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看独立的个体,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爱他,才会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孩子的童年不会重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庸,强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会让孩子只知道听从大人的意愿,渐渐失去自己。而这将会成为教育最大的失败,把孩子当做家庭中的一个平等成员。父母要改变那种支配一切、指挥一切的错误观念。时刻牢记这一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顺利得多,亲子关系也会融洽得多。

育儿的真正目标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1)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教授,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对女儿要求低,他认为,女孩子嘛,稍读点儿书就好了。至于儿子,就一定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儿子可惨了,整天被老爸逼着,快乐的求知变成了无尽的痛苦,学习不是为自己学,哪来的动力呢?是“要我学”,结果变成“我厌学”。恐吓、威胁在儿子小的时候还管用,儿子一长大,那一套就不管用了。最后公认天赋高的儿子却一事无成。相反,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女儿,求知的胃口保住了,在“我要学”的状态下不断学习,最后竟然成了博土。

我们很多做父母的和这位教授一样,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心情好时,亲起来没完,要什么给什么;心情不好时,就对着孩子大发脾气。而且,我们当中有些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煞费苦心、,挖空心思地安排、设计好孩子的人生,甚至有些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替孩子包办了一切。石家庄台的一档“情感密码”节目播出了一期《我给儿子当孙子》的节目,一对“80后”的儿子和儿媳,什么工作都不干,要靠老爸一个人养活,还逼着老爸要拆迁款。儿子在电视上叫嚣:你生了我,就得养我!引起众多观众的愤怒。

气愤之余,我们扪心自问: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说出这样的言辞?难道都是孩子的错吗?

◎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懂得父母的心,不领父母的情

我们通常会认为,我们给了孩子生命,孩子就是属于我们的。他们从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到长大成人,哪一点不是我们教的,给的?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地就觉得孩子是我们的附属品,就应该听我们的,应该按照我们的期望和我们安排好的轨迹发展、成长。我们就该为他们付出一切,要打要骂也随我们的意。

此外,我们站在大人的角度来看孩子,我们以为我们看到的就是孩子看到的,我们的经验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于是,我们控制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不允许他们有一丝一毫违拗我们意愿的表现。我们打着“爱”的旗号,给予孩子许多丰厚的物质,以为这是孩子最需要的;给孩子灌输一些我们“自以为是”的思想,以为这是最正确的;替孩子做很多事情,以为这就是最深的爱。

可是,我们却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懂得感恩,长大之后的他们不但不知感恩回报,甚至理所当然地当起“啃老”一族。

◎要懂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不属于我们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来到人世,

却不是你的化身,

他们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

但并不属于你。

我们要懂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不属于我们任何人,他只属于他自己。一个迷失了自我的孩子,很容容易被外界所左右,或逃避退缩,或跟风盲从,或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成为碌碌无为的人。

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确这样一个思想: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和尊严,是我们所不能主宰和左右的。

◎如何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

我们要平等、尊重地对待孩子,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就把他当做我们的附属品。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是一个个独立的人,从一出生就是。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还要蹲下来,眼睛平视着孩子同他们说话。这样就不会让孩子觉得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当家里有客人时,或者到别人家里做客,我们不要忘了正式地介绍孩子,不论孩子多小,也要很郑重地介绍给客人。当我们向客人正式介绍绍孩子时,孩子就会把自己当做接待客人的主人。我们尊重了孩子的独立人格,他们也会因此变得自信、自尊、大方、热情。另外,不要在别人面前训斥孩子,也不要把孩子的隐私当做笑话说给别人听,更不可以当着别人的面嘲讽挖苦孩子……

我们可以给孩子我们的爱,但不要给我们的思想,孩子有孩子的思想。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但不是我们思想的延续,我们不可以把我们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为孩子规划人生,代替他们去思维。否则,我们给予孩子的就是伤害,而不是爱;是禁锢、束缚,而不是自由,就像例子中的教授一样。从小处看,当我们带孩子去串门,如果别人给孩子东西,我们不可以替孩子说“不要” “不吃”,孩子馋嘴不是毛病。问题是我们在左右孩子的思想。

米教宝贝特别提醒:作为明智的父母,我们一定要摒弃支配一切、指挥一切、包办一切的规念,把孩子当做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有事情多问问孩子的想法。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不要把孩子当做我们情绪的发泄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