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浩若烟海,灿若星辰。

论语12篇中出现的成语(那些源于论语八佾)(1)

八佾舞

而《论语》作为国学儒家经典之作,一直被奉为圭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主要内容讲述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怎样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实现安邦立国的伟大使命。

《论语》这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中华文明。书中也产生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警句格言,广为流传,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分享部分出自论语的成语,今天分享的成语全部出自《论语》八佾(yì)篇。

(一)是可忍,孰不可忍

【成语释义】假如这个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呢?意思是决不能容忍。是:这个。孰:什么。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二)杞宋无征

【成语释义】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原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三)了如指掌

【成语释义】清楚得好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形容对事物的了解非常透彻。

【原文】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四)告朔饩(xì)(五)爱礼存羊

【成语释义】意思是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成语释义】意思是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原文】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论语12篇中出现的成语(那些源于论语八佾)(2)

(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成语释义】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原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七)成事不说

【成语释义】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再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原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八)尽善尽美

【成语释义】意思是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原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论语12篇中出现的成语(那些源于论语八佾)(3)

注:佾,舞列,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