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因为讨论的是平仄问题,我们就不解诗了,只看平仄格律。
首句“白也诗无敌”,其中“白”、“敌”都是入声字,仄音入律。平仄为“仄仄平平仄”,所以这是一首仄起仄收,也就是仄起不押韵的格式。根据“对”、“黏”规则推导出全诗平仄关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我们一一对应下来,就会发现问题所在:颌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和尾联“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平仄不对。但是两联有疑问的地方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只需要详细说明一处就可以了。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的平仄为“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按照我们开始推导出来的平仄关系,颌联的正格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是不是出句出律了呢?而且对句没有拗救。注意一下,这里“庾”字是发第三声的,大家不要把平时普通话中的变化读音“鱼”代入进去,这个可以查新华字典,这里是仄音。
其实“平平仄平仄”就是“平平平仄仄”的一种变格,是允许的,而且由于这种变格使用广泛,试帖诗中经常出现,所以不算出律。这个还有个专门的叫法,“鲤鱼翻波”,是不是非常形象?
其实也可以看做第三字“庾”字出律,本句自救,第四字“开”做了拗救。
这种情况是非常多的,多到变成了一种通用格。“何时一樽酒”也是同样的情况。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首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第七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还有刘长卿的《寻南溪常道士》:“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都是这种“鲤鱼翻波”的情况。
所以,这就是一种正格变化后的变格,不属于出律,不需要拗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