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五大洋

古代海上贸易分成几段路程?中国的货物到达欧洲要经过几次转手?这些中间商组成的商路是被葡萄牙人打破的过程,就是大航海时代开启的过程。葡萄牙人能够开启大航海时代,跟他们百年来的技术积累是分不开的。

大航海时代致富商路(大航海时代的实质)(1)

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前,东西方的海洋贸易里,充满了赚差价的中间商,正是这些赚差价的中间商接力传递,才让东方的商品能够进入遥远西方。

海洋贸易在东方大致有两个起点,一是东亚沿海地区,主要商品是茶叶、丝绸和陶瓷;二是马鲁古群岛,商品主要是胡椒、肉桂、豆蔻、丁香这些香料。

东方商品从这两个起点向西出发,汇聚于马六甲。商人们在这里交换货物,东亚人和马鲁古人将商品卖给来自西方的人——大多是印度人。

印度人接手来自东方的商品,从马六甲向西出发,跨过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在斯里兰卡或者印度半岛西南角的大城市卡利卡特再次集散。孟加拉湾沿岸的特产——各种宝石,在这里加入西行商品的清单。印度人、阿拉伯人、波斯人以及非洲人将商品继续向西传送。

卡利卡特之后的商路在阿拉伯海分成三条,最南边一条向西南方向,直达东非港口摩加迪休、马林迪或者蒙巴萨;中间一条先到阿拉伯半岛西南角的亚丁,从那里进入红海,在苏伊士附近登陆,走一小段陆路至开罗,接着顺尼罗河而下,到达地中海南岸的亚历山大港;最北边一条从阿拉伯半岛东北,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波斯湾,在巴格达登陆,逆着两河北上,再走陆路,抵达地中海东岸的黎凡特地区。

来自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等航海城邦,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等,则接管了地中海的航运,他们的船将亚历山大和黎凡特的商品运送到地中海周边的其他地区。

大航海时代致富商路(大航海时代的实质)(2)

大航海时代之前的海上商路

东方商品的欧洲用户或许认为,价格昂贵是中间商层层加价的结果。于是处于地中海西垂,深受中间商赚差价之苦的伊比利亚半岛,开始尝直接与东方联系的方法。

西班牙尝试向西航行,希望找到东亚的中国和日本,他们意外地被美洲挡住了;葡萄牙的方法是向南航行,绕过非洲大陆进入印度洋,与印度取得联系,他们最终成功了,也摆脱了赚差价的中间商,可是这绝非一蹴而就。

1482年起,葡萄牙航海家迪奥戈·康开始沿着非洲西部海岸慢慢南下探索。“探索”是一个表示“艰难”的词汇,由于对非洲知之甚少,探险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海角,因为每一个向东的转向都有可能是非洲的尽头;也不能放过任何一条大河,因为有人推测可以由一条贯通非洲大陆的河流进入印度洋。

探险队的最大的危险来自陌生,陌生的洋流、陌生的风向、陌生的暗礁、陌生的动植物、陌生的人类族群以及陌生的传染病——他们必须小心翼翼,还要戒备森严。有些人在探索中死亡,有些则失去了音讯……

1484年,迪奥戈·康带回了非洲海岸向东延伸的报告,葡萄牙人被鼓舞了,认为那就是非洲最南端,进入印度洋指日可待。实际上此处是非洲北部的巨大海湾——几内亚湾。

当康满怀信心再次起航时,他发现海岸线又转向南方,海岸的景色越来越荒凉,获得补给也越来越难。1486年1月,面对似乎无穷无尽的非洲西海岸,康在今天的纳米比亚附近结束了难熬的探索之旅。

1487年7月或者8月,大名鼎鼎的航海家迪亚士,以迪奥戈·康的探索为基础,再一次寻找去印度洋的通道。一直到12月,探险队都在与逆风和洋流做着艰苦的斗争,于是迪亚士做出了一个听天由命般的决定——顺着风向朝西,驶入浩瀚的大西洋,再向南航行,寄希望于进入一个西风带将他们送回东方。

“随波逐流”了13天,近1000英里的距离,有人死亡……奇迹终究出现了,强劲的西风将他们推回东方。

航行了几天之后,没有看到期望中的陆地,迪亚士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向北航行。终于,在2月3日,探险队再次登上非洲大陆,此时,他们其实已经碰巧绕过非洲最南端,进入了印度洋!迪亚士本希望一鼓作气继续向北,无奈给养耗尽,只得返航。

大航海时代致富商路(大航海时代的实质)(3)

非洲南端好望角,又名风暴角

这次航行中,迪亚士依靠两次大胆的决策才带领探险队化险为夷,在外行人看来像心血来潮般的决定,其实来自船长丰富的航海知识。

这些知识被运用到陌生的海域,虽然不见得一定成功,至少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没有这些知识,探险队将在你风中耗尽给养,用不了多久就得黯然返航了。获得这些知识可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必然经过了日积月累的训练、学习与实践。

以上的探索活动,葡萄牙使用的一种叫做卡拉维尔的帆船,这种帆船不需要划桨,节约了人力;装备三角帆,逆风能力强;吃水浅而且小巧,非常适合近岸的探索。缺点是装载能力有限,长距离航行比较勉强。迪亚士的无奈返航就是这种船的缺陷导致的。

为了航行得更远,葡萄牙国王授命迪亚士督造两艘克拉克大帆船。克拉克帆船和卡拉维尔帆船都是当时最先进的风帆动力船只,前者体型比后者大得多,虽然降低了逆风能力和灵活性,但增强了顺风能力和载货量,并且更加坚固,这对长距离航行非常有帮助。

1497年,两艘克拉克帆船完工之后,达伽马出任新的探险队船长,与迪亚士一起,开始了又一次探索。

经过了迪亚士上次航行的终点之后,1498年2月,达伽马进入南部非洲的大城市莫桑比克。东道主与访客的互不了解,导致了暴力冲突,葡萄牙人离开后,其恶名迅速在印度洋海域传播,或者说,葡萄牙人以为他们的“恶名”迅速在印度洋海域传播。

5月,又经历了非洲海岸的一些冲突之后,在一个非洲水手指引下,达伽马舰队终于利用季风,跨过阿拉伯海,抵达了印度的卡利卡特,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达伽马见到了当地的统治者,印度教徒扎莫林,并接受了对方的礼物。他基于非洲海岸的经验,不敢把船靠近港口,他担心当地的伊斯兰教徒已经向扎莫林说了他们的坏话,以至于卡利卡特统治者要对他们不利。

达伽马的自保策略却让卡利卡特统治者以为葡萄牙人想随时开溜,逃避缴税。在互不信任的情况下,冲突愈发激烈,双方都逮捕了对方的人作为人质——卡利卡特逮捕了1名,葡萄牙逮捕了12名。交换人质时达伽马食言,仅仅放了6人后就驾船逃跑了,他担心周围的伊斯兰教舰队会陆续赶来找麻烦。

卡利卡特派出70艘船追赶达伽马,双方战斗一个半小时之后,卡利卡特人因为实在无法爬上高大的克拉克帆船,无奈撤退。

可现在实在不是向西航行的时候,阿拉伯海的季风让葡萄牙舰队寸步难行!达伽马从非洲到卡利卡特只用了二十三天,可是返回非洲他们用了三个月,付出30人死亡的代价!若非运气太好,反常地刮了6天东风,达伽马恐怕难以死里逃生。

1499年9月,达伽马回到葡萄牙时,探险队已经死亡三分之二,其中包括他的哥哥。

大航海时代致富商路(大航海时代的实质)(4)

发现印度的航海家达伽马

经过17年的探索,葡萄牙终于摆脱了赚差价的中间商,直接与东方的印度取得了联系。但是我们看到,研究葡萄牙成功的历史,总是在彰显知识的重要性。

每一段探索的经历都被记录在案,供后来者学习。后来者学习新的地理知识,学习非洲的海岸状况,学习陌生海域的洋流和季风,学习更先进的造船技术,学习陌生种族的风土人情。基于前人的探索,后来者才能不断向前,他们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知道如何在漫长的旅途中尽量避免损失,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在葡萄牙人第一次抵达印度之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掌握从卡利卡特将商品从海陆运达里斯本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只能靠每一个中间商利用他们掌握的知识,一段一段地拼凑出繁荣的商路,欧洲人才能享用东方的商品。

如果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这时能强迫所有中间商退出,那么买不到货的人大概会和卖不出货的人一样痛苦。

说句难听的话,中间商赚的差价,是人们为“无能”支付的代价,你不掌握摆脱中间商所需的知识。如果你真的不喜欢有中间商赚差价,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提高自己。若你认为积累某些知识是个过于困难的过程,而不愿开始,那你必须承认,赚差价的中间商的存在对你是有利的。

葡萄牙摆脱了中间商,确实是人类的一次进步,但我们不应该搞反因果关系——因为有了进步才能摆脱中间商,而不是没有了中间商,才能进步。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