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防线2革命(革命元老以国士)(1)

1964年底,毛主席抚古思今,思绪突然被什么触动到,挥毫手书了一首诗,随后又写了一张纸条,让人转交秘书田家英。

该诗里面有“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之句。

主席的字条里注明,诗是自己年轻时在一本什么书上看到过的,“忘记了是何代何人所作”,烦请田家英代查。

老覃在这里插一句,现在我们要查什么东西,只要在网络上输一两个关键词,再按回车键,铺天盖地的答案就在显示屏上呈现出来。不得不说,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真幸福啊。

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要查考资料,一则自己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量,二则要有海量可供参阅的书籍,否则真是寸步难行。

毛主席虽然忘了该诗“是何代何人所作”,但仍能一字不差地写出几十年前偶然读书过的一首诗,也足见记忆力惊人。

国士防线2革命(革命元老以国士)(2)

田家英也是饱诗诗书之人,而且正值盛年,为记忆力旺盛之期,他很快就查找出答案了:诗是清代诗人严遂成的咏史诗《三垂冈》,吟咏的是五代时期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故事。

毛主席奇谋妙算,用兵如神,对李存勖的三垂冈之战颇多欣赏,也对李存勖未能最终完成李克用的遗愿颇多感慨。

李存勖有一个小名,名叫“亚子”。

大家都知道,中国近代也有一个诗人名叫“亚子”——柳亚子。

老覃记得,当年读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本开篇第一课就是毛主席的《浣溪沙·和柳亚子》。

可见,毛主席和柳亚子是一对相得益彰的诗友。

毛主席和柳亚子的交情,大致可以追溯到1926年。

柳亚子一生写下的诗有7000余首,词200余首,诗多激越之语、词多豪迈之句。

他本人崇尚陆游、陈亮、苏轼、辛弃疾,一贯以“诗坛领袖”自居,未识毛主席之前,以“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心胸”自许,写过“一代文豪应属我”之类的诗句。

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在广州同毛主席共事,无意间拜读了毛主席的诗词,立即改口,改写成 “除却毛公即柳公,纷纭余子虎龙从”。

他自认为毛主席的诗词可排第一,他屈居排第二。

他私下里对人说:“辛亥革命总算是成功了,但诗界革命是失败的。……毛润之一枝笔确是开天辟地的神手,可惜他劬劳国事,早把这牢什子置诸脑后了。这样,收束旧时代,清算旧体诗,也许我是当仁不让呢!”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发起了“四·一二”政变。柳亚子公开反对蒋介石,因此遭到 “通缉”,被迫流亡海外,与毛主席有十多年没有见面。但他听说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开辟江西苏区等等一系列惊天动地的事迹,更加对毛主席五体投地,写诗盛称“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坛旗鼓看毛郎”。

毛主席初识柳亚子,因为李存勖之故,对柳亚子的名字“亚子”倍生好感。

对于柳亚子的诗,毛主席曾致信柳亚子,称赞说:“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令人感发兴起。”

可以说,两人惺惺相惜,互相敬重对方。

抗战胜利之后,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毛主席曾于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国士防线2革命(革命元老以国士)(3)

柳亚子带领重庆的文化界名流到毛主席下榻的重庆桂园寓所拜会毛主席,席间口占《赠毛润之老友》一首,称赞毛主席“弥天大勇诚能格”,同时也提到自己与毛主席已经“阔别羊城十九秋”。

柳亚子那段时间正在编著《民国诗选》,向毛主席索诗。

毛主席的诗才远逾古人,奈何戎马倥偬,诗作的数量无法跟柳亚子相比,只得将自己“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的一首词”《沁园春·雪》即席抄录出来,题赠柳亚子。

国士防线2革命(革命元老以国士)(4)

柳亚子一读此词,作声不得,过了半晌,才高呼说:“此乃千古绝唱。”

回头,柳亚子作出了和词《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但吟咏再三,不得不注明“不尽依原题意也”。

柳亚子将毛主席的赠词与自己的和词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柳诗画联展”上展出,之后,又将两词送交《新华日报》。

柳亚子还写下了自己对毛主席赠词的评论,谓“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新华日报》很会制造悬念,其先单独刊出了柳亚子的和词和柳亚子对毛主席赠词的评论,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此后,再由重庆《新民报》在副刊《西方夜谭》刊出毛主席的原词。

本来,毛主席的武略文韬早已是举国景仰,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单刀赴会,飞赴重庆,引起了各界人的关注,造成了巨大的轰动,当《新华日报》刊出柳亚子的和词和柳亚子对毛主席赠词的评论,人们不禁议论纷纷,驻足翘首,盼先睹原词为快。

因此,《新民报》一刊出毛主席的原词,人们拍案激赏,人人诵读,个个传抄,真可谓是好评如潮,山城纸贵。

著名的剧作家吴祖光又在《新民报》发表评论,称赞:“毛润之氏能诗词……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一时间,毛主席尽夺山城之风头。

据说,蒋介石大光其火,曾让陈布雷等一大批“御用”文人充当自己的枪手,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炮制出了十几首诗词,奈何均不堪一读,不敢拿出来献丑。

柳亚子和毛主席的交情由此可见一斑。

1949年2月,柳亚子和其他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应邀从香港赴北平准备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筹备建立新中国。

柳亚子兴奋无比。

老覃在这里再补充一下,柳亚子早在1906年就相继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光复会,在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时,他还担任了临时总统府任秘书。

如此一来,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尊他为“革命元老”。

不过,柳亚子本质上还是一个书生,他仅仅当了三天临时总统府任秘书,就难以适应军政机关生活,草草辞别了孙中山,挂靴而去,往上海办报去也。

但话又说回来,柳亚子毕生自负,内心一直不肯承认自己的书生本质。在1947年年底,他曾写过《从中国国民党民主派谈起》一文,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公开发表。文中他自负地说:“老实讲,我是中国第一流政治家,毛先生也不见得比我高明多少,何况其他。”

柳亚子在3月18日到达了北平,他是怀揣着“入阁拜相”梦想来的,

毛主席则是在3月25日才从西柏坡到达北平的。

3月25日晚,毛主席在颐和园益寿堂宴请柳亚子等人。

国士防线2革命(革命元老以国士)(5)

柳亚子诗兴大发,即席赋诗三首并录呈毛主席,诗中提到“二十三年三握手”,深情地回顾自己同毛主席23年的友谊。

但是,毛主席没有向柳亚子提及对他工作的安排。

这样,3月28日,柳亚子写了一首《七律·感事呈毛主席》,连用了六个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人事安排的不满意,大谈退隐之想,让人送呈毛主席。

据夏衍回忆,柳亚子在写这首诗前,曾发牢骚说:“李济深在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是紧跟蒋介石的;傅作义在1946年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后执行蒋介石命令最积极的。他们现在都成了毛主席的座上客。我一直是反对蒋介石,跟着共产党走的,现在却让坐‘冷板凳’。”

殊不知毛主席刚刚进入北平,国事千头万绪,其中要筹备国共和谈,是有很多事要跟李济深、傅作义相商的。

但毛主席读了柳亚子的诗,并未责怪柳亚子,他非常照顾到柳亚子的情绪,在百忙中写了《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让人送到颐和园益寿堂柳亚子住所。

柳亚子读了毛主席的诗,全身通泰,如沐春风。

毛主席的诗通俗易懂,全是大白话,第一句“饮茶粤海未能忘”,是说永远不会忘怀当年在广州一起饮茶的时光;第二句“索句渝州叶正黄”,说的就是重庆和谈期间,《沁园春·雪》得以公开面世的往事;第三、第四句“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说的是时隔31年重回北平,正是读华章的年华。关键在后四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这是劝柳亚子端正心态,放长眼量,来日方长。

国士防线2革命(革命元老以国士)(6)

改日,毛主席又抽空来邀柳亚子泛舟昆明湖,上香山谒孙中山衣冠冢。

毛主席的真诚相待,让柳亚子大受感动,他作了《次韵奉和毛主席惠诗》,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接受毛主席的劝说。

这样,毛主席赋诗妙答柳亚子之事,成了一时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柳亚子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