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于10月25日上映,上映15个小时,突破两个亿。也许因为上次突然撤档的失望得以慰籍,深怕又突然撤档。在上映的第一天,电影院人满为患。

整部电影风格较为严肃但不失温暖,别有新意的剪辑,人物的设定,都是这部电影出彩的地方。

致校园欺凌者的一段话(并不是每一个校园欺凌受害者都有小北来守护)(1)

周冬雨的眼神,她的哭戏有极强的代入感,不愧是影后。而易烊千玺的演技是我这次最大的惊喜,他刷新了大众对“流量小生”的看法。他饰演的小北并不好演,他既要有小混混的那种“刚”,也要有内心淳朴的“善”。一个叛逆却不失善良的少年让人眼前一亮,给了这场校园欺凌一股最直戳人心的温暖。

这次的电影的主题,是校园欺凌。对于大家来说,这是一个较为新颖的题材。可现实生活中,校园暴力藏身于每间学校里,他们可以是电影背景里的高中,或者初中,甚至是小学。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过这种黑暗。

如王源的一首歌的歌词,“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面对其实只有一个人。”没有经历过校园的暴力的人,永远感受不到他们处身于黑暗的那种绝望和无力感。

电影里很多戳心的片段,让人透不过气来。现实生活中,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却每天都在变着花样上演。

致校园欺凌者的一段话(并不是每一个校园欺凌受害者都有小北来守护)(2)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校园暴力和欺凌》曾做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32.5%的学生遭到过校园欺凌。这其中,30%的人选择沉默。目前全球每年2.46亿学生因欺凌而痛苦。而最多比例是发生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上,占比高达59%。

真实数据触目惊心,引发观众深思。他们思想还不成熟,不知道人原来是可以被打死的。

致校园欺凌者的一段话(并不是每一个校园欺凌受害者都有小北来守护)(3)

看到陈念被欺负,我哭了。因为,曾经我也是一个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他们打我,骂我,把垃圾扔到我的书包里;上学的路上堵我,把我推到在地。没有一个人肯帮我,因为他们不想像电影里的陈念为跳楼后胡小蝶盖上一件衣服而卷入一场校园欺凌的漩涡。

每天都活的小心翼翼,每一分钟都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因为你不知道你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只有在上课,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能喘口气。不敢告诉老师,如果老师处理不当会引起更大的腥风血雨。

不是每个“陈念”都有小北来守护她,我就没有。

黄觉饰演的老警察在夜宵摊上说过这么一段话:

“(出事了)你去问校长,校长让你去问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让你去问家长,家长说,我在外地打工呢,这种事你们问老师吧。你能怎么办?”

其实电影最后的悲剧前面有很多次机会来制止,可是校方总想息事宁人,班主任怕担责,家长不重视觉得不严重。学校和家庭,也都缺少这方面的教育,才会导致悲剧的产生。

陈念做错了吗?她没做错,她只不过是在保护自己。

致校园欺凌者的一段话(并不是每一个校园欺凌受害者都有小北来守护)(4)

来说说主导者魏莱,她家境优越,长相乖巧。但在欺负陈念的时候,却露出不是这个年纪的邪恶。

致校园欺凌者的一段话(并不是每一个校园欺凌受害者都有小北来守护)(5)

心理扭曲,是最无形的暴力。

在郑警官去走访魏莱家时,屋内最显眼的是魏莱的各种奖杯。对于魏莱复读的事,他的父母已经接近一年没有跟女儿说过话了。

心理学表示,那些心理扭曲的人,大多数来源不幸福的原生家庭。

父母是最能影响孩子情绪的人,父母的每一次吵架,漠视自己的孩子,不正确的教育方式都是在培养孩子往“魔鬼”的路上越走越远。

想起邓超的《银河补习班》,刚出监狱的父亲见到自己的孩子叛逆,逃课,成绩垫底,甚至被学校劝退,可是他相信自己的儿子能考年纪前十。跟母亲苛刻的羞辱式教育成鲜明对比。他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于传统家长,他自由随性,鼓励孩子是个天才。遇到问题时,教他脑子要一直转,自己找到解决方法。

长大的马飞是一名宇航员。可见,一个家庭的教育和氛围是有多重要。

现实生活中的校园暴力可能不像电影里有那么严重的后果,但也不是仅仅闹着玩那么简单。

电影的告终,陈念做了老师,在身后依旧是那个默默守护他的少年。“你保护这个世界,我保护你。”仿佛是黑暗里那一道光。

图来源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