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我们不听话或者闹人了,奶奶或姥姥会说,“快别哭了,再哭,一会老虎妈子听见把你抓走了!”

好像“老虎妈子”具备拐带孩子的特性,那么“老虎妈子”到底是啥呢?

“老虎妈子”大概是这个音,老虎是对的,也就是老虎。“妈子”不太准。也不是跟妈或者母亲这种意思有关系的词儿。这个发音,用现代的汉语拼音没法拼,大概是mia的音,平声。

东北方言奶奶(东北方言老虎妈子)(1)

是老虎等猛兽吃东西时发出的声音。然后,用这个拟声的词儿,变化成动词,变化成名词等。

比如说某人:

你mia,mia地吃啥呢?

你一个人在那儿偷着mia达啥呢?

都有一种玩笑的、轻松的意味在里面。

小孩子语言掌握得不够丰富,而且更容易接受儿化的语言。

mia子,就是指吃东西发出mia,mia声音的很厉害的某种动物。不是特指某一种。

前面加上了老虎,意思就是老虎这种mia子。

所以说,东北人吓唬小孩子的老虎妈子就是指老虎。妈字不能发ma音,要说成mia。

三个拼音试着一起拼一下,最后出来的音就是正确的东北方言口语发音了。

言归正传,说了这么多,“老虎妈子”是什么呢?

东北方言奶奶(东北方言老虎妈子)(2)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遮窗棂”,这首最广泛流传的《摇篮曲》是根据原来东北少数民族的“摇篮曲”改编的。有“摇篮曲”就该有“摇篮”,这个“摇篮”就是满族三大怪之一的“养护孩子吊起来”的“悠车”。

下面来两首原汁原味的满族“摇篮曲”:

(摇篮曲一)

咯噔咯噔炒白菜,老虎妈子别出来,

小阿哥,要睡觉,你要出来把你宰。

咯噔咯噔炒白菜,老虎妈子别出来,

小阿哥,刚睡着,你要出来拔你毛。

咯噔咯噔炒白菜,老虎妈子快出来,

小阿哥,刚睡醒,你快出来跟他玩。

(摇篮曲二)

“拍呀——啊——,妈拍睡觉啦,老虎妈子你走吧,孩子听话他睡啦。拍呀——啊——,妈拍睡觉啦,老虎妈子又来啦,孩子快睡吧,孩子听话他睡啦,拍呀啊——,妈拍睡觉啦 ”

重点来了,这两首“摇篮曲”中有“老虎妈子”出现!从儿歌中可以看出,玛虎喜欢和小孩玩耍,玩得兴起会拐带小孩。玛虎也可以被人欺负,可以“把你宰”、可以“拔你毛”。

东北方言奶奶(东北方言老虎妈子)(3)

“老虎妈子”是东北地区传说中的怪物,大名叫“玛虎”。源自满语mahu,发音玛虎。玛虎的含义还没有统一的公论,一说是一种可以变脸或者戴着面具的怪物,可以摄人魂魄,使人失智。另一说法是,清末流传下来的玛虎古戏、跳玛虎,其中的神灵都是以佩戴“假面”出现,这种面具也被称为“玛虎”。

爱新觉罗.CD,满族,1989年入伍,2010年退伍。曾经有老兵的身份,现在以新兵的姿态投入到#今日#中来,感兴趣的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与在美文、情感写作方面有共同爱好的友友,交流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