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认知行为时,有无数认知在等着我们顿悟,有无数技术等着我们学习体验,这就如同电影、美食、美景,有那么多等着欣赏,但一个人即使不吃不喝一辈子也不会穷尽。

因此,基本认知就非常重要,基本体验非常重要,基本问题非常重要。

这些最基础的,个人认为无非就是人性观,如何看待人性,可以说是构建价值观世界观生活观的基础。

而认识人性观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诚看待自己,最好的工具则是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看待人性的态度值得玩味,总体说他是悲观主义,他的悲观与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有关,但在悲观中又不乏闪耀乐观,这让我联想到罗曼罗兰那句经典话,“这世上只有一种真正英雄,那就是看透生活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弗洛伊德创建的精神分析被称为“深度心理学”,这个深度体现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我们知道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理论非常好用,表现在用于自我心理分析和对其他人的心理行为分析。

本我体现的是人性本能,或者说是动物本能,生物本能,即“趋利避害”特征,这一点的认知是最基本的,需要不断自我提醒。

趋利避害可以简称为“利害”,目的是追求短时间的快乐,满足即使快乐,即时满足,老百姓说法是“只看手心”。

最典型的生物行为是“飞蛾扑火”,记得年少时候有次暑假住在学校,晚上兄长拎着水桶,扯出电灯,照亮校园小树林,然后摇动杨树,知了纷纷飞向灯光处,我们只需在地上捡拾即可。

我们嘲笑知了们的笨傻,不知道自己也是如此,只不过换了个方式,因为人不过是“穿上外衣的猴子”,遇到利害冲突时,比飞蛾扑火还厉害

比如小孩子跟着大人去超市,见到喜欢的玩具非要不可,不怕当众哭闹,不听大人劝说,不给买就地打滚,这其实就是“趋利避害”,一点也不稀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们能接受吗?

面对人性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基本认知不可缺少)(1)

到了成人之后,社会化的文明外衣罩上了自己,一般场合会“化妆”,这就是精神分析说的防御机制,但是不要忘记了“趋利避害”本能,这时候成人表现分作两种情况。

一种是心理幼稚化,停留在儿童心理年龄,表现为即时满足,只关注利害和利益,一个不和心意就情绪爆发。

再一种是心理成人化,我们常说的稳重得体,表现为延迟满足,不是不关注利害,而是把利益延迟满足化,不急于求成,甚至主动示弱和放弃。不过你以为不在乎利益,就大错了。

这个事情很好理解,把精神分析这把刀用作自我分析,看看是否如此。

因此,牢记“儿童世界是利害,成人世界是利益”没有错,利害是中性词,利益也是如此,如国家民族利益之于个人利益。

“本我”类似追求当下利害和利益,目标是即使快乐,反过来说“超我”是追求道德和付出,目标是延迟满足,满足别人需要,但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儿,俗称“一丘之貉”,超我不是没有利益不过防御了。

过分本我的人贪婪,过分超我的人完美,都是不现实,不肯看清自己本性。

还有人进行通俗归纳,精神分析有三“皆是”,人皆变态,人皆坏蛋,人皆魔鬼。

结论,牢记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三次被打击,从哥白尼的地球非宇宙中心,到达尔文的人类是低级动物进化来,再到弗洛伊德的人无法用意识和意志控制自己言行,最后坦白接受自我与他人的利害和利益本性,人性亘古不变,心理冲突永存,要做的就是有应对方式,能延迟满足。

,