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生机大会#粤语探源:粤语卜佬一词竟与贵州茅台有关

上世纪70,80年代,广东流行称呼农民为“卜佬”,为什么叫农民乡下佬为“卜佬”?

一直好好奇,“卜佬”的“卜”是什么意思,后来查了些中文字的古读音,发现“卜”同“濮”的古音都是相同的,都读bak,《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博木切,音卜。水名。是古代长江以南的濮粤各族自称。

“卜佬”,其本字是“濮獠”,

“濮獠”一词原是古代这些“好土”的族群的自称。屈大均《广东新语·土言》中说:“广州谓平人曰佬,亦曰獠,贱称也。”

可见“佬”字过去写为“獠”,这里的“獠”(现写为“僚”)读音为“魯皓切”,与“蒌”、“狫”同音,是古代西江水系一个土著族群语言中复数第一人称的音译字,跟现代壮语的raeuz(咱们)相似,史籍转用作这个族群的名称。

汉朝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后,中原汉人进入西江流域,以广信(今广东封开与广西梧州)为中心传播汉文化。南朝以后,朝廷对南方土著民族实行安抚政策,僚民中的一部分与汉族移民融合成为广府民系,“獠”字也被吸收入粤语,由这个土著族群语言中复数第一人称演变为平民百姓的泛称(多指成年男子)。由于这个字部首为“犬”,使人看起来不舒服,所以改用“佬”字。

濮獠还与贵州茅台酒的茅台有关。

“茅台”最初只是仁怀仁先民为祭祀而筑的土台。濮僚人在祭祀时当然也离不开茅,所以人们把这种用于祭祀的土台称为“茅台”。

据记载,刘邦麾下的部队有大量濮獠籍士兵,濮獠人世居之地即今天的茅台镇,濮獠士兵攻城拔寨,神勇异常。更为奇特的是,刘邦的大军从南方转战到北方后,许多将士水土不服,唯独这些濮獠士兵适应环境很快,为刘邦屡立战功。细究之下,原来他们常喝从家乡带来的一种能提神壮胆、祛病强身的“神水”,就是“枸酱”。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料中开始出现关于“濮人”的记载,此时“濮”的称谓以变迁为“濮獠”。

濮僚人在茅草台子上祭祀祖先,对先人开荒破草表示崇敬,惯称“茅台”。在中华远古先民眼中,“茅”是一种非常神秘的东西,有“灵茅”之称。

濮獠则属百越民族系统。所以,卜佬是源于濮獠。由于濮獠两字太生僻,所以用卜佬所代替。

(聂巨平原创)

茅台原箱搞笑(粤语卜佬一词竟与贵州茅台有关)(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