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刘春声

春风得意马蹄疾拔剑四顾心茫然(刘春声春风得意马蹄疾)(1)

刘春声,50后,笔名齐庚,号宜斋主人、汉风堂主人。著有长篇小说《天雨》,散文集《探花集》、《情满吕梁山》,《中国古代镂空花钱鉴赏》、《打马百钱》,主编出版历史上首部压胜钱大辞典《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为《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中国旅游报》及《中国收藏》、《收藏》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40余万字。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委员、主编,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客座教授,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北京炎黄艺术馆副秘书长。

2020年第一天,农历腊月初七,二九第二天,北京有句俚语,专用来形容这个时节的寒冷,呼为: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天寒地冻,索性闭门不出,但新年第一天,总要过的有些意义才好,于是,便想到写一点有趣的文字。

拿起手头的一枚镂空大钱,借它做些发挥。这枚大钱,是镂空钱的名品之一,产自彩云之南。云南出镂空钱不少,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目前共见四五枚,有两枚在我手里。

为什么说这枚钱是名品?因为它有人物故事。先直观欣赏此钱,注意,它的两面图案居然不同:

一面左侧有一官员,着宋代襕衫公常服,戴展角幞头,足蹬小靴,手挽缰绳,骑马前行。马做回头状,嘴微张嘶鸣。前有小厮拽马。穿右侧为阁楼建筑,楼上有一妇人,半卧作顾盼状。

另一面空中祥云缭绕,仙鹤飞翔。地面有仙山数重,庭院之中还有锦鸡鸣和。钱的空白处以勾连卷云纹填充,既起美化作用,又能加固钱体,是一个相当成功的装饰范例,实际上这也是云南地区古代镂空钱装饰的常用手法。

春风得意马蹄疾拔剑四顾心茫然(刘春声春风得意马蹄疾)(2)

春风得意马蹄疾拔剑四顾心茫然(刘春声春风得意马蹄疾)(3)

但这枚钱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呢?这是最值得探究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它的主题是状元归故里,骑马的人高中状元,回乡光宗耀祖。这听上去很有些道理,果真如此吗?我以为值得商榷,理由是云南地区在历史上并非是文人荟萃之地,并不“盛产”状元,根据史料所记,能称得上状元的人仅有两个半。

云南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产生于明代嘉靖十一年(1532年),他的名字叫李启东,是云南楚雄人。据倪蜕《滇云历年传》记载,嘉靖十年(1531年),云南乡试有34人中举,李启东名列其中。次年,中举者赴京参加会试,李启东过关斩将,在考中进士的六人中又侧身其间。在随后的殿试中,李启东一举高中“一甲一名”,应该说李启东的状元是手拿把攥了,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煮熟的鸭子却飞了,当殿试成绩名录进呈御览时,嘉靖皇上莫名其妙的以“云南边远”为由,将本应点为状元的李启东抑置为“二甲一名”。于是,这位李准状元,只因皇上的一句金口玉言而夭折,成为科举史上最“倒霉的状元”。

春风得意马蹄疾拔剑四顾心茫然(刘春声春风得意马蹄疾)(4)

嘉靖皇帝

春风得意马蹄疾拔剑四顾心茫然(刘春声春风得意马蹄疾)(5)

《滇云历年传》

民间有个传说道出了个中的缘由,殿试后皇上本原拟李启东为第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新科状元,消息透出后,众学子齐集云南会馆准备相庆一番。而这个嘉靖皇帝是个宠幸道士的人,正巧当时天下大旱,有道士建议,说皇上点状元应该找个能下雨的,说来也巧,正好有一位叫秦鸣雷的进士,嘉靖便把状元给了他,并以云南边远,不宜点状元为由,将李启东降为二甲第一名。查历史上果真有秦鸣雷这个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殿试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参修《国史》、《会典》。最后还做到礼部尚书,因名得福,也是奇事一桩。但此人好喝酒,万历年有人上疏弹劾秦鸣雷“只知嗜酒、不顾廉节”,他就坡下驴,上疏乞休辞职回乡了,后善终于故里,也算明智之人。

李启东没中状元是很可惜的,后授兵部选司主事。最终干到礼部主客司郎中。他去世后,同僚万岑南为其料理后事,检点行囊,积蓄官俸仅十金,清白之操至死不渝,是个好官。

云南历史上的第二位“状元”,名叫骆成骧,原籍云南会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骆成骧会试得中,旋参加殿试,被光绪皇帝“钦定第一”,成为状元。这是名副其实的状元,然而原籍云南的骆成骧,却算到了四川资州(今资中)籍的头上。因为骆成骧虽是云南人,但他原姓李,因家贫,七岁时被父亲过继给四川商人骆腾焕,改名骆成骧,后随继父骆腾焕到四川生活,于是便成了四川资州籍的状元了。故而这位名副其实的骆状元,还不能理直气壮地算在云南的状元谱上。

春风得意马蹄疾拔剑四顾心茫然(刘春声春风得意马蹄疾)(6)

光绪皇帝

云南历史上的第三位“状元”,名叫袁嘉谷,云南石屏人。其时,清政府已废除科举,设经济特科考试。这里所谓“经济”,乃“经国济民”、“经世致用”之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夏,袁嘉谷被推荐赴京考试,全国应试者306人。袁嘉谷在殿试中,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第二年于河南开封参加经济特科考试,应试者127人,袁嘉谷名列榜首,为经济特科第一名,人称“经济特元”,虽不叫状元,其地位却相当于状元,或者说“不是状元,胜似状元”。这算半个。

春风得意马蹄疾拔剑四顾心茫然(刘春声春风得意马蹄疾)(7)

袁嘉谷

云南省在元朝之前相对独立,当时,云南人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从元朝开始,云南考生才获得了参加中原地区科举考试的机会,但也仅有少数人考中举人、贡生。至明、清两朝,云南省出现了不少的秀才、举人、进士,但一直没有状元。中原地区科举的昌盛,让云南的官员和百姓都不甘心,希望早日出个状元,为云南人争气。

在昆明的金汁河上有一座古老的桥,名叫桂林桥,到康熙年间,桂林桥摇摇欲坠,当局决定修复加固,修好后在桥上盖起一座3层的桥楼,给来往的行人挡风避雨,歇脚休息。刚修好时取名“魁楼”,魁是第一的意思,指这座桥是由东边进入昆明的第一座楼。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此楼几经修缮,保存了下来。20世纪初,人们把这座桥楼改名为聚魁楼。

春风得意马蹄疾拔剑四顾心茫然(刘春声春风得意马蹄疾)(8)

聚魁楼

清光绪十八年(1892)时,云南提学史张建勋主持重修聚魁楼。因为魁斗星是主文运的,希望上天保佑,让云南也能出一个高中金榜的状元。重修聚魁楼的费用全部从民间捐款解决。云南的富商以及读书人、普通百姓大多都捐了款。有趣的是,年轻的袁嘉谷也捐出了六钱银子。

聚魁楼于1895年重修完成。八年后的夏天,袁嘉谷考中了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消息传到昆明,全城沸腾,云贵总督魏光寿提议褒奖袁嘉谷,由书法家钱登煦书写“大魁天下”四个大字,挂在聚魁楼上。从此聚魁楼就被云南的老百姓誉称为状元楼!云南地处边疆,接触中原文化比较晚,不能和内地文化先进的省份相比,如苏州,仅清代就出了23个状元,而云南人盼望了六百年,才等到一个袁嘉谷。

袁嘉谷最后的功名是:癸卯科二甲62名进士,癸卯年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

既然云南历史上并不“盛产”状元,那么古代云南人也不会热衷于铸造制作状元题材的镂空钱。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位“状元”都出在明朝以后,而这枚大钱应早于明代,所以与云南地区的状元故事没有关系。而表现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题材则是古今天下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和莘莘学子共同向往的愿景,所以我在编纂《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时,将此钱命名为“荣归故里”钱。

朝中官员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回到久别的家乡省亲,探望高堂老母正符合这枚钱的表现内容。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派和谐喜庆欢乐的气氛。作为一个男子汉,追求功名应该是一生的抱负,岳飞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似乎不这样做就有负男儿之身。一朝功成名就,首先想到的就是报之于父母,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此钱之妙还在于两面的图案有别,有如苏绣,这与普通镂空钱两面图案一样不同。两面图案不同的镂空钱档次高于两面相同者。在狭小空间,设计出两面不同图案,还要符合审美要求,这需要设计者具有高超的艺术修养。两宋是一个讲究文化情趣的时代,中国的世俗文化在朝廷的重视和身体力行下得到空前发展和普及。此钱青铜铸造,从纹饰、人的衣着等整体风格看,年代定为宋代应无大谬。


本文已由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特别鸣谢探花集公号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