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着重探讨了男女关系,儿子保罗对母亲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与恋人米丽亚姆的精神爱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孩子恋物情结怎么解?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孩子恋物情结怎么解(儿子与情人因恋母情结而产生的精神困惑和心理障碍)

孩子恋物情结怎么解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着重探讨了男女关系,儿子保罗对母亲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与恋人米丽亚姆的精神爱恋。

人物介绍——莫瑞尔夫妻

格特鲁德出身于一个德高望重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脾性骄傲倔强。她是在一次舞会上认识的莫瑞尔,一个朝气洋溢,落落大方的年轻矿工。这小伙子浑身散发出生命之火,炽热、富有诱惑力,冲击着她那清教徒般的生活,于是,他们结婚了。

婚后的头六个月里,莫瑞尔太太十分快乐。但她并不满足和丈夫卿卿我我,一心想使丈夫成为一位有教养的人。但是毕恭毕敬的丈夫什么也听不懂,她的努力都是白费,内心不免恐惧。新婚燕尔的甜蜜期一过,接踵而来的是生活的压力和经济上的拮据,丈夫的缺点也暴露出来,她多次企图说服丈夫改变生活方式,不要那样粗暴无礼,酗酒闹事,最初丈夫还听得进去,久而久之就置若罔闻,依然故我。于是,夫妻之间开始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斗,她恨铁不成钢,他无法忍受妻子改变他。互相之间呵斥挖苦,冷言冷语,使双方关系越来越疏远,新鲜感已不复存在,丈夫对只和妻子厮守在一起似乎仍不满足,他对妻子怠慢起来,在酒吧喝酒成了常态。他似乎成为一个和她生活毫不相干的人。家庭的不和谐也影响到莫瑞尔的性情和健康,他对妻子和孩子越来越粗鲁和易怒。作为丈夫,他无法与妻子沟通,作为父亲,孩子们不喜欢他,他无法解除内心痛苦,只好以酒解闷。在家人眼中,他似乎成了陌生人,孩子们和母亲亲近,有什么话都告诉她,而父亲却被排斥在一家之外,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爱情是一点一点淡薄的,她对他失去了任何欲望,她不再爱他,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儿子身上。丈夫也默认了这一点,和许多男人一样把位置让给了孩子,夫妻之间的关系已经名存实亡。莫瑞尔太太认为"我从来没有过一个丈夫,一个真正的丈夫"。但当初她还是从丈夫那里得到过真正愉快和满足的,她也热烈地爱过他,所以他们仍能生活在一起做个伴。

威廉

威廉是莫瑞尔家的长子,健壮活泼优秀,莫瑞尔太太很为这个儿子感到自豪,全身心地爱着大儿子。他上夜校,学会速记,后来又在夜校任教,母亲不让他下矿井,而是在合作社办公室给他找了份工作。他开始挣钱,凡是在当地能得到的生活乐趣,他都会尽情享受。十九岁时离开合作社,在诺丁汉找了份工作干了一年,后来,又在伦敦找了份工作,年薪一百二十英镑,对这个矿工家庭来说真是一笔数字惊人的收入,父母都感到非常荣耀,人人都夸奖威廉,似乎他即将平步青云。威廉越来越爱出风头,他开始把自己当成上等人,放纵自己,虚荣心膨胀,交了很多朋友,他不再寄钱给母亲。威廉订了婚,他生活的重心只有未婚妻,但这个女人是一个贪图享乐,肤浅无知的人,他的精力和钱财都花在这个姑娘身上,本想找个志同道合的伴侣,结果被当作一个付帐单,为了满足她的花费,威廉拼命加班加点挣钱,以致健康受损得急病死亡。

保罗

保罗是家中老三,母亲与他的亲密关系不如威廉,却很微妙,保罗从小就崇拜母亲,依恋母亲。保罗对将来生活的愿望不高,就是每周能挣上三十先令,和母亲合租一幢小屋,作画散步,快乐过日子,他称呼母亲为"小妇人",他和母亲在一起外出很快乐,同母亲吃饭,给母亲买花,似乎他是她的男人。保罗在诺丁汉找到工作,他的内心有些孤傲,他自认为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自己所有的作品都属于母亲,是在为母亲做事。长大的保罗自然要交女朋友,但母亲的阻止让他不解,他也开始和母亲作对,就像与女友作对一样,他像一个听凭别人摆布的小孩子,性格不稳定,缺乏坚定的目的,也缺乏把持正确方向的支柱。

他不忍心让女人感到失望,因为从小受到家庭影响,母亲在感情上遭到丈夫家暴,作为子女心有余悸,他宁肯克制自己也不愿作伤害女人的事,因为女人就像母亲。他有激情也有虚伪,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永远不会给任何一个女人提供可信赖的依靠,他觉得自己是个窝囊废,是个可怜虫,气量狭隘,且从来不承认被人打败,徘徊不定。

米丽亚姆

米丽亚姆缺乏自信,怯懦,内心富于幻想,她是通过灵魂生活的,她心中铭记着宗教,爱上帝爱得发狂,以此贯穿整个生活,她倾向于精神恋爱,肉体在她的恋爱里没有地位。她常常将强烈的感情发泄在小动物或小弟弟还有自然界的花草上面,她希望受人尊重,她害怕保罗只把她看成一个身份卑微的女孩,所以她一直保持冷淡。她轻视男性,但非常爱保罗,爱得卑微胆怯。保罗会画画,能说法语,又懂数学,这大大提高他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她内心渴望着亲密的感情,她有过要为爱作出牺牲的感情,想要完全占有保罗,但又不自信,她的信仰和精神高于一切的观念使她不能和保罗像正常的情人一样,她在真空,抽象中生活。她总是忧郁的,从来没有快乐,她将保罗也看成是一种宗教上的信仰,从她对他深深爱恋那一刻起,她就憎恶自己的爱。

这个世界对她来说要么是个修道院,要么是天堂,她似乎太谦卑了,保罗对她是一个新型男人,灵敏快活,富有魅力,与他接近很兴奋狂喜。她认为自己给予保罗是高尚的,而其它女人给予是低级暂时的,她没有轻松自在的时候,她把每一件事情都抓得紧紧的。

母亲与儿子

书中很多情节都暗示母子之间的"俄狄浦斯情结",母亲害怕儿子找了女友后她将失掉一切,对儿子找女友总是表示反对。与丈夫不和,只有儿子为她带来宽慰,使她感到有依靠。莫瑞尔太太的儿子属于她,所以他们的工作也将是她的工作,她喜欢为孩子们做一切事情。威廉死了,她就竭尽全力留住保罗,将生活扎根并寄托在保罗身上。她自豪保罗是最杰出的,无论他去哪里,无论他干什么,她的灵魂都在他身旁,随时准备助他一臂之力。

保罗与米丽亚姆相爱,母亲有些生气,她感觉儿子被那女孩拖住了,她将要失去她唯一钟爱的人,她不喜欢这个"会吸干男孩灵魂的女孩",她要留住儿子的根。在母亲的愤怒面前,保罗因与姑娘接触而变得温暖和开朗的心又紧缩了,他与母亲发生争执,母亲和儿子赌气。母亲不能容忍女孩把儿子变得这样易怒,古板,忧郁,不给母亲留一点儿地方。

保罗最深切的爱属于母亲,他无法忍受这种爱受到伤害,他对母亲有种不明确的虚幻的感情,而其它人对于他无关紧要,包括情人,他永远离不开母亲。他为忠于母亲而作出牺牲感到满意,但是母子之间的爱不能代替男女之间的爱,这使他极度烦躁不安,他愤怒母亲为什么会变老,为什么走不动路,不能和他一起到处游玩。

母亲养育他,爱他,监护着他,于是他把爱又回献给她,不然就无法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能真正去爱一个女人。不知不觉中,他总要抵制母亲对他的影响,要从母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母亲死后,保罗觉得自己是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洞里,又黑又闷,到处都无路可走,母亲曾是他生活的支撑,曾经非常爱她,现在母亲不在了,在他身后将永远是一个生活的裂口,他的生命仿佛要从这裂缝中消失。

保罗与情人

保罗和米丽亚姆两个人都不承认产生了爱情,他认为自己是理智的,不会感情用事,她认为自己是高尚的人,也不会堕入情网,他们的交往以纯洁的方式发展着。这种关系始终很深奥,是一种心灵和思想上的沟通,将爱情火焰转化为思想细流。米丽亚姆只接受保罗的精华,他能给她的只是精神上的爱。他俩单独在一起时,保罗感到紧张,他怕她,或许是渴望得到她,想紧紧拥抱她,但这个想法被他认为是可耻的,他退缩到心灵深处,似乎他们的关系是抽象的纯洁,容不得一个热烈的吻。他像情人那样向她求爱,但她常常表示出拒绝,却要他用充满爱的目光看着她。

在教堂里和米丽亚姆坐在一起,保罗会感到温暖幸福和虔诚,晚上和她一起散步会感到兴奋,见不到她时会感到焦虑,看到熟悉的场所会感到她在身边,看到她会产生一种热烈的痛苦的感觉,这与母亲在一起时的那种高兴幸福的感觉不一样,他是爱她的。但俩人在一起确实别扭,不仅是由于母亲的阻挠,他俩的性格也互相水火,凑不到一起。保罗在分手信中写道:"你是修女,我给了你我愿意给修女的一切……在我们的一切关系中,都没有肉体介入,我和你不是通过感情,而是通过精神在谈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常人那样相爱"。

于是,两个人的恋情中断,但保罗还保持着关系,既不能一刀两断,又不能发展下去,优柔寡断使他精疲力尽。他不希望被女人保存在口袋里,不愿单方面把灵魂给予女人。米丽亚姆让他觉得自己像一头被拴在桩子上的牛,必须在她的地里吃草,是米丽亚姆毁了他安祥坦然的本性,使他在爱情上产生负罪感。

在失望之余,保罗又喜欢上一个大他好几岁的已婚女子克拉拉,她给保罗带来了尘世男女之间的快乐,但克拉拉缺乏精神的一面,也不是理想的配偶,克拉拉让他感受到热情的同时也感受到压抑。克拉拉仅仅是个热情的女人,是他黑暗中的爱恋,让他有自由感,是个男人。他只是克拉拉虚假的情人,他终于与克拉拉决裂。尽管如此,这对情侣还是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生活,克拉拉帮忙打碎了他母亲加在他身上的枷锁。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问题,发现有母亲在身边,他不可能和别人相爱,母亲对他说"你还没遇到合适的人",他回答"只要你活着,我就找不到合适的人。"在母亲去世后,保罗决心离开家乡到城市去,按母亲的希望从事绘画,娶一位有教养的姑娘,跻身于中产阶级。

以后怎样呢?我们只知道他到新的地方找寻新的生活去了,保罗是不是在离开母亲后能找到心爱的人建立美满的关系,没有答案。保罗的悲剧来自于其原生家庭婚姻的缺陷,使他在成长过程中留下阴影,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困惑和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