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向西38公里,就是郑州市的上街区, 四周被荥阳市(县级市)包围,地方狭小,东西长方形,地图像一个鸡大腿。总面积64.7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17.855平方公里。上街虽小,却是中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号称铝都。

郑州上街区北部有发展空间吗 一个被郑州人遗忘的区域(1)

一、上街因铝厂而兴:周总理亲自批复铝厂,汇聚四面八方英才

1957年11月,周总理依据河南铝矿资源丰富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亲自批准我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河南铝业公司,由此建址在上街火车站南边,遂沿上街火车站名,建上街区。“周总理亲自批的。”这成为很多上街人谈资里的骄傲,这个项目却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工厂还没有完全建设起来,人们就从中国的四面八方调集过来,其中有很多人都来自东北工业基地。建成后的铝厂,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铝工业基地,上街也因此被称为“铝都”

二、铝厂有多大?整个上街区铝都的影子无处不在

铝厂太大了,它有自己的医院、学校、派出所,还有自己的体育场、澡堂、菜市场、后勤服务公司,以及成片的员工住宅区等系统,从宾馆到公园,都是铝都的影子

它的学校系统完备。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技校,一直办到职工工学院。这是一个完整的企业办社会的系统,并以此形成了铝厂工人自己的独特文化圈。而在上街区市民的结构中,有一半都是因为建设铝厂从外地移民过来的工人。近年来,随着新城市化进程,市民结构才变化为1/3的铝厂工人,1/3的本地人,1/3的外来移民

强大的铝厂不仅形成了大企业小政府的现实,而高工资又使数万工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圈。在这个圈子里,主流语言是普通话和东北话,圈子外是五花八门的地方语言。在这个圈子里,员工上班穿制服(截止到2020的今天,上班一直穿制服),下班了就穿时装;圈子外的人群一直缺少这种时尚感。在这个圈子里,人们的视野远达北京、上海、哈尔滨;圈子外的人,视野往往限制于本土思维。在这个圈子里,有人是八旗皇族,有人两代工人;圈子外的人,更多是农民进城。在这个圈子里,大工业把人打造成螺丝钉,形成了开放多元的外来文化;圈子外的人,更多还是依附于乡土文明的传递者。正是这个圈子,使得前者更有现代感,后者更有乡土气。

郑州上街区北部有发展空间吗 一个被郑州人遗忘的区域(2)

群体文化的差异,再加上工资水平的落差,让这个圈子相对稳定。2002年前后,在区政府工作10多年拿到的工资,还抵不过刚进铝厂新员工的收入。以至于大家都利用各种关系想办法进铝厂,进不了铝厂就嫁给铝厂的。而那些铝厂的姑娘们,则不愿意外嫁。这个势头一直到2006年以后,随着铝厂效益的下滑,才发生转变。

三、上街虽地处远郊,却独具都市气息

郑州上街区北部有发展空间吗 一个被郑州人遗忘的区域(3)

20世纪80年代,上街区虽然只是几条繁荣街道,影响力却可以辐射周边的荥阳和巩义,被比作“小上海”、“小香港”。上海、广州的潮流服装都能在上街买到。 上街一直紧跟潮流,各种品牌专卖店、咖啡馆、游泳馆(2020年仍然存在)等都不落后。多元化人文的互相影响,提升了市民素养。这种素养的差别,决定了穿着色彩更丰富,服装配色更具美感;市民精神面貌更有气质涵养。上街比周边更具有活力,更加时尚。这是很多人感受得到的。比如上街有肯德基,荥阳没有;上街有丹尼斯,荥阳没有。这些只是表象,而本质上还是上街市民以工人为主体,这个群体在当年是知识文化的代表,恰恰是大批工人的进入,使上街区快速进入了城市化。外在表现,就是上街区的城市规划一开始就是按新城市进行建设设计的,有铝城公园,有“后羿射日”的城市雕像。

四、铝厂的没落,上街区的转型,航空新城

郑州上街区北部有发展空间吗 一个被郑州人遗忘的区域(4)

曾经庞大的铝厂制造了众多的服务岗位,容纳了足够多的外来人员。随着铝厂的衰败,上街也在努力走出对铝厂的依赖。依托河南省航空学校的基础优势,上街正努力打造通用航空产业。上街机场也已顺利获得2B机场运行许可证,吸引了多家企业入驻。未来,随着我国航空低空的更加开放,将进一步加快上街区的转型。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