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戏专场晚会(百戏盛典直播预告)(1)

折子戏专场晚会(百戏盛典直播预告)(2)

剧种简介

郧剧

郧剧是以十堰(原郧阳地区)方言为舞台语言,汇聚十堰地方戏曲、皮影戏、曲 艺三大品种音乐等元素为一体的地方戏曲剧种。

主要声腔有平腔、苦平、筒子调、八 岔子、三弦调等,并融合十堰民歌小调及武当道乐。现流行于湖北十堰市及周边地区。 上世纪70年代,原郧阳地区的戏曲工作者首次集郧阳地方小戏曲、曲艺、民歌之 大成,探索性地创作了《洪江激流》这出大戏。2014年,在创作新编历史剧《均州旧事》 时,提出“郧剧”之名。2017年,文化部将郧剧列入全国地方戏曲剧种名录。 主要剧目有《洪江激流》《均州旧事》《风雨塔灯岩》《黄连花开》《坎子山的脊梁》等。

剧目: 《白蛇传·游湖》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艺术剧院

恩施灯戏

恩施灯戏,现流行于湖北省西部的恩施、利川、宣恩、咸丰、建始、来凤等县市, 以恩施白杨坪乡羊角坝一带的“羊角灯戏”最具代表性。恩施灯戏源于川东灯戏,清代 乾隆年间由四川流入恩施,1955年定名为恩施灯戏。

恩施灯戏唱腔音乐主要由正腔和小调组成,正腔类唱腔包括本腔、七句半、一字 板、悲腔、神狗调、四平调、辰河调等,均属板腔体,其中本腔是基本腔调,使用最多。小调多来自鄂西南的灯歌小调,有【迎客调】【溜溜调】等。 恩施灯戏的脚色行当主要有小生、小旦、小丑三种,由于角色小、戏小、班社小, 对服装、道具、舞台均无严格要求,可随时随地演出。

现保存各类剧目112个,均为单本折子戏,精巧简练,通俗易懂,寓庄于谐。有《山 放羊》《双拜寿》《吴豆拜年》《落店招亲》《大说媒》《小说媒》等。

2008年6月14日,恩施灯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剧目:《雪山放羊》

单位:恩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

钟祥梁山调

钟祥梁山调,是四川梁山灯戏“胖筒筒调”与荆门东宝、钟祥等地的民间歌舞、小 戏融合而形成的剧种,现流行于湖北钟祥、荆门以及襄阳、十堰、荆州部分地区。

梁山调唱腔有本调、阴调、赶八板、大字板、小字板等曲调。本调为“当家腔”, 使用最多。男女分腔,上下句式。其组腔形式有半句子、整句子两种。赶八板又称“板 半半板”,多用于小旦、小丑演唱。大字板、小字板为丑行专用腔。阴调多用于剧中 神仙鬼魂演唱。梁山调具有板式丰富、生旦分腔、真假嗓音结合等特征。旦行、生行的基本唱法 为边本音,即真假嗓音结合。生、旦、净道白为湖广韵,丑行道白则用东宝、钟祥方言。伴奏分文场、武场两类,文场伴奏的主胡是瓮胡,兼有笙、笛、三弦等;武场伴奏有板鼓、 堂鼓、锣、钹等。梁山调演出剧目多达150余个,多以劝人为善、邻里和睦等为主题,民间有“良善调” 的美称。

代表项目有《辕门斩子》《新婚衣》《描容》《打芦花》《芦林会》《赶子放羊》《朱 氏割肝》《胡迪骂罗》等。

2007年6月,梁山调入选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剧目:《背灵寻夫》

单位:荆门市艺术剧院

恩施傩戏

恩施傩戏是民间驱鬼逐疫、酬神还愿的祭祀仪式吸收融合花鼓戏等戏曲音乐、表 演,逐渐戏曲化而形成的剧种,又称傩堂戏、土地戏、坛傩等,现流行于鄂西南鹤峰、 五峰、来凤、咸丰、宣恩、恩施、巴东、建始等县市。

恩施傩戏由红土傩愿戏和三岔坛傩组成。红土傩愿戏约在清末传入,现存于漆树 坪和大河沟。红土傩愿戏由还傩愿和演傩戏两部分组成(民间称为“正八出”和“邪八 出”)。还傩愿一般完成八出法事甚至更多,如《发功曹》《迎神》《土地招兵》《报卦》《请 神邀罡》《立标》《勾愿》等。“邪八出”即指演出傩戏。恩施傩戏傩面具制作成就尤为 突出,为湖北独有,近百个面具每个都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密切相关。

恩施傩戏唱腔分正腔和小调两部分。正腔类诸种腔调多按行当赋名,如生脚腔、 旦脚腔等,或按所扮角色冠称,如姜女调、梅香调等。曲调上下句,反复演唱,无丝 弦托腔,仅锣鼓伴奏、人声帮腔,统称“打锣板”,又名“傩戏腔”。小调多作插曲使用, 如【扯扯调】【梳妆调】等。 表演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行,剧目分大戏和小戏。大戏称为“三本半戏”,有《鲍 家庄》《反五关》《青家庄》和《打金银》(半本戏)。小戏有《瞎子闹店》《瞧像》《双怕婆》等。

2008年6月14日,恩施傩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剧目: 《鲍秀英招亲》

单位:恩施市红土乡“恩施傩戏”传承培训基地

湖北堂戏

湖北堂戏也称踩堂戏,因多在堂屋演出而得名,现流行于鄂西南巴东、建始、五峰、 兴山、秭归、神农架等地。

堂戏唱腔有大筒子腔、小筒子腔以及一些杂腔小调。大筒子腔有四平、南腔、怪腔、 阴调等,用较大的四胡(或二胡)伴奏,唱腔糅合了当地花鼓调、薅草锣鼓、竹枝歌等 民间曲调。小筒子腔主要有南路、北路,板式有一流、二流等,用小筒胡琴伴奏,与汉剧、 南剧、湘剧以及川东的灯戏有相近之处。唱腔调门很高,多用假嗓演唱,旋律起伏大, 节奏有快有慢,拖腔很长。

堂戏剧目大多是歌颂忠臣良将,伸张正义,以及追求个性解放或婚姻自由等内容 的传统剧目,有《滚花灯》《南山捡子》《磨房产子》《四将争亲》《辕门斩子》《陈士 美不认前妻》《徐庶过江》《唐僧出世》《董永招亲》《平贵回窑》等,以及现代戏《白毛女》 《红色娘子军》等。

2007年,堂戏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剧目: 《寇准试妻》

单位: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中心

郧阳花鼓戏

郧阳花鼓戏是郧阳地区特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荆、襄一带流行的梁山调、陶 腔、花鼓小调溯汉水而上,在郧阳山区衍变发展而形成的剧种。现流行于鄂西北十堰 市郧阳区、丹江口市、郧西县、竹山县、房县等地。

郧阳花鼓戏的唱腔音乐主要有琴子腔(梁山调)、八岔腔(打锣腔)、彩腔等。琴 子腔正腔板式有慢板、二流、飞板等,演唱时,生、旦行尾腔用假嗓,高八度落音;老生、 丑行则用本嗓,平唱落音。八岔腔的声腔与其他花鼓戏相似。郧阳花鼓戏的打击乐也极为丰富。郧阳花鼓戏中,琴子腔的剧目多为梁山调剧目;八岔腔的剧目以花鼓戏演出的剧 目为多。

彩腔的剧目多为一戏一腔的生活小戏,如《站花墙》《卖翠花》《小两口顶嘴》《二 杆子招工》等,乡土气息浓厚。

2007年,郧阳花鼓戏被列入湖北省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剧目:《罢宴》

单位:十堰市郧阳民俗文化展演中心

湖北柳子戏

湖北柳子戏,是土家族戏曲剧种,也称阳戏、梁山调,又称杨花柳、柳子腔。湖北 柳子戏源于四川梁山调,大约在清道光年间,梁山调传入恩施与当地民间音乐和语言 相融合,逐渐演变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戏。现主要流传于湖北五峰县和鹤峰县走马、 五里、铁路等乡镇,及湘西北毗连一带。

湖北柳子戏唱腔通常称杨花腔或柳子腔,主要腔调有正宫调、八字调、蛤蟆赶钓 调(狗撕羊)、阴调(幽冥调)、悦调等,另有少量小调。板式有一流、二流等几种, 主奏乐器是大筒胡琴。特色唱腔有“铜关调”,也称为悲腔或苦腔。 湖北鹤峰县过去属 容美土司辖地,“铜关调”之名源于容美土司的经济重镇铜关。演唱难度大,主腔有两种唱法:一种是本嗓唱,尾音不翻高;一种是真假嗓结合唱,尾音翻高八度。两种唱 法并用,以后者为主。 湖北柳子戏原属民间三小戏,角色行当只限小生、小旦和小丑。后受大戏影响, 也有净角,但只扮山大王、神将等。生、旦、丑行概以真假嗓结合演唱,唱腔的句逗、 句尾多用翻高八度的假声,落音时略为下滑。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情绪差异,其 假声运用的多寡,曲调表演的繁简又有所不同。

主要剧目称“三打”“三杀”,即《打金银》《打芦花》《打仓救主》和《侯七杀母》《曹 安杀子》《宋江杀惜》,另有《御河桥》《三拜花堂》等。新创剧目有《路遇》《十八相送》《百 善孝为先》等。2007年6月,湖北柳子戏被列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剧目: 《打仓救主》

单位:鹤峰县文化馆

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日程表

折子戏专场晚会(百戏盛典直播预告)(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