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项目谋划表(牡丹江立市工业项目加速聚集)(1)

在牡丹江市机器人科教示范区,上海太敬集团的机器人在表演舞蹈。王文婷摄

新型工业化项目谋划表(牡丹江立市工业项目加速聚集)(2)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合石油集团汇丰石油装备股份公司建设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石油钻具生产基地。

2017年,牡丹江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做好“三篇大文章”,打响产业项目建设攻坚战,努力使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和增速跻身全省前三位。

加快建设现代新型工业重镇

按照做好“三篇大文章”的指示精神,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牡丹江市将全力抓实工业立市,力推立市工业项目加速聚集。

改造升级“老字号”。该市将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全面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支持传统企业技改升级、嫁接重组、平台整合、价值链组合、相关产业融合,力推企业上市,培育知名品牌,打造“百年老店”。深度开发“原字号”。抓好“五头五尾”,围绕“粮林药矿水”等重点领域,在玉米、北药、石墨、高岭土、矿泉水开发及深加工上生成大项目,努力打造一批“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结合的50亿级以上龙头企业、100亿级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字号”。深入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深化与中科院、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力争引入颠覆性技术,在医药、生物、医疗设备、机器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快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创新产业项目生成落地机制。坚持引资引智引技并举,动态生成产业路线图、项目库、企业库、资源库、人才库,多路并举,努力提高产业项目的层次和精准性、实效性。“定点爆破”,对接世界500强、央企和民企500强精准招商;“按图索骥”,按照产业目录推进产业链和各产业50强招商;“共享共生”,按照产业集群、产业关联开展招商和服务,打造医药、医疗、医疗设备产业群,智能装备、智能家居、智慧城市项目产业群,以及生物、生命科学、养生养老美容产业群等三大共生产业基地;“筑巢引凤”,以境内三个国家级园区为重点、各县(市)区园区为支撑,以境外园区为外延,突出主导产业、集成生产要素、完善配套功能、降低综合成本、提高服务效能,推动园区载体功能提升。

2017年,牡丹江将举全市之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抓好食品医药生物产业,充分利用境内外“粮林牧渔药”资源吸引立市项目;抓好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聚集医疗仪器、机器人、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石油装备等产业,尽快形成主导优势产业;抓好新材料产业,加大石墨、高岭土、玄武岩等精深加工力度,重点在高端石墨、人造玉、轻型材料、硬质材料等领域争取突破,打造林口、穆棱高端石墨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牡丹江烟厂、珍宝岛药业、百威啤酒等“烟酒药油乳水”税源型项目,力争全市新开工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以上。

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

围绕供给优势突出、市场需求广阔、带动作用显著的重点领域,牡丹江市将推动服务业大项目引领、商业模式创新、跨界融合、平台整合。

加快提升旅游、健康体育、养老养生等产业竞争力。倾力打造镜泊湖和中国雪乡两大品牌,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包装推进重大旅游项目,提升镜泊胜景、渤海古国、百年口岸、横道俄镇、林海雪原、中国雪乡、东北虎园的文化内涵和品牌知名度,打造北国风光生态旅游胜地。充分利用冰雪冷凉资源,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教育和大数据、冷链仓储物流加工产业,把牡丹江冰雪经济抓到极致。依托牡丹江医学院、卫校和10个三甲医院等医疗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引进健康产业战略投资者,实施“中西名医引进计划”,重点打造医学美容、中医诊疗、心血管病等特色专科,培育发展“生态环境+健康食品+医疗医药+运动康体+养生养老”的大健康产业,打出“要健康就到牡丹江”的城市新名片。

该市将深化与中林集团合作,提升镜泊湖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完成环湖路建设,开发滑雪小镇、航空小镇等旅游特色城镇化项目和狩猎场、特色动物园(馆)等项目,积极推动中西名医引进以及养生养老、医养结合、医疗美容等项目,力争开工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3个以上。同时,还将加快提升金融、物流、商贸、网络影视、文化创意等产业支撑力,鼓励各类投资者在牡设立金融机构,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引

导企业利用多种融资工具加快发展。

发展特色高效精品农业

2017年,牡丹江市坚持把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幸福农民作为该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该市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特色高效精品农业发展,发挥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围绕“一轴四带六区”产业布局,建设一批“菜菌药果烟”大型基地。抓住国家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的契机,藏粮于地、植富于林、兴牧于草、休耕于药、恢复生态,鼓励药企在牡丹江建设北药种植基地,打造牡丹江系列特色道地药材地理标识。加快构建现代经营体系,以规模化经营为方向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体系,以现代营销方式叫响牡丹江优势农产品品牌。鼓励建设和培育各种农资、农产品、林产品、北药集散市场以及现货与期货、线下与线上结合的交易所及金融、物流、电商服务平台。

该市将在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完成扶贫脱贫任务上持续加力,努力新增林下经济10万亩,绿色有机认证面积、线上销售额分别达到480万亩、25亿元,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设农村示范社区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确保实现全市22个村、2.45万人提前3年全部脱贫。

与此同时,为推动开放升级,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合作示范城市,牡丹江市将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主攻方向,加大进出口、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力度,推动绥东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使牡丹江保税物流中心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力争将地产品出口比重、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率分别提高到18%和54%。(作者:张树永 德健宇 金海龙 孙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