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浅显易懂,就不自作高明,进行翻译了。
初读这首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王维老先生犯了“花痴”,其实这首诗还有别的名字,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一看李龟年,大伙就知道这肯定不是女子的名号,关键人家李龟年也不是吴下阿蒙,而是唐代的著名音乐家,是出入殿堂的人物,有大把大把的迷哥迷妹。
比如,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曾经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深情写道: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除了王、杜两位大咖,唐代“大历十才子”之首李端,也曾作过一首《赠李龟年》:
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
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
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
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
能被唐代三位顶级的流量明星杜甫、王维和李端分别写诗赠诗,可见李龟年声誉和地位之不一般。
据有关资料记载,李龟年,生卒年不详,今河北隆尧人,精通音乐,善于歌唱,被后人誉为“唐代乐圣”。他精通音律,通晓多种演奏技巧,尤善吹奏笛子和筚篥。
据唐人郑处诲编撰的史料笔记《明皇杂录》说,唐开元年间,作为乐工的李龟年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其中,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兄弟三人联手谱写了名曲《渭川曲》,深受唐玄宗喜爱,从而跻身殿堂级音乐家之列,赏赐深厚。要知道,当时是连教坊名歌女也能“一曲红绡不知数”的年代,皇帝钦点的当红炸子鸡,到王侯府邸的出场费自然是天文数字。所以李氏兄弟很快富甲一方,于是乎在东都洛阳大建豪华宅第,府邸规格甚至超过了公侯。
不幸的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生灵涂炭,繁华不再,曾经红极一时的音乐家李龟年被迫流落江南,靠卖艺为生。而同时期的宫廷艺术家如公孙大娘等也成了街头艺人。
《明皇杂录》说,每逢良辰胜赏之时,李龟年就应邀唱上几首流行诗歌,座中人闻后,无不掩泣罢酒。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安史之乱不仅让上至皇家子弟下至黎民百姓死伤惨重,更让昔日繁华富庶的开元盛世一去不返,恍如惊梦,今昔对比,真可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正是在这艰难岁月里,李龟年经常吟唱好友王维的《相思子》等名诗,这既是“逢场作戏”,挣点生活费养家糊口,又满含深情,以此回望既往辉煌岁月与亲朋故旧。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李龟年与“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的杜甫在江南偶然相逢。
那场景,不难想象会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吧。
这次相遇,也深深刺激了杜甫,于是泼墨赠诗曰: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感慨说:“四句浑浑说去,而世运之盛衰,年华之迟暮,两人之流落,俱在言表”。
需要一提的是,与当今江南的指称不同,唐代诗人们念念不忘的网红打卡地——江南,主要指的是唐朝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以南部分。
大唐繁盛时期,江南亦富甲天下,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很多著名诗人慕名而来,长歌短吟,酣畅淋漓时,也许不免摆个pose,高喊一声:
欧巴江南Style!
后记:明明要写《相思》的,写来写去竟有些跑题了。再想想,《相思》一诗也确实 没有多少可说的,就这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