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日前,微信上线“拍一拍”功能,用户在微信对话框中双击对方的头像,即能造成对方头像抖动的效果,并且还附带了手机振动和系统提示的效果新功能一上线,微信可以说迎来了好友之间的“一顿乱拍”一时间,“拍一拍”成为了现象级的社交活动不过,虽然每个人都在“拍一拍”,但不同的人拍出的效果却不太一样,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微信拍一拍目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微信拍一拍目的(微信上线拍一拍)

微信拍一拍目的

街谈

日前,微信上线“拍一拍”功能,用户在微信对话框中双击对方的头像,即能造成对方头像抖动的效果,并且还附带了手机振动和系统提示的效果。新功能一上线,微信可以说迎来了好友之间的“一顿乱拍”。一时间,“拍一拍”成为了现象级的社交活动。不过,虽然每个人都在“拍一拍”,但不同的人拍出的效果却不太一样。

“拍一拍”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学问?若对“拍一拍”加以分析,则能从中剖析出3种完全不同的意涵:作为信息传达的拍一拍,作为关系表达的拍一拍和作为传播游戏的拍一拍。

作为信息传达的拍一拍,顾名思义,就是“拍”这个动作本身是为了传递信息,发出某种提醒:我找你有事。这近似于面对面交往中,友人或同事有事沟通,拍一拍对方肩膀或后背的动作,起到的是提醒的作用。具体到微信场景,有网友就在使用该功能时触发了信息传达的意涵:刚点开辅导员看一下聊天记录,不小心点到了辅导员头像,蹦出来个拍一拍我都蒙了,过了一会辅导员问我有什么事……

作为关系表达的拍一拍在社交场景中,其含义常常不那么容易识别,是一种潜藏在“拍”这个动作下的情感关系表达,“拍”对不同的人表达的是诸如友情、爱情之类不同的情感。例如,在老友群里朋友与朋友的互“拍”,释放的是一种友好关系,通过新功能的使用或科普加深朋友之间的联系和情感;又如,男生“拍一拍”女生,表面上似乎是信息传达的“拍”,实际上则有可能是通过“拍”来代替“在吗”“在干嘛”等尬聊开场白,“拍”表达的是好感,而互拍的实现便是双方通过“拍”这一形式,完成情感层面的交流。

作为传播游戏的拍一拍是指“拍”本身是为了娱乐。新功能上线后,各个群里群友的互拍大多并没有传达实质的信息,但仍旧有来有回,这便是“拍”本身不为了传递信息,而是新功能带来了新鲜感,“拍”这个行为本身就是目的,起到娱乐的效果。因此,围绕着作为传播游戏的“拍”,也形成了诸如“实在想拍的话建议和我拍拖”“为什么总拍我这个美女”等表情包文化。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一般性的意涵外,社交媒体上还流传着高校使用“拍一拍”进行学位授予仪式的截图,若真实性得以确认,这又属于作为传播仪式的拍一拍。

正因为“拍”在不同人那里有着不同的意涵和不同的使用心理,若加上代际差异、社会阶层、聊天场景等变量因素,“拍一拍”的不确定性便会进一步加深。对于关注过“拍一拍”的用户来说,应该都记得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张截图:昵称为“王总”的用户在类似于工作群的场景中发布信息“大家汇报一下今天的工作进展”,随后系统提示“你拍了拍‘王总’”,之后系统又提示“你被‘王总’移出群聊”。虽然不知道这个极像段子的截图是不是真事,但却形象地说明了不同个体会出于自己的视角对“拍一拍”做出与使用者意图完全不同的解读,进而产生负面效果。同时,“拍”得太多也有可能引起旁观者的反感。

看来,当人们在讨论“今天你‘拍’了吗”的时候,“拍”的人也得注意,不要胡“拍”。 □晏文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