他要收复幽州之时,不幸病死,史家称他为五代第一明君,是不无道理的。

柴荣去世后,儿子柴宗训幼年继位大统,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柴宗训禅位,宋朝建立。为了笼络人心,赵匡胤对柴宗训并未赶尽杀绝,反而封为郑王,给予优待。柴宗训二十岁早死,也未见其后人世袭王爵,只有封荫。直到宋仁宗时期,才把柴荣的侄子柴咏一系封为崇义公,此为世袭爵位。这位柴咏公爷,印证了那句“活得久有奔头”的老话。由于他和柴宗训是堂兄弟,所以他名义上过继给的是周世宗。后来到了神宗朝又给柴宗训过继了一支血脉,也算是老赵家对柴家人有了一个很好的交代。

从宋神宗开始,柴家有了两个爵位,虽说等级不高,却也给子孙带来了许多的好处。《水浒传》里的柴进,便是享受到了这种好处的柴家人。小说不是历史,我们对柴进的家族承袭也不能过分苛刻。

柴进有封赏在身,又是皇族后裔,给人的印象便是有钱又有闲,整日里斗鸡走狗,好不快活。可惜的是,柴进的“快活”,是被逼无奈下的选择。

要知道,柴进虽是皇族后人,可那是没落皇族,要不是宋朝官家的仁念,他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作为前朝皇家后裔,柴进的一举一动必然受到监视,他可以吃喝玩乐,他可以蓄养家奴,可一旦真的和落草、反叛联系起来,他的柴氏身份,他的丹书铁券都是没有用处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小官就能够把柴进差点整死,需要梁山好汉来救援他的原因所在。

梁山好汉救柴进,是为了彰显义气,可柴进真的上了梁山之后,那就另当别论了。我们都知道,即便上了梁山,宋江也是为了“招安”而构建班底的。小旋风柴进,身份地位尊崇,江湖上声名卓著,给他排上一个第十的座次没有问题。可他又是柴家子孙,宋江不可能让他在梁山上过于露头显脚,以免朝廷中人借此搞出一套“梁山借机复辟”的说词,挡住了宋江的招安大计。所以,柴进上梁山后,宋江让他更多是参与一些类似卧底后勤的工作。

柴进的没落皇族身份,无论是在宋朝一方,还是在梁山一方,其遭受的待遇是一样的。那就是,闲散着,别出风头。柴进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也让他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反而在梁山的一系列征战和最后的清算中,得以善终。

梁山好汉柴进下场如何(水浒传中仗义疏财的柴进为何在上梁山后存在感降低)(3)

柴进和宋江

梁山好汉对柴进的感谢比情义多一些,让他的存在感越来越低

读《水浒传》时,我们还会有这样的观感:同样是仗义疏财,为什么大家对宋江人人称颂,而对柴进有些淡漠呢?

那是因为,柴进的“仗义疏财”,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实施的。

为了对比柴进,我们先来说说宋江。梁山诸多好汉都服气宋江,是因为他的“及时雨”做派。宋江虽是大户出身,可是他是一个吏员,有职位,无官位。身为押司的宋江,平日里接触最多的是基层百姓和各色江湖人士。这样的生活经历,就让宋江对小人物的需求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于流落江湖的、有些本事的人来讲,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餐酒肉,还需要的是别人对他卑微生命的的尊敬和认可。

宋江在仗义疏财的同时,在精神上给了被施救人物相当大的尊重,让他们觉得,宋公明哥哥是发自肺腑的把他们当兄弟。这样一来,宋江在江湖上的名声越来越大,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悠悠众口中达成了一致看法:宋公明讲义气,够朋友。

再来看柴进。柴大官人仗义疏财,是真的疏财,出手豪阔,可说起仗义,就有待商榷了。柴进的作为,更多的是出于他豪爽的性格,类似于有点善心的纨绔子弟。不管是谁,只要来到柴进的庄子,他都会给些钱财,做些庇护。他要的是个名声,一个“仗义疏财”的名声。至于对待来者的态度,就会有所区别了。

林冲刺配途中,来到柴进庄园,柴进好生接待。因为林冲是禁军中人,虽然只是一个教头,也不是什么大官,可是他的家族、朋友,在禁军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林冲虽被发配,可他的影响力仍在,说不定哪一天,林教头就能脱离苦海,别有一番际遇。柴进重视林冲,为的是给自己的将来留下后手。可是为何林冲第二次犯事时,柴进对他依然热情不减,还推荐他上梁山呢?这就需要说明柴进和王伦时期梁山的关系了。

王伦时期的梁山和柴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因为,柴进这样的庄园主,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的势力。不仅要维护好和官府的关系,也要维护好和江湖的关系。只有这样,柴进的庄子才会安稳,柴进的利益才会得到最大的保障。林冲上梁山投奔王伦,只会让梁山的势力更加的倾向自己,对柴进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后来的柴进接待宋江,用的还是同样的套路。

可是,柴进对待武松的所作所为,就很耐人寻味了。我们知道,武松犯事后,在柴进的庄子里过得并不痛快,否则也不会在遇到宋江后大有知音之感,结拜为兄弟。

柴进对武松的态度,不能说慢待,只能说不好不坏吧。毕竟他没有赶走武松,还给了武松一口饭吃。可柴进对武松的冷淡,也是事实。究其原因,一是武松没什么根基,只是个勇猛的百姓,还犯了事。柴进在他这里得不到大的名声,也期待不了什么大的回报。二是武松的性格较为独立,很难做一个附庸。说白了,就是武松有过多的棱角,而柴进懒得去尊重这些“棱角”,让武松有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别扭。

说到底,柴进不管对林冲宋江,还是对武松的仗义疏财,都是予以施舍的姿态。待到上了梁山以后,柴进的施舍本钱荡然无存,也不似武松那般有自己的山头实力,那些曾经受过他恩惠的好汉们,自然也不会对他感恩戴德,甚至会对柴进过去的居高临下的态度斤斤计较起来,也就谈不上什么尊重了。

柴进上了梁山以后,变成了孤家寡人,没有自己的小团伙,也再无炫耀的本钱,众人对他的敬意,也仅剩下了排名第十的位次,维持个面子而已。

梁山好汉柴进下场如何(水浒传中仗义疏财的柴进为何在上梁山后存在感降低)(4)

小旋风柴进的影视形象

柴进上梁山后,主动降低存在感

柴进是有本事的,再加上他没有固定的小团队,宋江对他是放心的。上到梁山后,柴进在108位好汉中,得到了第十的座次排位,星号天贵星,与李应一同担任"掌管钱粮头领",是为后军寨第一。

柴进受过封建高层次的教育,又有着大庄园的管理经验,待人接物必然有他的优势。梁山赚卢俊义上山时,柴进负责到大名府打探消息,疏通关节。宋江入东京观灯时,也是由柴进假扮班直混入内廷,刮去四大贼寇中的山东宋江的名字,还陪着宋江夜会李师师,希望通过她向官家表达想被招安的态度,可惜李逵闹事,无功而返。

梁山一伙受招安后,柴进跟随宋江南征北战,颇有功劳。尤其是柴进混入方腊集团,还被方腊赏识,将女儿金芝公主下嫁于他,让他参与军事商议,为梁山打败方腊立下大功。

至于军功,柴进亦有。征辽国,作为关胜副将,大破星土阵;讨王庆,用计谋击杀大将縻貹,更不要说他一直负责梁山的粮草运作,保证了梁山南征北战的后勤。

能刺探,可卧底,上得了阵,会用计谋,柴进可谓全才。那为什么说柴进主动降低存在感呢?要知道,梁山最重武力,军中最重军功。柴进无论招安前后,更多的表现是在阵战之外,即便在阵前,也是以副职为主。

这里就看出柴进的智慧了。他在失陷高唐州之后,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地位都是一纸虚无,在权势面前脆弱无比。这是柴进上梁山后主动降低存在感的缘由所在,从此以后,柴进一改往日嚣张的作风,跟在宋江身后,多做事情,少表功劳,低调做人,以求自保。

可能在柴进的心中,那些冲锋在前、耀眼无比的梁山头领们,就好似以前的自己,定会招来灾祸,还不如紧跟着宋公明哥哥,该干什么干什么,将来有功劳少不了自己,朝廷对付梁山时,也不会过分的注意到自己。

柴进无奈下的“中庸之道”,果然没有让他战死阵前。在梁山大军回朝后,柴进以风疾为由纳还封赏的官职,继续回乡当他逍遥的富家翁,也算的全身而退,得以善终。


作品均为原创。

请关注风舞鹰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